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短视频风潮后,我们还要靠谁来卖票?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12-23 14:55:00 来源:大叔谈娱乐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质是“参与度”的提升,“参与度”又是多维的,片方、品牌、演员、名人、观众,在这个区间内形成完整的闭环,主张的是“人人贡献,互通有无”。

“不参与,无投放”或许会成为未来的电影营销,乃至其他文化产品推广的发展趋势。

作者 | 布赫

编辑|小白

排版 | 板牙

“垂类投放”不是什么新概念,只不过对于大多数片方来说,现在入局“垂类投放”不仅存在水涨船高的问题,且很多中上游产业从业者对它依然缺乏准确的理解。

因为现在影视剧(主要是电影)的“垂类投放”概念在很大程度上被误导为“视频号全覆盖”,这是一种同样伴生于短视频兴起后的概念——

短视频较之传统的宣发手段(新闻、软文、广告等)确实符合主流群体的浏览习惯,但它属于覆盖式推广,对于精确锁定人群,将产品(如观影券、品牌优惠服务套餐等)变现的能力缺乏更实际的数据支撑。

如果说自2018年开始,短视频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尚处于1.0时代的话,那么历经数年的沉淀,现在的影视垂类投放已进入到了2.0时代。

01

趋势已成

站在时代的某个节点,可能你会发现仅仅在2017—2018年左右,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短视频取代不了观影体验,它的短平快特点会成为电影营销的有益补充”。不只是影视行业的人这么想,许多当时的互联网从业者也这么想。

至于首开短视频电影营销先例的,当属《战狼2》,它启用了短视频方阵投入线上全面营销,这对当年(2017年)的票房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18年,某经济类媒体也在报道中指出,从数据上看,社交营销对电影首日预售票房占比提升至36%,互联网宣发提升电影宣发效率。而“短视频渠道不但吸引了观众注意力,还结合便捷的网络购票流程,拉动更多人进电影院。”

其实以当时的互联网发展态势与社会民生的实际水平而言,大家都没有看错。起码那个时间段里,对短视频和影视之间的讨论,也没有人敢说未来数年之内前者能迅速冲击传统行业。

因为电影院能带来短视频无法提供的体验,尤其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代表中国电影工业崛起元年的2018年,特效大片必须走进电影院观看。

这就为当年电影市场消费主体——情侣,提供了最佳的社交场景。

再者,当时电影市场依据社会大众的工作学习习惯,形成暑期档、国庆档和春节档等几个天然档期,很难想象普通人在聚会、约会时要顶着炎炎夏日或皑皑白雪在商场或户外无力游走数小时,影院对于社交氛围的作用就在于此。且我们曾撰文指出影城周边的经济辐射作用,在2019年之前,电影产业实际上都在依托整体环境产生较强的经济效应与市场价值。

此时,短视频必然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成为影视营销的有益补充,至少它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良性作用。

直到2020年之后——这是一个始终无法绕开的话题。

今天我们谈论任何营销方式及“内容+”的边际效益时,也需要依据时代变化进行客观分析。尤其是民众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的变化。

毕竟在这个世界的平行空间里,短剧行业已然崛起。

2018年的短视频确实在“裂变”,并助力影视(尤其是电影)话题热度的提升。

但2020年开始,今天有些传统影视工作者视为洪水猛兽的短剧,正起源于短视频的内容生产过程。甚至具体到短剧产生的雏形都有迹可循:

2018—2019年,某些短视频平台已经兴起了“素人”演绎经典影视桥段的自发比赛。到了2020年,限于特殊时期的消费限制,短视频“段子手”正式崛起。

确切地说,拍短剧风潮源自国外,只不过在2021年前,国内互联网的短视频拍剧仅限于少数,行业头部及影视公司对此感知度不足,大多数人都认为“裂变”产生的市场效应不足以形成对传统影视的冲击。

而到了2022年之后,情况发生了细微的调整:

社会环境与消费市场的改变,尤其是当下年轻人婚恋观的巨大变化,直接促使“影院”这个传统阵地受到周边经济的严重影响。到了片方的营销层面,大家依旧用惯性思维理解现在的状况。

同时,忽视了2020—2023年这三年间短视频迅猛崛起的这三年间,已经形成的消费理念。最重要的是,观众未曾迭代,甚至没有分流——

90后取代了80后成为职场日子人的主力,00后按部就班进入社会。大家都在用“平替”消费作为近两年的消费关键词,既然是“平替”,那么如果军大衣可以“平替”羽绒服,短剧为什么不能“平替”影视剧呢?

何况经过三年的沉淀,中国内地互联网用户已逾十亿,“短平快”的消费趋势已不可逆。这种消费观念直接映射在文化产品上,就是“秒读不回”。

02

打法叠加

对于每天有大量时间在网上冲浪的人来说,他们最愿意吐槽的除了各种社会时事外,就是各种文化产品(包括影视剧)营销套路。

尽管我们不止一次提到业内存在大量“一次性”视频营销号,通过有意无意地“胡说”方式对影视剧进行片段记忆强化的病毒式推广。

但目前这种推广形式确实已经让不少人形成了免疫力。甚至在某些时候,因为过度强化某位演员或导演的面部表情,反而遭到网民的二创和戏谑,对已经走进影院的观众而言,一旦出现剧情与印象不符的情况,他们会将怨气直接撒到片方或剧方头上。

对于上映周期通常在一个月左右的电影而言,这种投放方式和话题度无法形成必然的联系,因为电影-影院消费的特殊性,让潜在观众无法预知更多更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片方和影城又要做到强化记忆的效果,矛盾之间,病毒式推广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而现阶段,很多影片选择在短视频平台或社交平台上临时注册账号,不定期发布相关预告内容和花絮,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但通常这些账号也是一次性的——

电影上映结束,账号使命完成。

短期积攒的粉丝及流量无法二次使用,从长期看,不利于维护片方平台的品牌效应。加上每轮宣发营销时产生的大量一次性推广账号泛滥,对“久经考验”的网民来说,更容易起到信任疏离的反作用。

种种因素强化之下,倒逼电影提升内容的市场呼声越来越高。客观地说,消费观念与惯性思维的冲突,不妨理解为“这届观众不好糊弄了”。

这也是一些片方开始意识到回归传统阵地的重要性:

影城的阵地投放和路演场次的增加,用今天的思维理解,这些也属于“垂类投放”,其目的在于增加观众黏合度。

事实上早在2012年左右,就有数据支撑像路演、活动宣传等垂类投放的重要性。有路演场次的城市同没有路演场次的城市,票房产出比平均高出3—7个百分点(2013年),只是因为宣发预算、主创主演档期等各方面原因,在短视频刚开始时,大家更侧重于线上的推广,相比之下成本低、覆盖面广,也省去了大量的沟通环节。

如今看来,似乎需要回归传统路线,但在“垂类投放”中增加一些更加实际的渠道。

这就是上文提到的2.0时代——

利用互联网传播的新平台达到即时转化的效果。

包括但不限于影城联动、直播带货、在线讨论等。

03

亟待完善

影城联动也不是新概念,早在201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井喷式发展初期,院线-影城就在尝试通过阵地宣传和打包服务努力摆脱传统的票房依赖。

彼时票补作为有效的消费刺激手段,确实促进了一大批影城的销售额。

到了2020年左右,CGV影投就与某电商达成合作,找到了“影院+直播电商”的落地方法。在2021年上半年结束时,CGV电商平台直播渠道商品销售额近2000万,其中72%来自某音电商,非票商品销售额在200万以上,占总销售额的10%。

这种合作的实质是对整体影院的销售模式的改造。而依托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流量分发机制,既能给上映影片带来更多曝光,也能帮助影城实现与所在地区观众的高效沟通。

部分院线-影城不再将电影作为独立商业个体,而将其纳入“商值包”中,这种套餐式操作并不新鲜,重点在于拉进来的商植产品越多,对观众的吸引力越大。

类似今年某视频平台上兴起的“刮刮乐”活动——

消费者付出不等的代价后,得到的是一个看似琳琅满目内容纷杂的“礼包”。实际上均摊到各种品类的成本很小,主观上又让人产生“赚大了”的感觉。

对于近两年的消费者而言,这种消费体验尤为重要。

同时,因特殊时期造就的带货达人们也成为一部分片方选择的合作伙伴。

如2023年春节档,彼时人气颇高的董宇辉直播间就成为该年春节档片方宣传的阵地之一。

《流浪地球2》主创主演做客其直播间,创下了10分钟5万张电影票的纪录。一场直播直接卖掉了12万张电影票。

显然片方看中的就是其流量变现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尚处于覆盖式营销的合作方而言是个短板。何况人气高、交易额保持前列的带货网红本身强项就是“把东西卖出去”。类似董宇辉这样的带货主播,平均一场下来,观影券的销售速度甚至比专业售票平台还要高。

这还只是单项票务的合作,如果再加上其他商植品牌,单场直播间产生的经济效益可能会更高。

另外,影城+名人明星+在线直播起到的辐射效应同样不可小觑。

它目前的短板在于其自建会员系统与专业购票平台,两者间的投入成本和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差异。如果影城票价打下来,礼包质量提上来,对于个体区域的影城而言,经济效益同样可观。

自建会员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锁定会员用户,不定期推送含商品优惠等在内的多项促销服务,但它需要在整条院线系统内完成内容优化,尤其是依托院线和自身的区域化品牌推广,将电影及其他文化产品打包服务。

它的垂类投放属性也是区域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区域性产生的实际效果更加直观。

如果单部影片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在宣发期内介入合作,叠加路演效应和名人明星的品牌效应,于影城开启在线直播,效果较之传统宣发模式包括短视频覆盖式推广更具商业性价比。

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质是“参与度”的提升,“参与度”又是多维的,片方、品牌、演员、名人、观众,在这个区间内形成完整的闭环,主张的是“人人贡献,互通有无”。

“不参与,无投放”或许会成为未来的电影营销,乃至其他文化产品推广的发展趋势。

也许,上述营销新形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较之1.0时代对网络新兴产品的片面认识,或许今天的消费形式能够促进其日趋完善模式的完整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3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年初三晚西安电影院人气爆满 现场卖票系统一度崩溃
...能因为座位发生冲突。”大家齐声答应后,工作人员开始卖票。影厅内,座位爆满。华商报记者在网络上的买票平台搜索发现,不仅西安奥斯卡金地广场影城,西安李家村万达广场影城、西安曲江创
2023-01-25 19:27:00
四家影城很努力地自救了,但一切都有些徒劳…
...元的利润大部分让出来,补贴到票价里。营收方面不依靠卖票,依靠爆米花、饮料这类卖品,还有广告投放等收入就足以维持。”王成觉得他们这类商圈自营的影城,考虑的是整体营收,不纠结票房
2024-11-05 13:43:00
黄牛炒至上万元仍一票难求 变了味的电影路演
...升,抬价的票依旧瞬间售罄,片方和影院也就倾向于直接卖票,增加一笔额外收益”。正是基于以上事实,面对粉丝们的高涨热情,以及明星场的一票难求,最终给了黄牛可乘之机。黄牛王先生告诉
2023-11-23 17:04:00
19.9的春节档回来了
...节档影片《红毯先生》还率先走进董宇辉直播间重启直播卖票,在1小时内将60万张19.9元代50元抵扣券销售一空。 在大额票补和直播带票早已成为历史的2024年,为何又会在春节
2024-02-04 23:37:00
还原网络诈骗的《孤注一掷》爆火,超量点映引发争议,“玩坏”行业规则?
...演戏,建议警察调查#,再到全网掀起模仿王传君拜佛的风潮,该片未播先火,在短视频平台赚足了眼球。在抖音上,电影《孤注一掷》粉丝量达184.5万,获赞数达9720.2万,多条短视
2023-08-09 14:31:00
刷爆了的“张万森,下雪了”,在电影院可能要泡汤了
...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影体验。“但我们首先要完成卖票的任务,没有造雪机,票根本卖不动,再安全也没有用。”前阵子,《一闪一闪亮星星》逼近20%的平均退票率闹得沸沸扬扬,这其中
2023-12-29 23:24:00
《哪吒2》背后的偷票房疑云:手写票与电影院“爆款诱惑”
...写票,消费者所提供的电影票情况“估计是服务员自己在卖票”。连日来,社交媒体上不乏这样的质疑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中,有消费者表示,进场后才被告知没座位,坐在过道的凳子上看
2025-02-13 17:17:00
...潮,仅半岛都市报官方微博《吴京来青岛了》播放量227万,视频号《青岛人的骄傲!流亭机场、胶州湾大桥、西海美术馆这些都是《流浪地球2》的取景地!》播放量47万,此外,“专访吴京
2023-02-04 00:13:00
《一闪一闪亮星星》预售票房近2亿,“下雪场”电影票价超百元引争议
...均价,但其实可能买到了全网最高价。根据该博主发布的视频显示,两张在保利美博影城(义乌之心IMAX店)里购买的下雪场影票共208元,算下来单价为104元。抖音博主@不知名小朱。
2023-12-11 09:5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夜幕乐章:街头音乐会奏响幸福旋律
9月19日晚,微风轻拂,蓝天公园华灯初上、人流如织。一场属于百姓的长春文旅街头音乐会,正在这里热烈开唱!旋律飞扬,掌声雷动
2025-09-21 07:05:00
用娃小宗代替娃哈哈!宗馥莉放的这招,是步险棋啊
真是没想到,宗馥莉真的要放大招了近日,媒体曝光一则最新通知。为保障“娃哈哈”品牌使用合规,公司决定自2026年新销售年度伊始
2025-09-20 13:48:00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备受瞩目的电影《731》终于上映了,哪怕是工作日,票房成绩也超出预期。也超高的热度,导致有些人直播盗摄,电影官微立马发声明呼吁停止这种行为
2025-09-20 18:02:00
直播间翻车被拘留,嘎子哥验证了“潘长江经典预言”
原标题:网络水太深,嘎子哥终究没把握住作者 | 腾宇 L 曹吉利编辑 | 桃子酱“嘎子哥”翻车了。这一次,不是因为兜售假酒
2025-09-20 18:02:00
“吉”刻出发,跟着电影游吉林!
1905电影网专稿 当长白山的晨雾漫过天池、净月潭的秋叶染红山峦、延吉的灯光点亮网红弹幕墙,吉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以它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
2025-09-21 04:4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刘剑英)近日,“举世无双·2025稀有剧种盛典”在邯郸市武安举办,雁北耍孩儿、赣南采茶戏、武安平调落子等全国30多个稀有剧种集中亮相
2025-09-20 08:10:00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草根唱将“组局”十年 全国出圈
厦门爱歌室内合唱团在湖里区文化馆排练室排练。合唱团指挥高劼。 指挥提出段落要点时,团员们在乐谱上做标记。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这间坐满60人的排练室稍显局促
2025-09-20 09:18:00
六十余载铸经典,河北梆子《宝莲灯》绽放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
2025年9月5日至25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在杭州盛大启幕
2025-09-20 20:55:00
2025黔台会 |沉醉山水与光影,台胞被安顺文旅魅力折服
9月18日,2025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黔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接会系列活动探访安顺黄果树瀑布景区与陡坡塘夜游项目
2025-09-21 02:41:00
共赴视听盛宴 长影乐团奏响《卡农》 世界经典名曲音乐会
9月20日19时,长影乐团轻音乐团在长影音乐厅举行《卡农》世界经典名曲音乐会,为春城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视听盛宴。作为2025“周周交响乐”系列演出活动
2025-09-21 00:15:00
闯入浪浪山!济南首发浪浪山小妖怪XR:破次元开战,早鸟限时开抢!
9 月 20 日,由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旗下元梦・沉浸工作室联合 PICO 打造的 “YUMO 与梦说・XR空间站” 在山东济南迎来重磅项目——《浪浪山小妖怪
2025-09-20 23:51:00
电影《731》上映三天票房破10亿
电影《731》9月18日上映,截止到9月20日20时10分,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0元人民币(含预售)!正式加入10亿元俱乐部。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殷维
2025-09-20 21:06:00
蒙着双眼钧瓷拉坯!“国赛”场内上演河南绝活展示
大河网讯 蒙着双眼,陶瓷大师的双手却能精准探入飞转的泥坯,让泥坯仿佛被注入生命一般,自如地攀升、延展、收口……不大工夫
2025-09-20 22:54:00
《雏凤新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少儿戏曲大会》第三阶段“雏凤展英姿”之“新声盛典”,9月19日在太原市晋剧艺术中心举办
2025-09-20 17:44:00
本周末,合肥市科技馆上演“科学之夜”
大皖新闻讯 9月19日晚,合肥市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在蜀西湖馆区启幕。这场以“漫游好奇夜 乐享科学”为主题的活动将持续两天
2025-09-20 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