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上海城市建设拼了:北横通道将有“数字生命”、停车库深入地下19层……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11-01 11: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北横通道是连接长宁、虹口、杨浦等多个行政区的东西向交通主动脉。现在,这座承载着交通大流量的快速路,即将拥有自己的“数字生命”——数字孪生系统。

在10月30日开幕的2023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简称“城博会”)上,记者了解到,包括北横通道在内,上海越来越多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开始引入数字孪生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行车体验。

这只是上海探索绿色低碳和智慧转型的一个侧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崔明华表示,作为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重要组成,城博会通过集中展示上海建设管理成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持续落地,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和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现“中国之治”新境界。

“智”理深入城市毛细血管

在一座物理世界的实体城市之外,是否还可能存在另一座虚拟世界的数字城市?在城博会现场,众多城市“智”理案例,给出笃定的回答。

在隧道股份数字集团的展台上,杨浦大桥、北横通道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数字“双胞胎”——数字孪生系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

上海城市建设拼了:北横通道将有“数字生命”、停车库深入地下19层……

在这一系统中,一座座被100%克隆的数字化大桥、隧道展示在观众面前。从隧道的车流量、车流平均速度,到结构的健康情况、隧道内空气质量等,都以直观的三维模拟模型效果和精准的监测数值,显示在管理平台上。

“北横通道地下隧道是目前上海最长的地下通道之一。针对隧道的空气质量监测、交通事故处置等问题,数字孪生系统给出了‘标准答案’。” 隧道股份数字集团智能交通公司技术总监周赛赛举例,隧道内布设了21类2500多个结构安全数据感知点,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数据,以及通行车辆情况。一旦出现抛锚、碰撞、失控等风险,系统会立刻发出警报,并将相关信息实时推送到应急一线。

正如当前所强调的“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更多的是一种手段,数智化转型的目的之一,就是深入“城市病”的核心,通过科学的对待与治理,实现宜居这一首要目标。

困扰超大型城市的停车难问题,如今有了新的解法,并在静安区付诸实践。“我们正利用城市绿地,整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地下19层,打造上海首个沉井式停车库。”中铁十五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库占地面积286平方米,足足能提供304个停车泊位。项目建成投用后,驾驶员可通过“上海停车”App实现自助预约存取车,平均单车存取时间约90秒,可满足高峰时段的存取车要求。

针对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社区,北外滩街道以云舫小区及周边地块作为试点,通过数联、物联、智联,开发电瓶车进入电梯告警、高空抛物、车棚充电桩检测等18类日常智能报警场景。

同时,在区级层面的数据池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打破条块数据壁垒,探索推出“政策找人”“消防预案”“独居老人安全”等案例和应用,为社区治理全方位赋能。

从低碳到零碳

在现场,第六届“孩子眼中的未来城市”绘画摄影作品同步展出。功能多样的新型能源车、中国制造去碳机……一系列脑洞大开的设计,可见孩子们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之一——绿色低碳。

上海城市建设拼了:北横通道将有“数字生命”、停车库深入地下19层……

这已经不是新潮的概念,而几乎是现场参展企业的“标配”。上海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曾获得华春莹点赞以及外媒报道。“上海地铁运营网络庞大,耗电量也是当之无愧的大户。”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地铁车辆基地拥有大体量闲置屋顶资源储备,是大规模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绝佳场所。

目前,上海地铁运营的轨道交通基地上盖分布式光伏电站共计16座,年均发电量4300万度,年减排二氧化碳将超1.8万吨,年节约标煤将超1.2万吨,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持续排行第一。

这几年最为炙手可热的概念之一——低碳建筑,在“开源、节流、转方式”的思路下,在上海也已多有实践。

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市域铁路“超级大脑”,采用三层低辐射超白钢化夹胶玻璃,设置多种遮阳措施,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性能。“我们还设置PM10、PM2.5、CO2浓度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太阳能热水热量占整个项目热水需求总量的35%以上。”中铁上海设计院展台工作人员说。

记者注意到,低碳建筑的目标——零碳、负碳建筑也正从图纸变成现实,打造上海绿色发展的“新样板”。在现场,来自上海建工的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展板采用可循环利用的纸板,与大楼的绿色理念紧密呼应。

上海城市建设拼了:北横通道将有“数字生命”、停车库深入地下19层……

这栋示范楼的神奇之处在于,大楼自己会发电,除了用电实现自给自足外,每年还有8万度余电可以补给市政用电;大楼有一套自己的水循环网络,实现非人体接触用水的自给自足......

“在规划设计示范楼时,国家‘双碳’目标还未正式提出,我们当时就已明确要跨前一步,打造零能耗、零碳建筑技术体系。”上海建工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贾珍希望,通过对成熟技术的综合应用,打造绿色建筑的综合标杆,在未来推广到更多建筑大楼。

当绿色革命全方位掀起,它就不仅是流行于某个点位、某个社区,抑或是某个行业,而是要放到城市规划的角度,去设计、去筹谋。

上海各区域已经在行动。在宝山,针对吴淞创新城26平方公里全域范围,编制吴淞创新城绿色低碳规划建设导则,提出绿色低碳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北外滩核心区也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达成运营碳排放中和。

记者从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了解到,协会正在加快推进新建建筑绿色化,深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同时开展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技术研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出席城博会开幕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1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横通道东段5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北横通道东段5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戚颖璞昨天,沥青摊铺机在北横通道东段施工。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本报讯(记者 戚颖璞)历时近10年建设的北横通道全线通车进入倒计
2024-04-27 05:56:00
国内首次!城市长隧道中无人摊铺
...道的应用对拓展无人驾驶摊铺的应用场景,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建设需求,也是一次具有价值的研究和实践。除此之外,北横通道建设中还将综合运用净味环保沥青、低温环保沥青等新材料、新工艺,
2024-04-27 13:46:00
“钢铁巨龙”掘进,打通“城市大动脉”
本文转自:文汇报兔年首日,上海直径最大盾构机在北横通道工作面全速推进,与240余名建设者共同演绎这个动如脱兔的新春画卷——“钢铁巨龙”掘进,打通“城市大动脉”北横通道东段春节期间
2023-01-23 05:47:00
上海城投公路:重大工程建设“五一”不停工
...加速,以实际行动诠释“劳动最光荣”。“五一”假期,北横通道新建工程不间断施工。项目团队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趁着天气晴好,紧锣密鼓地推进主线下层隧道面层沥青摊铺作业。北横通道
2024-05-02 21:50:00
...电的场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室外停车棚,一种是室内停车库。按照要求,室外停车棚不强制装设自动喷淋设施,室内停车库需要安装喷淋设施。如果室外停车棚增设防风防雨的车棚,开口面积不
2023-08-28 07:26:00
年内1000个小区地下车库信号覆盖工程,上海电信准备怎么干?
...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感知等,建设高品质、高质量的地下停车库移动通信网络。分类建设方面,将梳理居民扫码、充电等信息化应用的地下空间区域,明确目标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覆盖清单,根据小区
2023-02-24 20:57:00
滨医附院新增一停车场向群众开放
...间,大大节约了群众的就医时间;四是畅通生命急救绿色通道,关闭救护车专用通道行人通道,指引行人及普通车辆绕行东门进入,急救绿色通道多次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开辟了生命之路。医院在
2023-11-09 13:07:00
上海北横通道一车辆起火,下层隧道封闭近2小时,看看吧
今天(4月6日)清晨6时20分上海北横通道下层(西向东方向)泸定路至江苏路间发生一起单车着火事故导致隧道封闭近2小时事发后相关单位迅速开展处置现场明火很快被控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2024-04-06 21:17:00
...分秒必争多部门节前月余即筹划协调打通难点留住工人,北横通道春节冲刺■本报记者 戚颖璞新春佳节,位于周家嘴路和黄兴路交叉口的北横通道东段8标一片忙碌:地下,盾构机“纵横号”昼夜
2023-01-23 05:4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