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报讯(记者赵婷婷)房山区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正在全面加速,在十渡镇涞宝路施工现场,一系列经过全新设计优化后的道路桥梁正逐一亮相。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北京建工市政路桥所属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获悉,目前,涞宝路沿线24.7公里受损道路和22座水毁桥梁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全部重建道路和桥梁将于今年4月底竣工。
涞宝路位于房山区西南部,横跨张坊镇、十渡镇、蒲洼乡,全长50.75公里,是该区域最重要的道路。据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勇介绍,去年7月强降雨来袭后,涞宝路全线道路设施受损严重,水毁路段全长24.7公里,占比49%。涞宝路沿线上23座桥梁除五渡桥保持完好外,其余22座均存在不同程度损毁,占比95.7%。
灾后重建工程启动后,北京市政专业设计院承担并完成了房山区10条县级公路、5个乡镇94条乡村道路共计328公里的道路重建设计,涞宝路是其中之一。通过实地勘察,设计师们为涞宝路22座桥梁列出了630页恢复重建设计方案。由于大部分水毁桥梁位于十渡风景区,桥梁的景观功能要求很强,为此设计师们针对每座桥的特点量身打造了“一桥一方案”。比如,在六渡、九渡、十渡桥梁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新建桥孔与老桥的衔接,最终方案既提高了老桥的行洪能力又延续了老桥的景观效果。
提高抗洪能力也是设计人员的核心工作。涞宝路的重建桥梁多数处于洪水重点冲击点,为此,设计人员通过对主梁外形进行优化,首创菱形设计,削弱洪水的冲击影响。同时,对盖梁外形进行优化设计,端头为船头造型,分流漂流物并阻挡大型漂流物对梁体撞击,提高结构在洪灾下的生存能力。在主梁与下部结构部分则增设了抗拔措施,防止因洪水冲击而导致梁体整体倾覆。此外,设计人员还在桥头设置了弧形防冲刷挡墙,在挡墙墙趾外侧增设了扣墙,扣墙外侧增设了铅丝石笼护坦,提升桥头路基防冲刷能力。
为满足行洪要求,此次冲毁桥梁的重建均采用桩基础设计,并根据现况河道规模布设桥梁。此外,设计人员还对桥两侧采用了装配化的护栏体系,可于洪水到来前快速拆卸,洪水过后快速恢复安装,有效提高了桥梁的防灾能力。
据介绍,目前,涞宝路沿线24.7公里受损道路和22座水毁桥梁已全部完成设计工作进入施工阶段,道路工程主体施工已完成,桥梁正在进行上部箱梁施工,预计全部重建道路和桥梁将于2024年4月底竣工。届时,这些崭新的道路桥梁不但能大幅提高抗洪和抗灾能力,而且将成为充满现代科技的智慧路桥。责任编辑:向勤如(EN006)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14: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