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独家对话
广播寻找“医生”就像在呼唤我的名字 袁树,是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学院2020级麻醉学专业硕士毕业,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就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毕业后,于2023年8月顺利就职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麻醉科。2月19日晚,记者联系到参与淄博站救人的袁树,请他讲述当天现场不为人知的细节和感受。
记者:听到车站广播后,你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袁树:当时我在候车室内,还没有开始检票,听到广播里寻找医生,我猜是有人身体出现了情况。但是第一遍广播因为候车室内嘈杂,并没有听清楚说的是什么,直到听清楚是紧急寻找医生后,我身体一下子就直起来了。“医生”两个字就像呼唤着我的名字一样,我立即跑过去了,这就是一个医生的本能反应吧。
记者:在施救的过程中,你有信心吗?有没有担心发病旅客会出现意外情况?
袁树:之前我接受过很多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2023年8月份入职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后,医院会定期组织各种应急培训课程,通过模拟真实病例、实战演练的方式,帮助医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熟悉并掌握处理紧急情况的方法和流程,培训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方法,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也让我在现实生活中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我想,是这些日常积累的经验,给予我充足的信心,加上现场还有其他医护人员在,我没有什么太担心的。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尤其是对突发、危重病患的处置,救治时的准确性、时效性、熟练程度,对治疗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学校和医院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好掌握好临床技能,在实战中才能沉着应对,充满信心挽救病患,确保围术期患者安全。这次抢救患者让我成就感满满,也得益于日常各种急救知识的积累。
记者:后来知道因为自己的施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现在心里是种什么感觉?
袁树:感觉就像是打了一场胜仗,非常非常开心。其实,这个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我都不想让外界知道这件事情,想低调处理,但是最后还是被发现了,有点小惊喜,更多的是为患者转危为安开心。真的,比我自己被抢救回来都开心。
记者:平时工作之外,你还参加过哪些公益活动?
袁树: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去过敬老院,帮助老人检查身体,做做心电图或者评估健康状况。也去参加过义诊,去过很多村镇,比如“三下乡”服务等,一时半会儿记不起来有多少了,总之参与这类活动还是很多的。平时我就是个热心人,做这些也是自己的喜好。
记者:你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契机是什么?
袁树:我小的时候比较容易生病,一生病就去诊所,就是打针和吃药,那时就想做个医生,很简单的愿望就是“自己把自己治好”,不用再去医院。长大一些后,也是因为家里人影响,更加坚定了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在2023年8月份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会上,我对医院前辈的话印象深刻:“穿上这身白衣,医院内我们与疾病斗争,治愈病痛,院外我们同样是生命的守护者。”现在来看,成就感还是比较大的,没有后悔选择这个职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0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