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西夏是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李元昊称帝,至1227年被蒙古灭亡,共历10帝,享国189年。其中,前期近百年的时间与辽国、北宋并立,形成中国历史上继东汉末年和南北朝之后,又一个三国鼎立时期。
西夏虽是党项族政权,但从第三任皇帝开始,却有长达31年的时间,由两个汉族太后轮流专权执政。而且,这两个太后还有不少相似之处——
一是两人同出一门,都是梁氏家族,史称大、小梁后,其中,大梁后是小梁后的亲姑姑。
二是两人都心狠手辣,为了专权,不惜害夫囚子,弑兄内斗,互相残杀。
三是两人都好武善战,屡屡发动战争,与北宋为敌,令北宋吃尽了苦头。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梁氏二后中的姑姑大梁氏,即,西夏第二任皇帝夏毅宗李凉祚皇后。
1、权臣之妻,一桩丑闻成皇后
大梁氏是凉州人,出身汉族世家。她并不是夏毅宗李凉祚的原配皇后,而是时任国相的西夏权臣没藏讹庞的儿媳。
没藏讹庞是夏毅宗的亲舅舅,夏毅宗的第一任皇后是没藏讹庞的女儿,也就是说,大梁氏的公公没藏讹庞是夏毅宗李凉祚的舅舅兼岳父,丈夫是皇帝的表哥兼大舅哥,大梁氏既是皇帝的表嫂,又是皇后的亲嫂嫂,她和没藏皇后是姑嫂关系。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大梁氏得以有机会时常进宫,看望自己的小姑子——没藏皇后,自然而然也会经常见到夏毅宗。
夏毅宗幼年即位,一直是舅舅没藏讹庞专权。13岁亲政后,与没藏讹庞之间的权力争夺日益激化,对国舅兼国丈没藏讹庞的怨恨越积越多,自然也对皇后谈不上什么感情。
而大梁氏姿色出众,经常出入后宫。一个青春年少,一个娇美如花,一来二去,两人就偷偷勾搭上了。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丑闻很快传到没藏讹庞耳中,自己的女婿给儿子戴了绿帽子,没藏讹庞自然又气又怒,再加上皇帝亲政后与自己的矛盾日益突出,没藏父子就密谋废掉夏毅宗,计划在夏毅宗寝室埋伏士兵,趁李谅祚入寝时将其杀害。
"(没藏讹庞)子妇梁氏本中国人,谅祚私焉,日视事于国,夜则从诸没藏氏,讹庞子怼甚,与其父谋伏甲寝室,须谅祚入杀之。"(《西夏书事》)
没藏父子的密谋自然瞒不过大梁氏,也许觉得自己的丑行暴露,没藏父子不会放过自己;也可能是她有更大的野心和想法,就偷偷去向情人告了密。
夏毅宗先下手为强,马上召来亲信大将漫咩,带兵埋伏在密室,然后以入宫议事为名,召没藏父子进入密室,将其当场诛杀。之后,迅速派人将没藏家族全部诛灭,并将没藏皇后废黜,打入冷宫,几个月后,将其赐死。另立大梁氏为新皇后。时为公元1061年。
至此,15岁的夏毅宗李谅祚正式夺回朝政大权,开始亲政。大梁氏也靠一桩丑闻和出卖夫家,成为一国之后。
大梁氏成为皇后后,很快为李谅祚生下了唯一的儿子李秉常。
2、儿子继位,太后专权稳政局
夏毅宗是西夏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位君主。亲政后,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整顿吏治,很快扭转了国内多年来的混乱局面。他提倡汉文化,下令在国内停止蕃礼,改用汉礼,并重用汉族士人。
经济上,他和北宋商定边界,设市互通,加强贸易。军事外交上,坚持加强军备,采取和、战交替的灵活策略,最大程度地从北宋和辽国谋取利益。
但天不假年,公元1067年,年仅21岁的李谅祚英年早逝。他和梁皇后7岁的儿子李秉常即位,是为夏惠宗。梁皇后顺理成章被尊为梁太后。
李秉常年幼,梁太后临朝执政,从此开始了她长达18年的专权生涯。
"秉常,毅宗之长子,母曰恭肃章宪皇后梁氏。治平四年冬即位,时年七岁,梁太后摄政。"(《宋史》)
梁太后帮助丈夫夺回权力,又为李谅祚生下了仅有的一儿一女,夏毅宗生前对她极为宠爱,不但立其为皇后,还将他的弟弟梁乙埋任命为宰相,梁太后也借机在朝廷培植自己的势力。
尽管梁太后执政,梁氏家族权势日盛,但西夏毕竟是党项族政权,而梁太后却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丈夫在世时,梁氏家族有夏毅宗撑腰,加之夏毅宗治国有方,朝臣权贵即使心有不满,也憋在心里。
还有一个原因是,夏毅宗虽然治国有方,也很宠爱梁太后,但他非常残忍好色,史载"谅祚凶忍好淫,过酋豪大家辄乱其妇女,故臣下胥怨,而身以羸死。"(《西夏书事》)——每次路过权贵豪族人家,见到美女就不放过,搞得臣子心生怨恨,而他本人也早早被美色掏空了身体。
丈夫寻花问柳,梁太后自然就受到了冷落。偏偏梁太后也不是个专情的主,不然当初他就不会瞒着前夫和夏毅宗勾搭成奸了。丈夫在世时,难耐寂寞的梁太后就和自己身边的侍卫罔萌讹勾搭上了。梁太后执政后,罔萌讹被不断提拔升迁,更加引起了部分朝臣的不满。
另外,夏毅宗在世时,推行汉化政策,部分守旧贵族朝臣心里反对却敢怒不敢言;夏毅宗去世前夕,绥州守将嵬名山又投降了北宋,使西夏失去了绥州这一战略重地。
在部分守旧贵族朝臣看来,这一切都与有着汉人身份的梁太后不无关系。
现在梁太后听政,以前被打压的权贵势力怎能容得下一个汉族女人指手画脚?
因此,他们开始以种种借口指责朝廷,给梁太后施加压力。
梁太后虽然临朝听政,但毕竟新帝年幼,自己又是朝廷的"异族",深怕众怒难犯,引发政局动荡,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迎合反对派的意见,转移矛盾。
怎么转移?站在守旧党项族的立场,废除先朝的改革措施,走退路,去汉化,与汉人划清界限甚至作对。
于是,临朝执政不久,就下令废除夏毅宗生前实行的一切汉化改革措施,重新恢复蕃礼。同时,向北宋要求返还绥州,开设边市贸易,被北宋拒绝后,又撕毁夏毅宗所订立的宋夏和约,数次出兵南侵北宋,直接激化了宋夏矛盾,也使两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
3、专权囚子,战争狂人终身亡
看得出,梁太后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专权地位。
随着朝政的逐渐稳定,梁氏家族的权势也日甚一日。而随着夏惠宗李秉常年龄渐长,梁氏外戚的专权又与儿子李秉常,以及部分崇尚汉文化的党项贵族和汉人朝臣之间产生了矛盾。
公元1076年,16岁的夏惠宗李秉常开始亲政。李秉常和他父亲一样,崇尚汉文化,提出要恢复汉礼,但遭到以梁太后为首的梁氏家族极力反对,结果不了了之。李秉常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为了遏制梁氏家族,1081年,夏惠宗的亲信、汉人将军李清建议朝廷归还侵占的北宋河南之地,借此与北宋修好,以削弱梁氏势力。梁太后大怒,立即设计诛杀了李清,并将夏惠宗囚禁。
消息传出,满朝震惊。西夏的皇族亲党及部落酋长立即起兵讨伐梁氏家族,国内一时大乱。
"梁氏既杀李清,秉常于兴州之木寨···于是,秉常旧时亲党及近上用事诸酋各拥兵自固。乙埋数出银牌招谕,不从,国内大乱。"(《西夏书事》)
为解救夏惠宗,清除梁氏势力,统军禹藏花麻请求北宋发兵征讨梁氏。宋神宗正想复仇,于是召集50万大军,兵分五路进攻西夏。
梁太后听从老将建议,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断绝粮道、聚而歼之的战术,在灵州城大败宋军。
第二年,北宋在边境修筑永乐城,想以此作为进攻西夏都城兴庆府的战略据点。梁太后发兵30万,围攻永乐城,断绝城内水源、粮道,永乐城失陷,宋军再次惨败。
史载"是役也,死者将校数百人,士卒、役夫二十余万,夏人乃耀兵米脂城下而还。"(《宋史》)这也是西夏对北宋用兵以来,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史称"永乐城之战"。消息传到都城,宋神宗失声痛哭。
据统计,梁太后执政以来,宋夏战争共造成北宋损兵折将六十万人,粮草装备不可胜数,北宋国力大损,此后再无力对西夏发起大规模战争。
西夏虽然胜多败少,但毕竟国力较弱。经过连年征战,国内经济,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激化。
"宋自熙宁用兵以来···而灵州、永乐之役,官军、熟羌、义保死者六十万人,钱、粟、银、绢以万数者不可胜计。帝临朝痛悼,而夏人亦困弊。"(《宋史》)
为了巩固梁氏家族的地位,梁太后又将自己的侄女小梁氏嫁给自己的儿子夏惠宗。1085年,梁太后的弟弟梁乙埋病亡,梁太后又让梁乙埋之子梁乙逋(一作梁乞逋)接任宰相。
面对日益激化的国内矛盾和动荡不安的政局,内外交困的梁太后,为缓和矛盾,只好让夏惠宗复位,稳定局势。此时,夏惠宗已被囚禁了四年多。
夏惠宗虽然复位,但大权仍被梁太后把控。半年后,梁太后病故,结束了她长达18年的执政生涯。
梁太后死后,梁氏家族的势力暂时受到了削弱,朝中的皇族权贵借机争权夺势,懦弱的夏惠宗面对皇族与外戚的争斗,无可奈何,郁郁寡欢,于次年忧愤而死。他的儿子、年仅三岁的李乾顺继位,是为夏崇宗。
令夏惠宗难以瞑目的是,他的儿子继位后,其母亲小梁后又以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朝政大权再次归于新一对梁氏兄妹。
而新上位的小梁后,相比大梁后,其专权残忍、好武善战,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再次把西夏带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母后临朝和战火纷飞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1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