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一宫多址”丰富校外活动
首批“家门口青少年宫”欢乐启航
见习记者 范家熔
市青少年宫是团市委服务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今年2月28日,“建设‘家门口的青少年宫’惠民实施计划”经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投票表决,正式成为2023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全省首批建设项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遇到了哪些挑战?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近日,记者先后前往多家“家门口青少年宫”以及市青少年宫,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方便实惠的初印象,超额完成的任务量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彩色的萝卜》课。”当记者来到三衢社区的“家门口青少年宫”时,来自市青少年宫的老师刚刚开始一节“幼儿创想画”课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小朋友们纷纷动笔,将天马行空的想法描绘于纸张之上,不久后便完成了一幅幅生动且充满童趣的画作。
柯城区新新街道三衢社区工作人员林包明介绍,三衢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第一期暑期培训于7月12日正式开班,目前已有4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书画、声乐、编程、小主持人等培训。
通过市青少年宫相关工作人员的摸排踩点,交通便利、青少年数量较多的三衢社区被选定为首批“家门口青少年宫”试点。“我们前期与市青少年宫对接后,采购了一些教学设施、设备,在新新街道综合文化站布置了五间教室用于授课,而后还进行了一次电子版的问卷调查,了解我们辖区内的孩子喜欢、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林包明说。
“我喜欢上画画课,环境很好、老师很细心。”“孩子就在家门口上课,接送省力,收费还低,资源也很好,我们作为家长很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下课时,问及对“家门口青少年宫”的感受,学生与家长纷纷称赞不已。
点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现有的课程,三衢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还有许多其他公益类活动,未来还可能引入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欢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报名。
随后,记者从市青少年宫党支部书记、主任蓝峻处了解到,为突出“家门口”的布局定位,团市委、市青少年宫整合资源,将柯城区新新街道三衢社区、柯城区衢化街道花径二村社区、市政务服务中心、衢江区樟潭街道古埠社区等7个人口集中、交通便利、便于群众参与、场地基础较好的点位作为首批布点。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富空间站作为“家门口青少年宫”旗舰站,已于2022年10月对外开放,也为今年“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建设提供了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
除衢江区东港街道新港社区站点还在积极筹备,其余6个点位均已具备基本运行功能,进入试运行阶段。试运行以来,已先后组织师资990余人次,开展各类活动793场,服务社区青少年6.13万人次。
在筹备7个主题式“家门口青少年宫”的同时,市青少年宫还将研究成果同步推广至各个县(市、区)。目前,已有开化、龙游、常山、江山4个“家门口青少年宫”陆续开放。“我们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了省、市分别提出的‘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任务。今年,将有11个‘家门口青少年宫’投入运行。”蓝峻相告。
一宫多址,多年构思终得“破土绽放”
“这几个月来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我们探索制定了‘家门口青少年宫’的建设指引和标准,创新建立了一系列工作保障机制,为日后全面推广做好充足准备。”蓝峻介绍,2006年,市青少年宫新宫建设作为当时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一被易地重建,现坐落于市区衢江南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青少年对校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涨,基于“青少年15分钟服务圈”服务半径考虑,现址已不能有效惠及衢化、南区、北区及农村等片区的青少年。
“之前,我见过衢化的家长周末一大早开车送孩子来上课,也了解到家住衢江区全旺镇的老奶奶早上6点就带着孙女出发,辗转好几趟车来市青少年宫学习,我非常感动。”蓝峻说,为解决服务半径等问题,多年来,市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人士针对距离本部较远的社区和农村青少年,一直在努力推进“流动少年宫”“红领巾空中课堂”等多种教育服务方式。
“但要真正做好青少年专属阵地建设,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架构‘一宫多址’的发展目标,弥补服务半径的短板。这么多年,我们亏欠衢化等片区的孩子们太久。”一谈及此,蓝峻不无感慨。
终于,这一困境于去年迎来了转机。2022年7月,市政府计划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服务业态时,在市营商办的大力支持下,团市委、市青少年宫抓住时机,在毫无经验、全凭摸索的情况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富空间站成功打造了“家门口青少年宫”的精品示范点;2022年11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张艳到市青少年宫调研,提出了“一核多点”布局思想,依托市青少年宫课程和师资,向社区和学校延伸青少年服务,全省首批“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项目孕育而生。
持续推进“一核多点”裂变,任重道远
在谈及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和解决方法时,蓝峻显然早已在心中无数次地思考过。
“一是‘家门口青少年宫’所需要的场地和社区实际提供的场地,匹配度需要提升;二是还需继续创新服务模式,贴近青少年的实际需求;三是品牌力与宣传力需持续加强。因为工作规模和强度增大,人手不足、资金不足、机制僵硬等等,都是问题。我们现有的工作团队都在夜以继日,全年无休地为推进项目而努力着。”
有关场地问题,蓝峻坦言,许多社区的场地有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不利于“家门口青少年宫”打造青少年的专属阵地。针对社区墙体文化布置杂乱无章问题,蓝峻认为,要结合此次“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对部分社区的文化布置做优化提升,增加电子类信息平台,做好规整,使之更加简洁有序。
同时,市青少年宫还将继续加大青少年和家长的需求调研,引入更多社会教育资源,做好服务;创新教育活动模式,发挥“红领巾e站1013”等功能性场馆阵地,拓展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校外活动内容,为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广阔空间。
此外,团市委、市青少年宫希望可以通过向全市输出模式,完成裂变。“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持续给予帮助,让更多的社区参与到‘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中。”蓝峻相告,市青少年宫还将持续打造“名师公开课”“公益假日营”“红领巾公益课堂”“公益托管营”等教育服务品牌,继续以孩子需求、社会诉求、党政要求为原点,持续做好人民满意的校外教育,惠及更多青少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