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合浦文苑歌队队员们在廉州广场演奏、演唱,自娱自乐。 庞亮 摄 每当旭日东升,在合浦县城的廉州广场,人们都会听到一阵阵乐器声和优美动听的歌声,或粤曲唱段,这些悠扬不绝的袅袅之音,宛如天籁,吸引人们驻足聆听。
原来,这是一支名为“合浦文苑歌队”的业余团队在排演文艺节目。歌队由38名退休干部、职工自发组成。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78岁,小的也有60多岁了。他们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或吹、拉、弹上一曲音乐,或唱上一首歌曲或一段粤曲,大家各显其能、各尽其才,莺歌燕舞,其乐融融。
歌队的队长姓黄,名叫胜文,退休前是个小学校长,多才多艺。黄队长对我说:“我们的队员大都是党员干部,建队16年来,大家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聚在一起排练或演出,有时在县城活动,有时还送戏下乡,分别到过石康、常乐、闸口、公馆、沙岗、乌家和西场等乡镇中的60多个村委演出节目,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和合浦的大事、好事,为当地居民群众送上一桌桌丰盛的精神大餐。”
歌队的队员中,有讲廉州话的,也有讲客家话的,还有讲普通话的。一位生在徐州、长在黑龙江、工作在大庆油田的女队员,和合浦一位姓李的男队员合唱《山坡坡》,很是精彩,引人注目。这位女队员叫李玲,退休后一直和女儿居住在上海,自女儿去国外后,她于2019年卖掉了上海的房子,来到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合浦定居。“大城市不是很好吗,为啥搬迁到这个小地方呢?”我好奇地问她。“上海虽好,但室外气温过高,炎热时高达37度,且持续长达一个月真受不了!退休后,我一直在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养老,经过筛选对比,选中了合浦作为我的养老之地。这里气候宜人,消费水平和房价都不高,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我现在的新居是坐落在西门江边的合浦县城南郊,与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仅一路之遥,周围的密林里隐藏着闻名遐迩的古汉墓群和文昌塔,这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李玲笑着说,“来到合浦后,我加入了歌队,每天到广场唱歌,心情在快乐中放飞。与其说温暖的自然环境留住了我,不如说这里的歌舞升平留住了我!”
在合浦文苑歌队中,有一位是我认识的文友,他叫李家法,退休前是一名检察官,他不但文章写得好,还会二胡、电子琴、葫芦丝、笛子等八九种乐器。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爱好音乐,后来参军,在部队宣传队搞节目创作,看到乐队的战友玩乐器,心里羡慕得不得了。退伍以后进单位,工作繁忙,空暇时间有限,心里那些小爱好就暂时放到一边去了。退休以后,能支配的时间增多,平时练练笔写点文章,也喜欢到广场和同龄的老同志们一起玩,很自然就重拾起这份爱好。广场聚集很多好歌好舞的老同志,他们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很快就在这里的业余生活中充实自己,唱歌,跳舞,拉琴,大家自娱自乐,以歌会友,互相切磋,传递正能量,对社会家庭都能起到稳定的作用。”
“其实唱歌也是一种很好的身体锻炼,每天从运气吐纳中,锻炼肺活量,还能陶冶情操,从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等。我退休九年了,原来有‘三高’,心脏也不好,通过每天广场的唱歌拉琴,心情变好了,各项身体指标逐渐稳定,这都是参加广场活动的有益结果!”李家法如是说。
据我所知,这个歌队有二胡、电子琴、葫芦丝、笛子、电吹管和萨克斯等乐器18种之多,这些队员不仅舍得花钱购买,而且把这“十八般武艺”玩得游刃有余,演奏的水平可不低呢!
一位队员告诉我说:“年轻时,我曾是单位的宣传队员,对唱歌跳舞很是喜爱,但下岗后有点失落,为了生计,与丈夫各忙各的,女儿生了孩子后,我担起了‘保姆’职责,平常买菜煮饭看小孩,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退休后,我开始跳健身舞、温习粤曲唱腔技艺,初学那会儿,我跟着电视学,还买了些教学光碟跟着慢慢学,时间长了,粤曲唱腔技艺渐渐提高、熟练起来,精神面貌和心情也好了很多。现在参加文苑歌队,排练、表演节目得心应手,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宣传队一样,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快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