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江“十年禁渔”是守护生态的关键决策,乌江作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是禁渔的重点水域。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渔民积极响应政策“上岸”,在当地政府帮扶下,他们告别传统渔业生活,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这不仅是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更是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推进的生动实践,展现出禁渔政策背后的生态与人文力量。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挥别“水上漂”:从迷茫到坚定的转身
夏日的乌江,江面泛着粼粼波光,清风掠过水面。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江边,曾二来刘琼两口子站在岸边,望着熟悉又陌生的乌江,思绪万千。三十年前,他们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渔业村来到这里,以打渔为生,“船到哪里,家就在哪里”,渔船就是他们漂泊的家。如今,渔船早已停靠在岸边,他们的生活也彻底告别了“水上漂”的状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生态环境良好。
曾经,乌江生态环境良好,鱼类繁多,不少客人喜欢到他们的渔船上品尝乌江水煮乌江鱼。然而,随着打渔的人越来越多,乌江鱼类大量减产,生计愈发艰难。2015年,为增加收入,他们做起了水上渔庄生意,“二来渔庄”从漂浮的渔船靠到了岸边。但好景不长,2019年“禁渔条例”实施,他们不得不“洗脚上岸”。
上岸初期,夫妻俩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除了打渔,他们没有其他技能和经验,是创业还是外出务工,一时拿不定主意。事实上,像曾二来刘琼这样的渔民在沿河并非个例。沿河乌江段总长132公里,“乌江百里画廊”长达89公里,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渔民大都集中于此。长期以来,渔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禁渔政策的实施,让众多渔民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面对渔民们的困境,沿河当地政府迅速行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委托贵州铜仁农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每月电话跟踪、每季上门送岗、每年组织输送等方式,深入了解渔民需求。针对曾二来刘琼夫妇,工作人员提供了免费技能培训和创业前景分析,让他们最终决定继续经营渔庄。
“大半辈子靠着乌江生活,在沿河二来渔庄也有点名气,还不如继续开。”刘琼说道。尽管年过半百学习新技能吃力,但他们依然积极尝试,努力拥抱新生活。
岸上谋新生:多元转型的成功探索
沿着乌江岸边前行,来到沿河自治县团结街道复兴村,蛮王山庄内热闹非凡,食客们的欢声笑语不断。负责人崔兰芝穿梭其中,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谁能想到,这位勤劳干练的女性,曾是乌江山峡有名的“浪里白条”。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生态环境良好。
崔兰芝和丈夫在江边长大,捕鱼技术娴熟。但随着过度捕捞,乌江鱼越来越少,“不能吃光子孙的鱼”,在政府支持下,她积极响应退捕号召。退捕时,她获得政府补助70520元,还有微企创业补助金4.5万元。利用这些资金和自家宅基地,她修建了约2000平方、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的农家乐。如今,蛮王山庄生意红火,一年收入上百万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
在崔兰芝转型的同时,冉龙德也凭借多年驾船经验,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转型之路。他考取船长证后,成功应聘到黎芝峡游客服务公司,成为一名旅游船船长,每月工资6000多元,公司还为他购买了保险,生活更有保障。“国家政策好,不想子孙看不到水清鱼跃的场景。”冉龙德感慨道。
崔兰芝和冉龙德的成功转型,是沿河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的缩影。为帮助渔民顺利转型,沿河政府多管齐下。一方面,建立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机制,针对渔民年龄大、技能单一等问题,开发普工、后勤、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另一方面,遵循“培训促进就业”机制,摸清渔民培训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截至目前,沿河境内120名退捕渔民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开启了岸上的新生活。
守护与发展:生态与民生的共赢之路
站在高处俯瞰乌江,江水清澈,两岸青山如黛,“乌江百里画廊”的美景尽收眼底。曾经,过度捕捞让乌江生态承受巨大压力,鱼类资源锐减。如今,随着“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乌江生态逐渐恢复生机,鱼类数量增多,水鸟在江面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美丽的乌江山峡。
这背后,是沿河政府和渔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保障退捕渔民的生活,沿河政府为165名渔民购买了10年养老保险,资金达412.5万元。同时,持续依托实名制信息系统,坚持“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发展”原则,解决渔民上岸后的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
对于未来,沿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毅表示,将继续强化跟踪服务,不断优化帮扶措施,确保渔民能上岸、能发展,不再重返“江湖”。而渔民们也对未来充满信心。曾二来刘琼计划到县城租门面,把“二来渔庄”搬到城里;崔兰芝希望进一步扩大蛮王山庄的规模,吸引更多游客;冉龙德期待着能驾驶着旅游船,带更多人领略乌江的美丽风光。
从“水上漂”到“岸上居”,从迷茫无措到安居乐业,沿河退捕渔民的故事,是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成效的生动写照。它证明,只要政府与民众齐心协力,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并非不可兼得。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能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让乌江的明天更加美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施平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