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多年来,湖南衡阳一农村学校门口的路经历了2次升级:2011年由泥巴路变成水泥路;近日,老旧狭窄、坑坑洼洼的水泥路再次升级,变成平整宽阔的沥青路。两次修路耗费一共24万多元,都由该村胡隆浩一人出资。
胡隆浩今年75岁,儿子在外经商,这些钱基本都是问儿子要的。他说,自己小时候在这所学校读书,后来又在这里当了多年教师,看到师生出行不便,就想帮一把,“对自己的地方,好像有点感情的样子。”他说。
现在老师有轿车,修宽一点方便他们
12月12日,潇湘晨报(报料微信:xxcbbaoliao)记者联系到胡隆浩,他是衡阳市衡阳县石市镇黄门村泉塘组村民。接电话时,他正在田里劳作,为新栽的油菜施肥、除草,他还种一些水稻、蔬菜,收获后卖一些零用钱。这样的农村生活,他已经连续过了将近30年。
胡隆浩介绍,离他家100多米的地方,就是村小学黄门小学,目前师生一共70多人。这所小学已经有70多年历史,2011年之前,校门口的路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老师和学生衣服上都是泥”。看到这一幕,他便有了修路的想法,向在外经商、做建材生意的儿子要钱,儿子满口答应了,“儿子说,老爸你要修的话,要多少钱我都给你”。当时花了10万多元,修了一条水泥路。从此,学校师生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10多年过去了,这条水泥路逐渐老化,变得坑坑洼洼,而且随着小轿车的普及,胡隆浩发现,它也有些窄了,“现在的老师有轿车,路太窄只能容纳一辆车,把路加宽一点,可以方便他们”。他再次向儿子要钱,儿子还是满口答应了。11月28日,胡隆浩出资14万元请来工程队,在老路基础上,修建了长约300米,宽3.5米的沥青路。
“对自己的地方有感情”
“这不仅仅是一条路,更是爱的象征,胡隆浩全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敬佩。”黄门小学校长胡和平告诉记者,胡老人除了给学校修路,还先后2次共出钱10000元,为学校改换门窗、建路灯等。这条路修好后,全校师生和村民们对他充满感谢,纷纷点赞,“多亏胡爹爹的善举,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上学了”“胡爹爹真是为学校做了一件大好事……”
胡隆浩介绍,黄门村大多数人姓胡,在旧社会,黄门小学所在地是胡氏祠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农村小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他也是其中之一。
1969年,他中学毕业,又被分配到这里教书,他负责教语文和数学,工资一个月12元,后来又调去初中,工资涨到了18元。
1979年,胡隆浩担任村支书。在90年代,又在村里新成立的农校教书,给学生、农民教授农业技术、基本文化知识等。1996年农校撤销后,他在家务农至今。胡隆浩表示,回顾人生经历,在这所小学读书,后来又在这里工作,它可以说是“自己的地方”了,“我对自己的地方,好像有点感情的样子,为了让学校建好一点,出点力是应该的。”他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3 1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