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9-05 16:11:00 来源:看理想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蜂鸟》

每年九月,都是开学季,一批学生进入学校,另一批学生从学校离开。也是在这样的时刻,上岸、考试又成为社交媒体上的高频词,仿佛学校只是一个竞争的场域,我们能在其中得到的只是考试经验。

但是,所谓的“上岸”,上的是什么岸?人生真的只剩“上岸”这一个选项了吗?今天的文章,来自播客《公司茶水间》第二季,看理想主讲人王芳、段志强和成庆,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分享一些肺腑之言,可以看作开学寄语,也可以看作一场闲谈,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开阔地生活。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对谈人????

袁梦:辉瑞中国HR

王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部教授

段志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01.

大学应该帮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大陆

袁梦:之前大学里还可以有乱读书的机会,现在大学生都害怕绩点不好,gap year的也少了。很多人说我可以先卷,卷过去之后我就舒服了,卷完这阵我就舒服了,考研或者考公上岸了我就舒服了。但好像就是你苦完一波,下一波又来了,这个岸永远是没有边际的。想请问三位老师,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些身不由己的选择呢?

王芳:我以前会经常跟学生说,大学是你找个地方长大,然后顺便学点东西。但是现在发现那个长大的空间,的确已经被侵占得差不多了。我们有个弥散性的思维方式,一定要去看这个东西有没有用,用这种单一的维度去评判所有的东西。所以原来我们期待大学是松弛的、开放的、漫无目的的,现在可能大部分都被单一的目标,或者着急变现的东西取代掉了。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阳光普照》

可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真的能帮助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吗?或者说,真的有所谓的人生最优解吗?我们从小听到大:考上大学就好了,考上研就好了,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工作完结婚就好了,受不了工作退休就好了。就好像我们把人生看作一个游戏,有很多关要过。

我会觉得这些话术都是骗术,在引导我们忍受煎熬和折磨。而生命其实是个过程,它就得去体验和享受。我们绝不能指望做了单一的选择,哪怕这次选择做对了,就可以期待其他一切东西顺理成章都来了。

把人生切割成不同的段落,会给年轻人一种错误的期待——只要找到了这个岸,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但其实所谓的上岸,不是真的上岸,可能只是暂时攀到了一根浮木上。过不了多久你会发现四顾茫茫,还是没有着落的,再去找下一个岸是永无止境的。

我觉得大学应该帮学生去建构属于自己的大陆,其实就是我们讲的通识教育。包括了解自我的本性、感兴趣的技能、隽永的历史等等。时代的洪流一波一波过去,会感觉到人的力量很小,我们没有办法去对抗。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阳光普照》

但如果你自己的那块大陆是安稳的,不管外面的浪怎么拍打,至少自己的世界是完整的,稳定的。它可以帮助你找到下一个想要靠岸的地方,是你自己选的,而不是别人指给你的,这样命运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实用主义像是把所有人培养成特别趁手的工具。如果总是努力地说我要有用,那总有一天你会没用的,会被机器或者更有用的工具给取代掉。所以我们要建自己的岸和自己的大陆,这可能是解决当下内心迷茫的道路。

02.

这个社会一直充满着不确定性

成庆:如果学生把非常狭小的专业技能作为最初的出发点,社会职业会相当受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任何大的社会变动。但按照历史学的一般规律,每代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大的社会转折,可能是经济下行,也可能是自然灾害。

大学或者更早的教育,应该给学生灌输一种观念——这个社会一直充满着不确定性。培养学生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承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让他们成为有自主能力、判断能力的个体,这才是授人以渔。

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来看,我们这四十几年的平稳发展是一个特殊现象,不是常态。如果不幸在一个更加动乱的社会里,人如何自处就变成更加严峻的问题。中国历史上有道家,也有佛家,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的意识充满了各种险恶甚至血腥,这些思想给他们以精神力量,并不全然是一种消极。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春夏秋冬又一春》

当时代变化的时候,年轻人突然不由自主地都跑到寺庙里去了。这是人的精神的一种自然反应,但这时候进寺庙,我觉得是临时抱佛脚。他们应该从10年前,甚至30年前就开始思考,未来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这种思想能力以及对社会的判断能力的训练,是我们教育体系最缺乏的。

我们每个人都相信有份好的收入,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去医院看看就知道,有了钱也不一定有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的常态。

所以不要把社会想象得那么按部就班。绩点好不等于工作就会好,也不等于人生前途就会好,绩点差也不要以为人生就失去希望。我反而有时候会喜欢一些比较叛逆、不好好学习的同学,Ta的生命里还有一些很野性的东西。但这样的同学需要整个教育体系去呵护Ta,给Ta一些力量,否则Ta就被边缘化了。

段志强:两位老师都说得很温柔,绩点现在是越来越卷了,卷到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程度。学生来面试研究生的时候,也会先介绍绩点。这首先应该归咎于教育体制,因为如果想读研,很多机会要通过推免这条线,而推免首先要靠绩点。

我们已经把中小学教育变成一种选拔机制了,现在公然要把大学教育也变成一种选拔机制。教育已经不是教育了,而是挑人。教育是为了一朵云去碰撞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浮动另一棵树,不是为了选哪些学生更会考试。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阳光普照》

这首先是体制的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推动改变。但另一方面,从来没有那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人生环境。不合理的东西永远无法改到位,而我们就是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当中磕磕绊绊的,过完我们的一生。和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人生共处,我们只能努力做好自己而已。

03.

建造起属于自己的、健康的小环境

袁梦:去年可能大家又知道一本书叫《狗屁工作》,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轻人在找到工作之前就窥见工作的真相了。但是,我们的不少观念是被环境或者舆论塑造的,所以当一个人真正来到职场的时候,他还是会发现有些部分跟社交媒体上的内容不一样。我们想先问问王芳老师,您会有这种观察吗?您觉得大家现在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处理自己跟职场的关系?

王芳:这些年,我们关于职场的讨论的确非常多,那些从来没有过职场经验的纯新鲜人,可能会经由这样的信息塑造出一个对于职场的想象和预设,比如说资本家就是嗜血的,上级就是一定会PUA下级的,同事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冷漠无情的,工作内容必然是狗屁的、无聊的之类。

我们也不能说这全都不对,但这种被塑造出来的关于职场的样貌,或许有点太单一了。积极的地方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识出职场当中有毒的那部分。但是可能有一个副作用,当我们走到新环境的时候,这种预设背后其实是一种防备心态,如临大敌,好像自己是一只待宰的小羊羔,掉进了狼圈里。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野马分鬃》

在这种心态之下,首先,自己体验不会很好,其次,自己的感受也可能出现扭曲。比如,也许别人对我们做的一个是中性行为,我们可能也会把它理解为恶意或者别有用心。因为我们太提防了,总怕自己会受伤。

另外,这还涉及到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一个人带着某个预设,就会不停地检验它是对的。像是,如果我认定同事之间是很冷漠的关系,我不要主动地向别人表达善意,别人自然也会冷漠以对。但这样反过来又会让我们觉得,“你看我说对了吧,果然是没有真心的”。我们会陷入自证预言的循环,但其实是我们自己做出的行为在先的。

然后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我自己觉得可以提醒一下的,就是其实也是跟刚刚段老师说的一致的逻辑,就是现在的确有很多系统和环境的问题,有很多是以我们的一己之力改变不了的。但在这个环境里,我们还是可以想一些办法,让自己的小环境更健康一点。带着预设是很难让改变发生的,到底有没有用,要试了才知道。甚至,尝试的过程可能不只是一次,但它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自己工作的心理环境。

而改变和尝试也是我们在工作环境当中获得一些控制感和自主权的重要途径。职场可能跟别的地方是一样的,都有各种各样的人,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放下那些预设,或许可以让我们更自信,而不是更恐惧。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蜂鸟》

作为一个还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需要把心态变得更开放和弹性一点,同时也把这样的期待带给你所遇到的其他人。可能在职场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相互帮助,反而是能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好一点的重要来源。

袁梦:我发现在职场上,一些人升得特别快,但他们特别自洽,他们会接受自己的“不行”,如果上级不满意,只要指出哪里不行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我们永远跟世界抵抗,不能说“我不行”,只能“我一定要行”的时候,那种冲击力和拧巴带来的内耗会是很多的。

王芳:换言之,就是可以把这些看作对自己发展和成长的帮助,而不是说把所有评价都当作对自己的否定。对方说的是具体的事,不要跟自我勾连这么深。这也是一个所谓的成长心态吧。

04.

不要活在概念里

成庆:我也在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工作了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会讨厌工作?比如我们当年要来到北上广,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份工作吗?

我仔细一想,我在上海就是很美好的回忆。以前上海有一个很有店叫季风书店。在陕西南路的地铁站那里,白领们下班回来的时候,都会路过那个店,去逛一逛。另外,我个人喜欢听古典音乐,以前我经常去湖南路那边听一场室内音乐会,然后再回家。

其实我们现在把工作的目的抬得很高,以至于我们去讨论工作的时候,会忘记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常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实这能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抵抗大的资本。我们不可能期待企业能够以完全公益化的方式,非常人性化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因为这是根本的结构问题。但是,相反,艺术审美以及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是现代人为了抵抗工作的高度迫性而产生的自我调节工具。

现代的年轻人有时候对工作如此关注,让我不得不担心做他们做一个人的另外一部分,也就是心灵层建设的部分,他们会休息吗?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更多地埋怨工作,不能得到另外的快乐呢?这可能也跟我们的社会缺乏另外一部分的资源有关系。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蜂鸟》

另外,大家刚刚也谈到了企业内部的PUA问题,但在大学里,我也能感觉到学生跟老师之间不信任的关系。回到根本问题上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简单用几句话就能完全解决的,假如每个人都在反思,比如说听了一个观点说我也反思一下,一个老板做公司,能不能不只以利益为主导,那可能他对待下属的模式就不会那么的单一。这一点可能会慢慢推动我们正处于转折期的社会全面改变,每个人的观念改变了以后,才能改变企业、学校乃至个人的生活。

段志强:我对成庆老师刚才说的老师和学生之现在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氛围,也很有感受,师生关系不像以前那样简单了。当然,一方面,这有社会进步的地方,大家的界限划得更清晰了,可以减少很多因为界限不清而出现的我们不想见到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有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作为老师来说,确确实实是感到有点郁闷的,本来学校应该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场合,大家却好像有点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我也观察到一个情况,我们刚才说的可能都是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下的一个小小表现。思考问题的时候,受过教育的阶层往往会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经验出发。我们脑子里灌输了很多概念,这些概念可能来自媒体,可能来自教育,可能来自周遭的环境。往往出现一个事之后,我们会先想一下它对应概念当中的哪一条,就像真实的生活本来可能是灰色的,暧昧的,但是概念会把一部分变成黑的,一部分变成白的。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蜂鸟》

一方面,这很好,概念本身是非常犀利的,我们原来可能活得浑浑噩噩,概念帮助你觉醒了,“啊原来是这么回事”。但另一方面,这些犀利的东西也是双刃剑,它能保护你,也可能会伤害你。

真正的智慧是什么时候运用这个概念,或者说把概念运用到合适的地方,就像刚才王芳老师提的问题一样,这样的问题不能用概念来回答,而是需要你在生活本身当中去找到答案,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慢慢把宝剑变得只会保护你,不会伤害你,这是人生的智慧。

05.

想跟大家说的心里话

袁梦:每到这个季节的时候,有学生开学,也有学生毕业,我们当时策划这一期的时候,也想问问几位老师有没有想跟学生们说的话?

成庆:本来每年我都会带着一些学生去寺庙住一住,一方面是做田野考察,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但是这三年没有机会带他们出去,他们现在自己去了,却去的很焦虑了。

如果说有什么话要跟他们说的,寺庙其实是一个让人可以看清自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自己更迷茫的地方。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方,如果许诺给你某种确定性的时候,那可能说明它是更危险的。

大家现在都陷入了一种追求更加确定的人生目标和未来前景的心态。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这种通过许诺得到的确定性,背后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一个陷阱。

就像当年我们在面对高考专业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说就选这个专业,未来就业很好,到现在,却可能变成了很多失业中年人的泪水。但如果说让他自己去探索的话,或许他今天会觉得人生是自己选择的,不论走得如何地坎坷,那是我的人生。

上岸后,人就自由了吗?

《蜂鸟》

段志强:我有千言万语,今天人设可能要崩塌,因为太多说教发言了。我说两条吧,一条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现在网络舆论把很多的外在关系描绘得相当负面,但实际上。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一个时代下行的时候,社会关系是你强大的支撑。你的家庭、你的朋友,各种各样的真真实实在你周围的人,他们会在你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让你不是独自一个人去面对这个强大的社会。

第二点我想说的是,希望大家能培养一点低级技能。我们学习的高级的东西太多了,提起马克斯·韦伯,可能每个人都能说上十分钟,但是让你换个灯泡可能不会换。低级技能包括生活技巧,做饭、买菜、养花;还有一些身体上的技术,跑步、武术、戏曲。总而言之,是和你身体肌肉记忆有关的。稍微应用型的技能,可以写点东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

低级技能让你跟世界有真实的联系,还会让你变成一个完整的人。这些技能不一定会用到你工作里,但是我们的人生除了工作,还要有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生活可能要寄托在这些低级技能上。如果你养花养得特别好,或者你烘焙得特别好,我见到过的这样的人其实都挺开心的,因为他除了工作有另外的寄托。而且这些低级技能还可以防身,说不定你以后要靠这些低级技能来生活。

王芳:而且低级技能最不容易被被取代。那我把我前面讲的大概最后归纳一下吧,还是会希望年轻的孩子们可以在一个这么急的环境里,尝试自己稍微地慢一点,这个慢不见得说每一步要都要走得慢,而是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空间走慢一点。

生命是个过程,人生可能没有岸或者也不会总在海里,所以与其不停地去找那些浮木,不如踏踏实实地来建构属于我们自己的稳定的大陆。还有特别重要的就是闲适空间,刚才两位老师也都讲到,我们的心灵需要得到工作之外东西的滋养,这个闲适空间可能也是给到我们最大的那个可能性的一部分。祝各位的人生道路都可以自由开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说。37岁的李金良,改装做成了电动轮椅车,实现了出行自由。“参加希望之家的活动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李金良说。张迪为伤友们建立了微信群,从开始的11人,到现在已经拥有13
2023-01-27 10:05:00
一家人互相尊重,团结友好地相处,比姓氏更重要
...芳是独生女儿,住在省会城市,跟丈夫是大学同学,两人自由恋爱。大学毕业后,她在父母身边找了份工作,婚房是两家人共同出资买的,写的是双方名字。婆家在三线小城市,家里做着小生意,有
2023-07-24 19:49:00
主持人王芳:29岁嫁大15岁教授,31岁独自产检生女,她如今怎样了
...遭遇都是她特立独行的表现,而她就是情感节目主持人:王芳。王芳是1975年生人,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据说她的父亲在当地的电视台里任职,所以王芳的家庭条件要优于很多人。从小王
2024-02-23 09:30:00
与美同行“育”见未来
...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王芳看来,家长们的思虑源于“爱之深”“渴望孩子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是亘古不变的人之常情。“至于美好的愿望能不能达到,希望大家
2023-08-28 06:14:00
婚姻中,遇到错的人没有关系,及时止损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么程度?要坚固到即使婚姻不在了,它还能保护我们。”王芳(化名)和丈夫结婚前,的确是奔着爱情去的。两个人爱好相同,习惯相似。有些情侣约会,会为了吃什么而发愁,他们两总能想到一块
2023-07-03 11:33:00
被糖衣炮弹撂倒的女书记
...例”……乐山市马边县建设镇原党委书记、四级调研员 王芳【案例】王芳,女,1970年12月生,四川马边人。1993年2月参加工作,200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乐山市马边县
2024-01-05 10:39:00
丈夫家暴妻子,限制其人身自由,法院:准予离婚并保护女方
丈夫常年对妻子家暴,甚至将其带到山上限制人身自由。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8月14日从杭州市桐庐县检察院获悉,被害人已得到“人身安全保护令”“离婚诉讼”双支持,
2023-08-14 15:46:00
怎么人人都想看她越“废”越红
...时刻,我能勇敢一点、叛逆一点,是不是那个更开阔、更自由,不用面对电脑里堆积如山烂摊子的人,也可以是我。02我们太需要这“情绪垃圾桶”摆烂姐妹的视频评论区,和之前每一位失意博主
2023-01-27 21:52:00
...家庭困难学生的成长。小小年纪就丧失了父母双亲,学生王芳(化名)备受打击,成绩一直不好。陈美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对王芳关爱有加。王芳深受感动,更坚定了成长的信心。后来,王芳考
2023-07-11 09:4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