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天水日报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裴婷婷
时隔17年,当再一次与亲人相拥时,她激动地泪流满面,紧紧拉住亲人的手不愿松开……1200多公里的回家路,秦安县千户镇千户村的张芳芳走了17年。2月15日,在贵州省六盘水市和天水市两地救助站的接力帮助下,46岁的她终于回家与亲人团聚。
不幸走失千里之外被救助
“当年她生下小儿子以后,精神开始抑郁,出现交流障碍。2006年9月她说心情不好要去赶集,这一走就是17年,我们都以为她不在人世了。”张芳芳的丈夫杨向民讲起这些年的往事,不禁泪流满面。自妻子走失后,他和家人从未放弃四处寻找,但毫无音讯。殊不知,此时的张芳芳已远在几千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
2015年11月,贵州省六盘水市公安局钟山分局东风派出所在巡逻时发现,一名女子与人当街吵闹,便将她带回派出所询问。民警发现该女子交流困难,无法核实信息,便将她送入医院进行救治,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我们通过DNA采集、人像比对等多种方式,均未查找到该女子的亲人。这期间,她一直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说自己名叫‘小羽’。”六盘水市钟山区救助站负责人张伟表示,2022年底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比对时,发现“小羽”与天水市秦安县的张芳芳高度相似,他们便与天水市救助站取得联系。
两地接力一声乡音助寻亲
在了解到“小羽”的相关情况后,天水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迅速和秦安县民政局取得联系,并在公安户籍系统中查找并核实。
天水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科副科长岳丽萍告诉记者,虽然相隔多年,但照片中的“小羽”与张芳芳却越看越像。为进一步确定身份,岳丽萍在全国救助微信群中求助专业警官,进行反复比对。
这期间,看着六盘水市钟山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发来的视频,岳丽萍让对方想方设法引导“小羽”多说话,试图从口音中长找出一些有用的线索,并安排站内秦安籍工作人员蔡军进行视频连线。
“视频时我先用普通话沟通,然后用秦安方言问她。没想到,她很自然的就用方言与我交流起来。”蔡军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这一声“乡音”,让寻亲之路峰回路转。
随后,秦安县民政局走访核查的信息也反馈而来。通过千户镇几位老人的描述,工作人员顺利找到了张芳芳的父母及家人,并联系到了她的丈夫杨向民,最终确认了张芳芳的身份。
千里相送亲人团聚终圆满
2月15日,对于张芳芳和她的亲人来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天。
“能找到她真是个奇迹,非常感谢政府,让她吃饱穿暖,给她看病还送她回家。”张芳芳的二叔擦着眼泪说。
见到二叔后,张芳芳就紧紧拉住二叔的手不松开。“这次回来,不会再让她走丢的。”面对工作人员拿来的药,二叔感激地说。
当两地救助管理站顺利对接后,在秦安县民政局车辆的带领下,走失17年的张芳芳,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8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