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19 00:3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强省会·兰州绝技”系列报道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部分样品已运回地面并移交该所研究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王德生研究员查看相关实验数据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蔡美荣研究员介绍相关实验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此次舱外暴露实验材料

兰州化物所成功开展多项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

2008年舱外实验装置及样品

3月14日,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密切协同下,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由空间站机械臂成功转移至空间站气闸舱内。之后,共计407件舱外暴露材料由神舟十七号乘组航天员完成拆卸并存储。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中,有18台套动态摩擦学装置和134件静态润滑材料样品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已在轨实验满一年。其中,71件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及科学实验样品已随神舟十七号飞船返回舱于4月30日返回地面,并于5月13日移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这并不是兰州化物所润滑材料样品的首次舱外暴露实验。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耗时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翟志刚取回的飞船舱外搭载的固体润滑材料,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化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维民研究员带领的“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科研团队完成的,舱外搭载43.6小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研究员当时表示,试验为特殊工况下固体润滑材料的作用机理研究和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2年中国空间站的全面建成,为我们科研工作者在空间开展材料验证提供了机遇和保障。”兰州化物所材料润滑重点实验室蔡美荣研究员说,2021年,她与王德生研究员分别提出了在空间站开展凝胶复合润滑和固体润滑薄膜材料的科学实验项目。2022年11月12日,材料润滑重点实验室的这批固体润滑材料和新型超分子凝胶润滑材料随天舟五号上天。2023年3月8日,该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出舱,到目前已在轨实验满一年。此次空间站舱外暴露实验是世界上首次液体润滑材料的空间飞行实验,将为我国在空间润滑领域抢占制高点占得一次先机。

“神舟七号上,我们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次开展了固体润滑材料静态暴露实验,与2008年相比,这次不仅搭载了静态实验,还开展了动态摩擦学实验,包括球盘摩擦实验和首次轴承实验。”蔡美荣告诉记者,“在舱外,有我们18台套动态摩擦学装置,包括3台球盘摩擦装置和15套轴承实验机。”

“所谓静态暴露是指将润滑油、润滑脂之类的材料样品直接放在空间中接受辐照,之后和之前作对比,看表观、理化性能、结构、组成是否有变化,指导我们探究、分析它们在真实环境中的服役性能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动态暴露是看球盘和轴承在舱外转动及摩擦状态下油脂性能变化,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空间状态下,油脂的服役变化及规律。”兰州化物所专项任务处处长于强亮介绍,刘维民院士已牵头建成了国内首套模拟空间环境下摩擦试验原位分析装置,模拟空间环境,但地面模拟的剂量、辐照时间、温差和尘埃等情况毕竟与真实工况有差异,所以还必须做真实空间的暴露实验。

“我们的固体润滑材料比如固体润滑薄膜等已经在各种航天器上得到应用,这次有一类新型超分子凝胶润滑材料在空间站舱外材料平台开展性能验证。”2024年3月15日,蔡美荣、王德生等科研人员通过与航天员手持摄像机来确认样品,看材料表面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为什么送这类材料上天?蔡美荣解释说,如何实现空间特殊环境下机械活动部件长寿命、高可靠性润滑是当前空间润滑研究的焦点。液体润滑材料在空间环境下,有挥发或迁移、爬移的风险,固体润滑薄膜寿命有限。凝胶润滑材料通过液体润滑剂内部自发的有序组装,将润滑油束缚于摩擦对副,避免了润滑剂爬移、迁移,具有“自约束”的性能。“我们把凝胶润滑材料和现役固体润滑薄膜复合在一起使用,可大大提高润滑材料的使用寿命。”于强亮说,把液体润滑材料做成半固态的凝胶,摩擦过程中在摩擦热或者摩擦力的作用下其从凝胶态转变为溶胶态,所产生的热量也会被凝胶吸收,“这样既可以约束油脂不爬移、不迁移,又可以降低其温度,从而提升其使用寿命。”此外,与固体润滑薄膜复合之后,固液两类润滑材料的特性都能发挥到最佳状态,摩擦也会随之降低。“这种材料是蔡美荣研究员所在的周峰老师团队首创的,在实验室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有非常好的自约束和润滑抗磨特性。”

于强亮表示,这类材料在地面模拟空间环境试验中表现良好,能满足航天使用要求,这次空间站暴露实验是验证它在真实空间环境下的可靠性。记者同时了解到,空间站舱外开展的动态摩擦学实验皆为加速实验。“也就是说,润滑材料或者润滑部件在空间须运行多年,我们要在短暂的一年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性能考核目标。”王德生说,2008年开展的我国首次飞船舱外暴露实验主要开展了不同种类固体润滑材料的真实空间环境效应的探索性研究,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也是后续工作重要的研究基础。在固体润滑材料这个领域,兰州化物所一直在做新型润滑材料的研发,本次空间实验也是针对研制的润滑薄膜材料进行了较长周期的材料暴露和摩擦学实验,对探究空间环境条件下润滑材料的结构、性能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新型空间长寿命润滑材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兰州化物所长期从事特殊环境与苛刻工况下材料和技术的研究工作,聚焦国家航天航空等高端装备领域对润滑的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为我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目前我国航天器固体润滑材料大约70%由兰州化物所提供。润滑材料重点实验室是中国摩擦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引领着润滑材料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有着60多年的历史。该实验室即将重组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它将聚焦国家航天航空重大需求,以实验室为核心,整合、统筹力量,构建全链条润滑材料创新研究体系,打造国际领先的润滑创新研究基地和创新人才汇聚高地,努力成为国家润滑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战略科技力量。

(本文系由市科技局支持、《兰州晚报》开设的“创新领航”专栏第66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何燕 实习生 刘弘婧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9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液体润滑材料完成首次太空舱外暴露实验
...制了固体润滑薄膜材料和新型超分子凝胶润滑材料,利用空间站舱外暴露平台开展了润滑材料的动态摩擦学和静态暴露实验。蔡美荣说,此举以期获取相关材料在真实空间环境下综合性能及验证数据
2024-05-17 22:44:00
...开展了“固体润滑材料在轨空间环境效应实验”,在我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又开展了一系列太空科研试验,包括在轨暴露试验、在轨摩擦试验等,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对润滑薄膜材料的损伤规律,
2025-06-06 13:41:00
在宇宙极端环境中开展实验 中国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成功取回
本文转自:央视网央视网消息:今年,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的实验中,有的是在空间站舱内进行,而一部分实验则是需要在舱外开展。中国空间站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
2024-03-15 21:18:00
国家太空实验室硕果频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8日 第 09 版)位于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部分科学实验设施示意图。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日前,神舟十八号航天
2024-07-18 03:36:00
...报讯(记者许琦敏)昨天,随神舟十六号返回地面的载人空间站第五批空间科学材料类实验样品,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钟红恩在沪交付给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
2023-11-14 05:47: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空间站材料类实验样品交接黄海华本报讯(记者 黄海华)昨天,中国空间站材料类科学实验样品交接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举行。本批实验样品主要是高温合金类材料
2023-11-14 06:04:00
...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应用发展室副主任巴金介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的两年间,已实施18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近两吨实验模块、单元及样品等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
2025-01-23 04:32:00
...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近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他介
2023-07-27 06:05:00
中国空间站获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相分离合金凝固组织调控方法
...洲(中)与团队成员何杰(左一)、江鸿翔(右一)讨论空间站实验结果并进一步论证。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中国网8月22日讯(记者 谢露莹)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
2024-08-22 16:34: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内功修炼+市场开拓 河钢张宣科技镀锌产线强势创效
河北新闻网讯(董佳倩)近日,河钢集团张宣科技传来捷报,其镀锌产线凭借“内功修炼+市场开拓”实现经营创效。9月份,该公司镀锌丝产品销量环比增长77%
2025-10-27 18:01:00
全球合同管理系统市场正以15.5%的年复合增长率狂奔,443.9亿元的庞大市场背后,是AI技术对传统合同管理方式的彻底颠覆
2025-10-27 17:36:00
鲁网10月27日讯10月24日,记者在青岛市崂山区委宣传部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获悉,近年来,青岛市崂山区以前瞻布局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10-27 16:24:00
京东11.11直播技术全面升级,立影3D技术、JoyAI大模型重构沉浸式购物体验
随着京东 11.11 大促的火热进行,京东直播再度升级技术布局,以 “立影 3D 技术”“JoyAI大模型”等创新技术
2025-10-27 15:39:00
电机能效提升领域再添标杆!25 项产品 / 技术入选全国节能降碳示范名单
为深入贯彻国家 “双碳” 战略,加快电机领域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此前启动 “全国节能降碳示范产品 / 技术推荐” 征集工作
2025-10-27 15:42:00
吉刻现场|硬核登场!吉林选手角逐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10月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晋江)开幕。本届大赛,吉林省派出23个项目团队组成的参赛队伍角逐三个大赛道
2025-10-27 14:09:00
厦心医院实现手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许良友 付磊 刘云芳)10月23日,一项载入医学史册的创新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厦心医院”)圆满完成
2025-10-27 08:11:00
新闻纵深·解码钢铁大模型|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
邯钢构建六大领域全链条智能大模型“聪明大脑”带来极致能效编者按当钢铁遇上人工智能,一场“智变”正悄然发生。为生动展现人工智能为钢铁产业生产
2025-10-27 08:12:00
第十一届NJSD软件开发者会议在软件谷举行江苏规模最大,1400名软件工程师在宁“聚会”南报网讯(记者于洁尘通讯员林园园)70多位业界“大咖”登台演讲
2025-10-27 08:20: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郑瑞于品华杨刚记者徐宁)近日,南化公司自主研发的橡胶防老剂中间产品RT培司(4-氨基二苯胺)除盐技术取得突破
2025-10-27 08:21: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杨淏涵记者张希)日前,南京林业大学与乐惠国际南京基地签署《校企全面合作协议》《产业研究院共建协议》,全面开启校企战略合作
2025-10-27 08:22:00
高效,是都市青年的通行证:InstaShake以“一杯营养”重塑健康生活方式 —— 新锐品牌以“零添加、无预制、纯手工”的坚守,为上海都市人群注入鲜活能量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上海,追求健康与追求效率似乎成为一道单选题。然而,新锐健康饮品品牌InstaShake正以其独特的“零添加
2025-10-27 08:39:00
济宁银行锚定金融“五篇大文章” 多维发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鲁网10月27日讯近年来,济宁银行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洞察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产业链金融需求,以产品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2025-10-27 11:07:00
汪昌莲据《经济日报》报道,“两三元就能买品牌饼干薯片”“上百种散装零食任意挑选”……从县城到乡镇,在街角与量贩零食店不期而遇已成逛街“标配”
2025-10-27 11:10:00
受冷空气影响,气温先降后升,27日早晨气温较低。26日夜间到27日白天晴间多云,北风转南风2~3级,最低气温市区4℃左右
2025-10-27 11: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