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二胎、三胎政策接踵而至,多个省市生育政策都在放宽。
然而,在当代中国,婚姻和生育不再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必需品。
相对结婚和生孩子来说,年轻人们有了更加关心的东西,那就是搞钱。
在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电脑屏幕和手机外壳上,都展示着和搞钱有关的内容。
“暴富”和“发财”已经是常规操作,甚至连女孩子佩戴的发卡上,都是一连串的“钱”的字样。
看来,搞钱这个观念已经成了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共识。
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谈话内容也少不了和“搞钱”有关。
遇到了一个难搞的领导不要紧,一定要足够忍耐,毕竟搞钱最重要;
感情上受挫了不要紧,男朋友没了还能再找,耽误挣钱可就不行了。
而北京雍和宫各路神仙们的“待遇”也因为年轻人目标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
在雍和宫,现在最受欢迎的就是东配殿的财宝天王像,求财求事业的年轻人源源不断。
每天早上八点半,雍和宫门前都会排起长长的队伍。
甚至为了一个象征事业的手串,都有不少人愿意花上三个小时排队。
《三联生活周刊》发布的数据显示,
越是年轻的人就越想搞钱,00后比90后和80后更热衷于加班。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求姻缘,变得只想搞钱了呢?
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父母、婚姻、生育都给不了年轻人足够的安全感
首先,中国父母给不了孩子安全感。事实上,很多中国父母正是中国年轻人不安感的来源。
在中国,内卷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而且,内卷的年龄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体会到真正的童年,
他们的世界已经被各种各样写不完的习题和上不完的补习班所淹没。
可是,中国式父母显然不满于此。
在孩子成年甚至是成家后,他们仍然继续干涉孩子的生活。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在近几年来已经被写烂了,很多年轻人开始追溯自己的成长历程,
当他们发现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并不称职的角色时,
他们试图想要和父母讨论这个问题,可是父母的反应永远让他们感到失望。
中国式父母几乎从不道歉,叫你过来吃饭已经是他们最温柔的表达方式。
他们很少反思自己,他们只会认为,孩子在讨伐他们,在否定他们。
而中国年轻人痛苦的根源还在于,他们所厌恶的父母身上的这些缺点,
还会通过代际传递影响到下一代。
那么,婚姻能给年轻人带来安全感吗?显然不能,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如果你是女性,你可能会在婚姻中面临丧偶式育儿,还有可能因为婚姻丢掉自己的工作,
可能会被丈夫家暴,可能会经历第三者插足,可能会遇到各种奇葩男,
甚至还会被一些图谋不轨的男人PUA。
如果你是男性,你可能会面临天价彩礼,也可能会面临因为结婚而不得不背负的各种贷款。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结婚和生孩子了呢?
除了遇不到合适的人外,高昂的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
以及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都让年轻人产生了恐婚恐育的心理。
他们无法再像父辈那样,通过婚姻和生育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因为,婚姻和生育不再意味着保障,而是变成了一种负担,
就像一座座大山压在年轻人的肩背上。
年轻人不是不渴望爱情,从前是“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微信视频、飞机都可以让你迅速见到一个人,
但是人们不再怀抱着从前那样的渴望和珍惜。
对于年轻人来说,金钱带给人的安全感是实打实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无法在婚姻、父母和生育中获得安全感之外,
他们还要面临以前前所未有的不安全因素。
你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作为独生子女,不敢生病,不敢远嫁,更不敢死。
1976年,第一批独生子女诞生。
在国家开放二胎、三胎政策之前,绝大多数80后和90后都是独生子女。
如果他们碰巧找了一个同样是独生子女的伴侣结婚,就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大的赡养压力。
一个小家庭至少要面对四个老人。
我母亲曾经因为生病不得不去北京协和医院求医。抢过协和医院的号的人都知道,
作为全国最顶尖的医院之一,协和医院一号难求。
几十块钱的普通号很快就被抢空,剩下的就只有几百甚至近千元的。
对病人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治疗,就必须要接受这个现实,再贵的号也得挂。
没有钱,在这个世界上简直是寸步难行。
除非你割舍了所有的牵挂,一切随缘,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
钱带给人的安全感是最直观的。
有了钱,年轻人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父母生病了也不用担心,
有钱就可以带他们去最好的医院;有钱还能给自己买一套房子,
不结婚就自己在房子里逐渐变老,享受单身贵族的生活。
搞钱,并不是年轻人突然的觉醒,而是现实所迫。
如果不用那么拼命也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得很舒服,那谁还会那么拼命地去搞钱呢?
更强大的经济实力往往意味着更坚实的人生保障,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你和以前的人谈人生、谈理想,他们会认为你是一个特别有深度的人;
但是你要是和现在的年轻人谈人生、谈理想,他们会觉得你是一个不接地气的傻子。
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来看,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时。
其他的需求都是天方夜谭。当人们连面包都不够的时候,谁还会去想诗和远方呢?
我国著名作家余华曾经说过,在他们年代,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很大可能会获得相应的回报。
可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即使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
于是,躺平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当前社会,躺平和搞钱看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现象。
但事实上,它们指向的都是这个社会的内卷。
只是由于每个人观念和选择的不同,才分化成了两个完全相反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的人生究竟该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值得整个社会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21: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