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原定于下周访问中国,但行程再次被推迟。不过这次不是个人健康原因,而是中方那边主动取消。欧盟那边已经收到了通知。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为何取消,中欧都没有给出具体原因。有媒体去问中国外交部,也只是得到了一句,欢迎博雷利在双方方便时访华。这话说得比较模棱两可,潜台词无非就是,博雷利挑选的时间,对中方而言并不方便,有其他更要紧的事务去处理。既然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可抗力”,那博雷利就只能重新安排行程。
那么博雷利要等多久,才能等到第三次访华的机会呢?这个不好确定。几个月前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因为个人健康原因,临时推迟访华行程,但是也就耽搁了半个月。博雷利的级别肯定不能跟卢拉相比,但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都属于高龄政客。

【博雷利跟卢拉都是高龄政客】
从这个角度来看,博雷利4月时因为个人健康原因推迟访华,也不至于休养三个月那么久。更何况,博雷利当时推掉访华行程后,还是以远程方式参与了G7会议。
说白了,访华也分轻重缓急。卢拉急着访华,是因为有与中国合作的迫切需求,中国也需要巴西在国际事务上的大力支持。但中欧关系,却不能完全照搬这种模板。博雷利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他既要承担对外联络沟通的责任,也要为欧盟的安全负责。放在中欧关系的框架下,主要就是经济安全了。围绕这个话题,中欧最近的氛围,可以说是很不愉快。

【博雷利访华行程被取消,可能跟荷兰的出口限令有关】
另外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中方原则上已经同意博雷利访华,要讨论的议题也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由于其他因素临时取消。要知道,博雷利要访华的消息,最开始是欧盟驻华大使放出的。
一般而言,欧盟高层传达访华意愿,从安排行程到拟定议题,欧盟驻华大使都会全程参与。他既然现身说法,等同于“权威认证”。但商定好的外访行程又被取消,这种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就好比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行程,因为中美“气球事件”无限期推迟。
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博雷利访华行程再次被推迟,应该也有一个涉及中欧关系的关键因素起到了影响。虽然性质上跟“气球事件”这种纯粹的意外存在区别,但导向的结果是类似的。
这可能跟前段时间,荷兰对光刻机的出口管制令有关。
而过去几个月,中国与荷兰一直围绕相关话题密切磋商,但并没能说服荷兰政府改变决策。这个出口管制令,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中国进口光刻机有困难,荷兰光刻机巨头的主要供应商,也在考虑把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去规避更长远的政治风险。

【中国跟荷兰沟通了很长时间,但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中国商务部出台了对镓和锗这两种稀有金属的出口管制。虽然对外说是不针对任何国家,但还是引起了荷兰方面的注意。荷兰外交部就专门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份出口管制,将对欧洲和荷兰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取决于中方怎么去实施。这就是在变相承认,如果中国在许可证申请环节卡得很死,不仅仅是荷兰,整个欧盟都会很难受。不过,荷兰目前还是希望,能在中欧经贸合作的框架下,通过交涉解决问题。
至于负责跟中方交涉的具体人选,可能就是博雷利了。不排除荷兰想通过博雷利这个渠道,向中方传达自己的关切。这样一看,围绕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出口限制,中欧主观上都有讨价还价的需求,但为什么博雷利还是来不了呢?这可能就是中国对欧洲发出的一个政治信号。

【产业链问题,中欧各有考量】
我们前面提到过,博雷利也负责欧盟的安全政策。在中欧关系中,欧盟目前更多是考虑经济安全,也就是要在中欧经贸合作中实现“去风险化”,让自己不那么依赖中国。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去风险化”跟“脱钩断链”,本质上类似,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这种话题,中欧过去已经争执了太多次,博雷利估计也拿不出太多的新意,来与不来确实没什么影响。中欧下半年也不怎么缺对话的平台。
总的来看,在产业链问题上,中国有中国的考量,欧盟也有欧盟的顾虑,都是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出发,不存在对错。但这种僵局,对于中欧后续的合作,还是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过去累积起来的分歧,往往会迎来阶段性的爆发,博雷利访华行程被取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盟,对此都需要高度重视,也要拿出更为开放的态度,去保持对话,消解猜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