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三亚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云坚守一线——
守护患者生命是放不下的责任
■ 本报记者 马珂 通讯员 徐敬
1月12日22时,万家灯火时,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里,监护仪数据不断变化,嘀嗒嘀嗒,轻微作响——
电子表数字静静跳跃,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随时可能变成惊心动魄……三亚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云保持战斗状态,丝毫不敢懈怠。
“患者缺氧……”22时45分,拿到肌无力急危重症患者检查报告后,杨云眉头一紧,“肌无力患者本身就呼吸困难,加上感染新冠病毒,更容易出现缺氧情况。”随后,杨云对工作站的医护人员说,“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实施俯卧位通气。”话音刚落,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
俯卧位通气,就是利用翻身床、翻身器或徒手操作,使患者在俯卧位进行机械通气,主要用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缺氧状态。
“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时,我们需要有六七名医护人员参与帮助患者翻身。”杨云解释说,再加上一些辅助工作,所有的值班人员都会加入,“开始前大家都会再查看一遍其他患者的情况,确保万无一失。”
“1、2、3!”听着杨云的口号,医护人员有的参与辅助患者翻身,有的实时查看各项仪器仪表,有的迅速调整患者身上的输液管,有的在清理患者病床上的物品……忙而不乱,相互协作,帮助患者完成了俯卧位通气后,包括杨云在内的几位医护人员都有些气喘。
杨云在三亚中心医院工作了20多年,近3年来,他参加了省内外多次战“疫”。“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是杨云守护患者生命的初心与责任。
2022年11月9日,杨云任医院医疗队队长,率队驰援新疆,12月4日凯旋,仅休整5天即投身到院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12月24日深夜,昌江黎族自治县一名产妇产后两次心脏骤停,生命垂危。杨云临危受命,从三亚驱车200公里,和同事运用ECMO技术将产妇从死亡线上拉回。
2023年1月3日,他被医院委以重任——组织筹建重症监护病房二区。为确保病房尽快投入使用,他坚持在科室奋战数天没回家。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家里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出现了高烧症状。3岁的小女儿发烧时不停地哭喊着“爸爸抱”。杨云回家照顾了家人两天,有些憋不住试探着问了仍在发烧的妻子:“我能回医院吗?还有病人……”
“去吧,家里有我在。”身为同一家医院儿科护士长的妻子吴夏婴,怎会不懂杨云的心呢。
为妻儿准备好退热药、点好外卖,杨云再次向医院走去。
“滴答、滴答、滴答……”1月12日晚,钟表指针慢慢指向凌晨,伴随着监护仪的声音,杨云和科室里的同事们又将迎来一个守护患者的不眠之夜。
“晚上能休息下吗?”海南日报记者问道。
“很难,急危重症患者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与‘死神’搏斗。”杨云回答得没有丝毫犹豫,“因为我是重症医生,肩头的责任是守护患者的生命。”
(本报三亚1月14日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