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民国时期的周馥家庭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22:23:00 来源:科普社会

周馥(1837~1921),安徽东至人,李鸿章幕府的重要成员,洋务运动后期实际操盘手,官至两江、两广总督。早年追随李鸿章征战和办理洋务,辗转苏州、南京、扬州、北京、保定、天津等地,每到一处落脚,几乎都要置办家业,接家人团聚。古都南京也有其离开家乡后的安置地——坐落在常府街的寓所。

民国时期的周馥家庭

周馥

1865年,李鸿章淮军攻下南京后,幕僚周馥便也随之在此安顿下来,迎家人过来居住;次年冬月,四子周学熙(两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近代著名实业家)出生;学熙三岁那年,全家从租赁的房屋搬到了新买的常府街寓所。直到1871年周馥办理洋务到天津,次年家产置办妥当后,全家又移居天津。

周家去天津后,周馥便将常府街寓所租给了好友杨仁山居住。

杨仁山,晚清著名学者,与周馥同岁,早年研究佛学,1866年从安庆举家迁到南京后,与友好十多人募捐集资,创立了金陵刻经处,经营刻印佛经事业。刻经处成立之初在金陵鸡鸣山北极阁,后迁至常府街寓所、花牌楼寓所,最终落在现址延龄巷与淮海路交界处的宅院。

杨仁山来南京时,就职于江宁筹防局,与当时负责襄办金陵善后工程事宜的周馥相识,结为同乡好友,工作及生活上相互帮衬支持。杨仁山重刻佛经《净土四经》时,32名同僚好友共募集洋银伍拾元,周馥就资助了贰元;周馥署理两江总督后,杨仁山曾向周馥建议开办女子学校,1906年学校开办,杨仁山孙女、时年17岁的杨步伟参加入学考试,在《女子读书之益》题目下,写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令人震惊的语句。

杨仁山非常看重与周馥家的情分,1879年,他随团出使巴黎半年余,其间给长子杨自超的家书中,仍谆谆叮嘱与周家的关系以及租用周家常府街房屋的相关事宜:“秋间周世兄来宁时,将年内应付之租金,一并付讫,照南京租屋章程算之。周世兄到宁,照前次一样,将湛廷所住外经房搬空两间,让他居住;伙食在我家吃,不必收钱。”多年后,周馥嫡孙、周学熙次子周志俊读到此处,深深感慨:“仁山先生与先祖交亲逾恒。”

1878年6月,周馥母亲病故,需回乡丁忧三年。老家纸坑山周村房屋狭小,难以接待寮友宾客,便置地新建周氏新祠;其间又在秧田畈周家山周氏始迁地兴建周氏宗祠,花费甚巨,经济拮据,不得已于1879年卖掉了常府街的寓所,还向亲家刘瑞芬、徐仁山分别借银五百两、三百两来运筹。待数年后经济好转,难舍举家初入都市乐享天伦的愉悦情形,才又将寓所买了回来。

1921年周馥去世后,其任职过的多个地方纷纷上书:(周馥)体国之忠,宜民之思;历任封圻,俱有名绩;所在多善政,功德在民……奏请为其建祠。不久,安徽、天津、山东等地先后建立专祠;江苏虽经恩准,多种原因一直未付实施。1933年,周学熙依照议准批复及民众感恩周馥功绩的意愿,将常府街房屋辟做为周公祠,适度改造扩建,形成4进30余间的规模。

民国时期的周馥家庭

金陵刻经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民国初年,周馥嫡孙、周学熙幼子周叔迦(著名的佛学家,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管理北京和天津两地刻经处业务,在他的安排下,1929年,由洪勉之、徐平轩把两处的经版以及北京周氏师古堂书版、天津《周悫慎公全集》书版等八千余块,运到南京常府街祖宅及金陵刻经处保管。民国26年,洪勉之、徐平轩再次来到南京,把经版、书版等搬到南京居士林,后又运到北京甘水桥瑞应寺,与北京刻经处的经版一起保管。

1954年,周学熙的三个儿子,周志辅、周志俊、周叔迦兄弟,将常府街周公祠的全部房屋捐献给金陵刻经处;1955年,对私改造运动中,成立公私合营南京饴糖厂,此处作为厂部和车间之一;1988年房屋被全部拆除,新建金陵刻经处职工宿舍两栋,即现在的常府街45、47号。

周家捐赠常府街房屋时,政府免征了过户税款,周志俊将免征款捐作为刻经处经费,并另捐人民币1000元,义印经典在刻经处陈列。

周氏三兄弟捐常府街房屋给刻经处,不仅是对佛教文化事业的贡献,且所捐的房屋早期曾做为刻经处,80多年后归刻经处所有,这不是偶然的:周馥、周学熙父子晚年都精研佛学,周叔迦是著名的佛学家,所以周家愿将此祖宅“归之于金陵刻经处,以为弘扬佛法之处”。

民国时期的周馥家庭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常府街45、47号北侧正对面的沿街现代建筑后面隐藏着一座青砖小瓦、翘角飞檐的清代古建筑——常府街24号。古建筑为单檐歇山顶,蝴蝶黑瓦面,板瓦竖排甘蔗脊,两端作传统“富贵不断头”方形回字纹饰,屋顶两侧红漆博风板和悬鱼板完整,类似江南园林中的水榭和花厅。

南京文史研究者王重阳认为:“这座看似奇怪的建筑,初步推测是清末两江总督周馥的纪念建筑——金陵周悫慎公祠,之前还曾经被金陵刻经处使用过!”估计原为四面敞开的花厅,归秦淮区文物局管理,建筑东侧的窗子下面,有文物保护标志碑。感觉这样风格的建筑,在南京城东南地区少有,周边也只有文昌巷里建于清末的李鸿章祠堂有点类似,但风格已经不是一回事。

不由得想到,常府街24号这栋古建筑,会不会原来就和街对面的45、47号是一个整体,在常府街拓宽改造时,给划成了隔街相望的两处了呢?若此,便是周馥旧宅的花厅、早期的金陵刻经处了。

记得南京大学文学院程章灿教授有篇“清朝历代两江总督,南京人为何最喜欢周馥”的文章,通过列举周馥署理两江总督时的几则事例,拿周馥与前几任总督比较:“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是在周馥之前的三任总督,他们先后接力,在南京办起了三江师范学堂,论办学,四人皆有功绩,论平易近人,周馥要胜出多多;若跟陆建瀛比,周馥的才干更不知强上多少倍,难怪南京人都爱这位两江总督。”

近代名人周作人,1906年在江南水师学堂作学生时初识周馥,在他后来的《饭后随笔》书中对周馥评价道:“实在那一天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印象,可以说在五十年间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他来的,并不因为他教我们办局子,乃是为了他的朴素、诚恳的态度,不忘记我们两个留校的学生,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

周馥,字玉山、号兰溪,1904年9月至1906年7月署理两江总督,任期虽未满两年,却留下了诸多美名。以六朝古都文化底蕴和用历史名人命名道路、街巷的做法,现在浦口区“兰溪公园”及公园西门口起始的“玉山路”,莫不也是为了纪念周馥而以他的字号命名的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9 07: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金陵晚报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提名名单公布南京两位优秀青年演员入围本报讯(记者 邢虹)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各奖项提名名单15日公布,南京两位优秀青年演员
2024-04-17 00:19:00
...晓旭、市话剧团杨彦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南京再添两朵“白玉兰”南报网讯(记者邢虹)昨晚,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举行。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晓旭
2024-04-27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王峰“不删了、不改了,不写了!《红楼梦》八十回,够了,足够了!”舞台上,曹雪芹发出心满意足的慨叹,金陵十二钗的身影消失在漫天风雪中,天地间只剩白茫茫
2024-09-29 07:44:00
攻克金陵:太平军21天破城而入,清军则花了11年
...从北方南下,组建江北大营。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巅峰时期兵力7万余人,包围镇江、扬州、南京,是太平天国的劲敌。两大营前后2次组建,直到1860年才被李秀成彻底摧毁,此后围攻南京
2024-08-15 13:17:00
460余件展品再现伟大地下斗争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户籍档案史料展开展460余件展品再现伟大地下斗争▲“家庭党支部”成员的户籍卡和使用的绘图仪。 ▲市民正在参观展览。 ▲市民在观看展
2024-04-23 00:58:00
近百份晚清名人函札在瞻园首展
...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次乡试也是晚清时期江南贡院几次很有名的考试之一,对我们了解南京的地方文化和历史很有帮助。”手翰存史单元主要陈列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的函札珍
2024-03-18 06:27:00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为什么不写“金陵”,却由“姑苏”开始?
...是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的原因。自南宋以来,苏州从来都与南京并立,不存在从属关系。清代江宁府更包括:上元、六合、江浦、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几县。与苏州府并立。尽管彼时江宁府
2024-09-25 19:35:00
...陵世家构筑起独特家风最早的金陵甘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明初伍氏家族迁居金陵,之后亦商亦儒,由贾入仕;清乾嘉年间以经学享誉儒林的陈授一族,以经学、文学、史学名家绵
2023-03-17 09:09:00
晚清的“刺马案”是怎么回事
...年农历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早上10:30左右,江宁府(南京市)发生了一起震动天下的案件,这就是著名的“刺马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案件的过程并不复杂,当时两
2023-07-25 14: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