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什么是超新星呢?
所谓的超新星指的是,恒星发展到末期,要经历的死亡过程,所以按照书面的解释,超新星指的不是一颗星体,而是恒星的一种剧烈爆炸。
据说这种爆炸的威力相当巨大,光辐射出的电磁波,就可以将整个星系给照亮。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呢?因为在这个爆炸过程中,这颗恒星辐射出来的能量,是它一辈子辐射能量的总和。
想想看,恒星的寿命一般在五十万年到一万亿年之间,恒星还有一个特点,质量越大,燃烧的越快,寿命就越短。
而太阳具有一百亿年的寿命,以太阳的亮度做个对照,就知道在恒星爆炸的时候,这个亮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所以照亮整个星系还真不是吹的。
当然这么说没有一个概念,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比如说在2016年的一月份,中国的科学家就发现了一颗正在爆炸的超新星,可以说是历史上观察到的最亮的一次爆炸,亮度有多大呢?
差不多是太阳亮度的五千七百亿倍。
想想这个数字带来的概念,直视太阳都有一种晃眼的感觉,五千七百亿倍,在现场观看直接就致盲,甚至可以将一切东西直接汽化了都有可能。
而且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最短是几个星期,最长会延续好几年。
一般情况下会持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不仅如此,在爆炸的过程中,它还会将自身大部分或者是几乎全部的物质给抛射出去,这个速度可以达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最终爆炸过后的恒星会剩下一个壳。
而这个壳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引力坍缩成中子星或者是黑洞,另一个是形成白矮星。
而白矮星因为没有能量来源,从最开始极高的温度,慢慢降温变冷晶化,变成一颗黑矮星。
这个时候,温度冷却到了极致,甚至到了连光都没有办法辐射出来,只能从重力的扰动,来找到它。
很难想象,这个时候的黑矮星是一颗比钻石还要硬的晶体。
不过要形成黑矮星,以现在宇宙的年龄,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
那么超新星爆炸形成的中子星和黑洞呢?
中子星的外壳是一层铁原子和电子构成的东西,当然这层壳子上也有山峰,不过最高只有几厘米而已。
中间是自由中子,而且还在衰变为质子和电子,以及一些中微子,内部是构成中子,质子以及电子的一些物质——超子(各种类型的夸克)。
至于黑洞,是质量大于太阳三十倍以上的恒星才会走到的结局,过程也简单,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连原子核都被碾碎了,最后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再碾烂了,变成一种叫夸克糊的东西。
听听这名字就知道这种引力有多大,大的吓人。
这个时候的夸克糊,就变成了一个有质量没有体积的点,将包括时间和光在内东西都吸进去,黑洞形成了。
所以超新星算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根据科学家计算,在银河系内,每隔一百年左右就有一到三颗的超新星爆炸,而在太阳系周围,超新星爆炸的平均时间是十万年到一百万年。
那么地球形成四十多亿年了,它被超新星爆炸波及到了吗?如果有的话具体有什么影响?
超新星爆炸对地球的影响
还真就有,科学家在地球上找到了证据,证明在二百八十万年前,就有一颗超新星发生爆炸,在这个爆炸的过程中,它将自身的恒星残骸给抛向了地球。
而这件事很有可能影响了人类的整体进化。
什么意思呢?
科学家推算,在这次爆炸中,抛射出来的恒星残骸对地球大气层产生了长时间的碰撞和轰击。
这件事导致的结果就是地球的气候发生了突变,这次环境的变化,让人类不得不为了寻找充足的食物,进行了迁移,从而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过程。
那么证据呢?
这就牵扯到了超新星考古学,以及研究超新星考古学最为重要的铁的同位素铁60。
铁60科学家对它的研究并不是很了解,比如说它的半衰期是二百六十万年,但在2009年之前一直认为它的半衰期是一百五十万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因为铁60这种元素,在一般情况下,地球上很难出现,或者是没有,它是恒星在产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产物。
所以想要研究它,是很困难的,因为面临的问题是,哪里去找着这种东西。
就算是找到了,也拿不到实物,只能通过照片,辐射的数据,引力的变化等等来进行合理推算。
而在2006年左右的时候,科学家在地球上却发现了大量的铁60,而且这种元素还是在一个特定的地质层中发现的,地质层显示这是二百八十万年之前的。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在二百八十万年前,一颗超新星爆炸,它抛射出来的恒星物质,掉在了地球上。
其实早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就有过对铁60在地球存在的猜测。
关于这种猜测,就又涉及到了超新星考古学的产生。
其实很多人不理解,考古咋还考到了超新星上了呢?
上文提到过,在银河系中每隔一百年就有一到三颗超新星的爆炸,那么从太阳系只是宇宙尘埃和一团气体开始,这种现象就有了。
五十多亿年了,被抛入到地球上的超新星碎片应该有,那么研究超新星碎片是不是就可以了解地球,甚至是了解太阳呢?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在1983年的时候,中国陕西就发现了一块陨石,很古老的陨石,很有可能是太阳系形成初期,突然出现在太阳系中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块古老陨石中,提取到了一种不说地球,就连太阳系中都没有的灭绝核素,氯36衰变产物。
现在居然在地球上看到了,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太阳系形成之处,一颗超新星爆炸,抛射出来的物质,闯入到了正在形成的太阳系。
不然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现象。
所以科学家认为,可以将氯36作为一个计时器,对太阳系从出生到冷却的过程进行一个推算,甚至可以推算出于生命起源有关的有机物的出现。
这就是设立超新星考古学的意义。
海山二
海山二位于船底座的一个恒星系统内,从这里发出一道光,需要经过七千五百年才能进入到地球。
七千五百年光年,很遥远的一个数字,似乎对地球没什么影响。
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科学家将海山二定义为死亡之星,这颗恒星不仅会走向灭亡,还有可能对地球的生命产生威胁,甚至是灭绝地球的生命。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这颗恒星。
海山二是一颗变星,它的亮度总是在发生变化的,科学家研究了三百五十年,亮度也有大幅度的跨越。
比如在1838年观察到它突然变亮,而到了1843年亮度再次的增加。
这种变化完全颠覆了当时科学家对天上星体的认知,恒星突然变亮,意味着这颗恒星走向了终结,要进行超新星爆炸。
结果就不用说,剩下一层壳子,变成了其他的星体,就不会存在了。
结果它又变亮了。
在1857年,科学家架设了一个口径达到1.22米的铜镜面反射望远镜,这才从望远镜中看到了海山二的样子。
它并不亮,仅仅是一团模模糊糊的尘埃组成的星云,看起来就像是一团不断变化的鬼脸。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研发出了更加先进的大型望远镜,这才注意到了这团星云下的秘密,找到了海山二的确切位置。
而这团星云也被重新命名为侏儒星云,海山二就隐藏在里面。
这团星云的直径有三百光年,而星云往往是恒星诞生的最初地方,形成恒星,尤其是大质量的恒星过程,会吹出非常猛烈的星风,这股风会将残留的尘埃吹散,这也就是为什么看到这片星云的时候,是一张不断变化的鬼脸的原因。
而想要观察到隐藏在里面的海山二,就只能通过这片星云的反射光来进行。
原理很简单,当海山二发出光亮的时候,它的光芒大部分其实是朝着地球相反的方向去的,但这些光会被这团星云给反射回来,地球就可以看到这些光亮了。
这个过程被叫做光回声现象。
借助这个原理,科学家逐步的认识了海山二。
现在看到的海山二其实是两颗恒星,它们不断的纠缠在一起,环绕碰撞,每一次的碰撞就导致亮度增加,而在相互环绕的时候,亮度就会减少。
这也是海山二忽明忽暗的原因。
但在更加遥远的过去,海山二应该是三颗恒星,两颗比较近,一起环绕运行,第三颗离的比较远,绕着这两颗转动。
其中两颗环绕的恒星,有一颗质量较大,演化的速度比较快,很快进入到了红巨星的状态。
红巨星的特点就是膨胀变大,吞噬身边的星体。
而第二颗恒星虽然质量小,但相对于这些膨胀出来的气体质量是大的,结果就是红巨星膨胀出来的物质,被第二颗个头较小的恒星给吞噬了。
这个过程不可逆,就像是惯性一样,一旦开始除非有外力介入,不然不会停下来,逐渐的就将红巨星给完全吞噬掉了。
而第三颗恒星因为距离较远,成为了一个吃瓜群众,看了整个过程。
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质量较大的恒星首先变成了红巨星,没有吞噬到对方,反而被对方给吞噬了,颠倒过来了。
那么看到的侏儒星云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个看起来像哑铃一样的星云团,吞噬了红巨星的恒星,与第三颗恒星又开始敌对起来。
两者纠缠环绕碰撞,每一次的碰撞就会引发一起大爆炸,而大爆炸又会将两者身上的物质撞成尘埃扩散到宇宙中。
这个过程就出现了星云,至于为什么是哑铃形状的星云?
是因为之前吞噬红巨星的时候,遗留下一部分尘埃,这部分尘埃聚集到了第二颗恒星的赤道上,形成一个尘埃盘。
结果一碰撞,两颗恒星扩散的尘埃就被这个尘埃盘吸引,这就导致尘埃形成不了一个球形,变成了哑铃形。
这种持续增亮的过程可以持续二十多年。
而它们撞击出来的亮度和超新星爆发有得一拼。
不过这种持续的碰撞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一起陨落,产生一次真真的超新星爆炸,到时候就会波及到地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