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太原街头的邮筒、信箱还能用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22 17:29:00 来源:太原新闻网

秋已深,情正浓。一字一句,写出万千思绪。重阳节之际,和泽苑社区举办了“一封家书寄深情”活动,或老人写给远方工作的子女,或年轻人写给家乡的长辈,用一封亲笔信诉说真情。活动中,有人好奇:信写好,塞进街头的邮筒,能寄走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专门采访了太原邮政管理部门。得知,尽管写信的人少了,但此类承担“普遍服务”重任的公共设施不会消失。太原现有立式邮筒、壁挂式信箱总计189个,每天都会按时开箱,大家可放心使用。

鸿雁传书

“孩子,我想对你说……”83岁的陈大爷合上笔盖,将刚刚写好的信纸折叠,细心装进牛皮纸信封中。在信封上写下地址和邮编,贴上邮票。胶水涂了一遍又一遍,封了口。

即便社区不组织这样的活动,每隔半个月,他也会给远方的儿子寄出一封亲笔信。老人说:“纸上一笔一划的字,或细腻,或率真,或柔婉,都是有温度的。迄今,我保存着100多封亲友的来信,不时拿出来读一读,总有见字如面的感动。”

市民刘刚是一名70后,曾是写信一族的主力军。那个年代,书信仍是大部分人的沟通方式。他在天津上大学,除了打长途电话,几乎每周都要给父母写一封家书,谈一谈学习体会,聊一聊校园所闻。

收到信后,家人很快就寄来回信。“我记得,当时大学校园里就有邮筒,每当去寄信,总能遇到其他人也来到邮筒前,大家都是双手握着信件,将其投入邮筒中,充满了仪式感。”他说:“至今记得,等待回信时的那种焦急,以及拿一把小裁刀拆信时的激动。”

这样的情感,是书信所独有的。不过,随着现代通讯方式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如今动笔写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街边的邮筒,逐渐被“冷落”了。

信件少了

下午2点多,在青年路北口的绿色邮筒前,投递员陈维提着一串钥匙准时出现,她驾轻就熟地打开邮筒盖,探头仔细查看。1封信,静静地躺在里面。在她看来,就像是一个不期而遇的老朋友。

“以前没手机的时候,信件非常多,一个邮筒每天能取出数百封,把邮包都撑得鼓鼓的。”她说,那时候,很多太原人给外地工作、上学的亲友写信,大部分是家书,基本都是寄平信。逢年过节,数量翻倍。尤其是元旦前几天,邮筒里还有大量新年贺卡、明信片。

渐渐地,随着电脑、手机以及线上聊天工具的普及,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年轻人没见过邮票,不知道写信的格式。这位投递员说,如今每天开筒时,大多数时候只有两三封信,还时常“空空如也”。邮筒,越来越“清闲”了。

采访时,一位20来岁的姑娘路过。见投递员从邮筒里取出信,她吃惊地说:“我还以为这个邮筒不用了,原来还能寄信呀。”

仍在使用

火车站邮政网点门口,有一个壁挂式信箱。下午3点多,市民张骅往里面投递了一封信件。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因为集邮的特点,他与邮友之间多数时候是通过邮寄信件来交往的。这个习惯,一直没变。

在网点内,国内邮政业务主要资费表在显著位置张挂公示。信件不超过20克,市内范围寄信资费0.8元,寄信至市外,资费1.2元。工作人员介绍,正常写封信,信封、信纸的总重量,一般不会超过20克。

太原市邮政公司迎泽区分公司的营业主管孙海云介绍,现在仍写信的,退休的老年人偏多,还有集邮爱好者。她说,有一位老人,住在附近的迎泽园小区,常来买邮票,每隔几天就要往外地寄一封信。曾和老人聊过,对方是一名退休教师,信是写给教过的学生,天南海北哪儿也有。师生之间,通过这种“古老”的方式,保持着联络。老人说:“双方在交流时通常含蓄、委婉,有些感情、有些话可能并不能落实到语言上,但是可以通过文字表达。”

不会取消

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一处邮政网点的门外,都有壁挂式信箱。而立式邮筒则分布在迎泽大街、侯家巷、文源巷、南内环街、新建路、滨河东路等处。

他说,目前通过邮筒、信箱投放的信件量,年均2.35万件。算下来,日均只有60余件,与多年前相差甚远。而且,除了个人信件,还有不少是广告回执、账单等商函。

尽管使用率不高,却不会轻易减少及撤销。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明确规定,邮筒是为市民提供便利的邮政工具,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职责。设立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分布、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诸多因素,经过一系列科学的规划,邮筒才能出现在街头“站岗”。

每一个邮筒或信箱,每天都有专人逐个打开收信。每次取件后,经过“销票”,装袋,再送到邮区分拣中心,按照寄达地分拣处理后,再装进邮袋随邮政车送往目的地。每过一段时间,会有邮筒维护员去维护它们:平时发现油漆脱落的情况,会及时添补;邮筒上有“牛皮癣”,会及时清理;还会留意修路信息,如果有道路施工,要把邮筒暂时移开。

不仅如此,它们还要定期经受“试信”考验,比如往某个邮筒中塞入一封寄往指定地方的信件,从而检查取信、分拣、投递等各个环节的时效性。

体验更好

在钟楼街的主题邮局内,河南游客陈娜买了几张明信片,写上祝福语和收件人地址,逐一塞进邮筒。一两天后,家乡的亲友,会陆续收到这份来自锦绣太原城的礼物。

近年来,我市先后在省博物院、太原古县城、钟楼街等处设立了主题邮局,逛完景点寄一封明信片,成了不少人的“常规操作”。因此,位于这些区域的邮筒、信箱,相对来说取件量比较高。

今年,我市还为每个邮筒、信箱制作了一个二维码,相当于“身份证”。投递员每次开箱都要扫描二维码,这样可以与管理后台同步数据,从而实现是否按规定频次开箱,按时取走邮件等操作的动态监控。

每一天,街头的邮筒,仍在守望着那不经意间寄往远方的一封信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太原市邮筒有了二维码“身份证”
...日,太原市邮政管理局发布消息:虽然写信的人少了,但邮筒(箱)是具有便民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会轻易取消。今年以来,太原市已完成163个普服网点邮筒(箱)的“赋码”,每一个邮筒
2023-03-09 07:56:00
街头邮筒依然守候你的“约定”
...自:安庆日报一“机”在手,你有多久没写过信了?街头邮筒依然守候你的“约定”全媒体记者 付玉1月2日上午10时30分,邮政投递员滕红成准时来到城区德宽路与马山东路交叉口处,为设
2024-01-09 10:24:00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随时监测开箱频次和时间我市邮筒(箱)有了二维码 本报讯(记者 李涛 通讯员 马卓)仔细粘住信封的封口,往上面贴上一张邮票,塞进邮筒(箱)……这一幕,或许很多年轻
2023-03-09 07:06:00
世界邮政日:江苏邮政每天寄送6000万件快件
...司了解到,江苏日均信函数量34.23万。目前,江苏有4478个邮筒,南京有644个邮筒,大家可以把信件通过这些邮筒寄送。虽然纸质信件在减少,但快递业务在增长,每天超过6000
2023-10-09 21:02:00
...同时希望孩子们走进学校的“阳光小屋”以及通过“YOYO邮筒”及时与她交流分享。广播一结束,“友谊”这个话题引发同学们热烈讨论。有同学说,话题很新颖也很实用,自己学到了与小伙伴
2023-10-27 07:02:00
凌晨4点从上海到长沙  袁隆平逝世3周年各地市民来悼念
...飞长沙祭拜袁老,再回天津老家。”袁老墓边有一个红色邮筒,上面写有“唐人天堂邮局”。据悉,这是为袁老设计的祭拜形式,前来祭扫的人可以投入信件、明信片等寄托哀思。学生将信件投入信
2024-05-22 16:55:00
奥比岛邮递员晋级考试的答案大全
...已经搬家,应该怎么办?答案是把信退回寄信人手里。3、邮筒的正确使用方式是什么?答案是将信件投入邮筒中。4、邮递员送信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答案是自行车。5、我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
2024-02-04 02:32:00
偷信贼增多 美国逮捕逾600人
...护邮递员和邮件安全。目前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把传统邮筒锁钥升级为电子锁钥、把传统邮筒升级为新型防盗邮筒。根据美国法律,偷信可判至多5年监禁;占有或抛弃邮政设施可判至多10年监
2023-10-26 17:4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西频道人民网太原10月17日电(记者张婷婷)“经过三个季度使用,尤其在农村区域全面推广后,‘邮政信箱二维码’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10月17日,记者从太原市邮
2023-10-17 16:3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