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30 11:12: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古代,除了武则天时期,享有最高权力的往往都是男性。他们掌握国家权力,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其中就包括要求女性绝对臣服于他们。在宋朝,女性是不可以独自出门的,如果女子独自在家,有人来敲门,女子只能回答家里没有人。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哪怕是盛唐时期,社会已经比较开放了,女子要出门也得蒙上一层面纱才可以。更过分的是,有的历史时期,女子甚至是作为礼物可以被男性互相赠送的。

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是男人们从来没有忽略过女子的作用。出身贫穷,地位低下的女子常常用来令男人开心,而出身高贵的女子也不见得幸运,比如皇家女子就常用来和亲。

作为弱小的国家,本身国力就不够强盛。为了不被周边其他的小国骚扰或者被大国侵略,他们常常会选派美女进献给大国。而其中地位最尊贵的往往是小国的公主。入宫后,得宠就能为祖国求得一时平安,但是自己也得在深宫中煎熬;若是不得宠,一辈子也就只能这样昏沉沉过去了。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大国女子也不见得幸运,即便国力强盛,为了稳固边疆小国,避免征战,或者显示大国风度,他们往往也会选派公主和亲。去往小国家的公主,基本上一走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祖国。过惯了中原风调雨顺的日子,不知道在他乡这些女子会遭受什么样的折磨。

更过分的是,我国封建社会讲究女子的名声,尤其是皇家女子,丈夫死了就要坚持独自生活。如果一个女子嫁给了两个人,那在当时简直就是最羞耻的事情了。可是很多少数民族就不是这样的价值观,有的公主被派去和亲,丈夫往往是大自己很多的男人。在丈夫死去之后她们往往要改嫁给丈夫的兄弟甚至是儿子,这在皇室女子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屈辱,却又没有办法。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蓝齐是电视剧中大家很熟悉的一位公主,她活泼可爱,深得康熙的喜欢。历史上的她后来也是一位被派去和亲的公主,当时她才19岁。不过她的作用并不是为了稳固蒙古,而是她的父亲,康熙皇帝着实看上了这位驸马。

公主的内心是不是愿意已经不重要了,那时候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哪里还有什么个人意愿可言呢?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要是父亲的话都必须要遵从。本着这个原则,她嫁给了父亲看上的这个叫做乌尔衮的蒙古男子。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出乎意料的是,他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粗俗、不知礼节,他有着草原男儿的勇猛果敢,也有一位丈夫应该有的包容与耐心。出嫁后夫妻俩感情很好,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自己是大清的公主,如今嫁到了这里,将来一旦交战,自己应该怎么办?这恐怕是无数和亲的公主深夜里都会思考,却一直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众多女儿中,康熙对这个公主最是疼爱,他曾经多次亲自去蒙古看望这个女儿,并且在自己伤心至极的时候派人接女儿回来陪伴自己。这是极其少见的事情,要知道和亲的公主要见自己父母一次,恐怕比登天都困难。

她19岁被父亲远嫁蒙古和亲,丈夫英俊体贴顾家

可是即便如此,蓝齐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清和蒙古的矛盾始终无法和平解决,她为这个问题担心了半生,却始终无法避免,只好在痛苦当中郁郁而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6:45:4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荣宪公主深受康熙宠爱,穿龙袍下葬,遗体240年不腐
...,皇帝可是为她精挑细选了一个好夫婿。在清朝,满族和蒙古族联姻是常事,蒙古部落后来虽然臣服清廷,但为了维持统治,清朝总会将公主嫁往漠北和亲,以稳固两族的关系。在荣宪之前,便有皇
2022-12-20 18:12:00
蓝齐儿有历史原型吗?一起来看看
...的女子。你比如说皇太极和多尔衮,都迎娶了不少科尔沁蒙古的女子做老婆。皇太极、顺治的皇后,全都是科尔沁蒙古人。到了康熙时代,虽然没有再将蒙古的女人做为皇后,但是康熙却嫁了不少女
2024-06-15 16:49:00
康熙的女儿端静公主被丈夫踢死,康熙得知后,是怎样为她复仇的?
在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的一个荒凉之地,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公主墓。从墓的外观以及其宽广的占地面积来看,墓主人在生前的身份必定尊贵非凡;从陪葬品的丰富程度也能看出,她的地位在当时极其重要
2025-05-16 16:10:00
她的两任丈夫一人富可敌国,一人权倾朝野,自己最后被腰斩
...大是当时的乐通侯,他最大的过人之处就是他的长相特别英俊,身材也十分高大健硕。由于长公主这是改嫁,大概皇帝怕乐通侯心里有意见,于是大婚时为长公主陪嫁了数十万两黄金还有十分富足的
2023-07-03 14:38:00
公主和亲赶到时丈夫去世了怎么办
成吉思汗崛起后,蒙古汗国曾经兴盛一时,兵锋直指西亚欧洲各国,以至于在当时很多欧洲人看来,蒙古军队到来和“外星人入侵地球”没什么两样。除了征伐外,蒙古汗国也注意联姻,所以“和亲”的
2023-07-21 21:52:00
高阳公主为何最后被哥哥赐死
...恰巧看到附近有一个草庐,于是就进去休息。屋内是一个英俊的和尚在诵经,此人就是有名的辩机。辩机生得儒雅俊朗,一下子就俘获了公主的心,从那以后公主就经常找借口让驸马带自己来狩猎,
2023-07-25 15:35:00
清朝公主和亲蒙古背后的悲情内幕:驸马宠爱过度引发的血案
...熟知的和亲。在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的女儿就曾被派往蒙古族和亲,不过这位公主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结婚之后因驸马宠爱过度而死,在康熙皇帝得知死讯之后龙颜大怒,随后便逼迫这
2024-03-29 14:43:00
她的丈夫被成吉思汗杀害后,她提出四个建议影响了元朝
在我们印象中,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应该是男尊女卑的,特别是在征战四海时,成吉思汗将手下败将的女眷收为己用。然而,事实上,蒙古帝国的文化虽然相对落后,却没有受到儒家礼教的影响。相
2023-01-31 14:56:00
康熙最宠爱的公主,死后居然让她穿龙袍下葬
...中得到这一荣誉封号的的只有五人。而她们都肩负着前往蒙古部族联姻的重大责任。在康熙的所有女儿中,最宠爱的便是一个叫“蓝齐儿”的格格,但事实上这个蓝齐儿在历史上是不存在,她的原型
2023-11-09 05: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