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鸡飞邑等水肥一体化促烟苗生长
鸡飞二母龙核心烟区恢复现场
耈街乡金马村“烤烟+小麦”种植图
保山市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昌宁会场工作人员现场讲解
市公司总农艺师尹兴盛在保山市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昌宁会场提要求
昌宁鸡飞蓄水池抗旱促生产
鸡飞邑等烟叶长势正旺
昌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依据实际,把贯彻落实基本烟田保护和“156”示范工程稳定核心烟区安排部署同探索建立稳烟区、稳烟农、稳烟田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坚持把稳固烟叶基础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并围绕“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村级组织、专业实施”思路,采取以深耕间伐为主的方式,引导烟农在传统优质核心烟区回流复种,确保核心烟区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夯实昌宁烤烟发展基础,当前效果明显。
统一部署,着力打破难题稳烟区
方法一: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围绕“四定”要求,县、乡两级出台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和稳定核心烟区制度文件,对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定恢复面积、作业标准、时限要求、配套栽培技术。方法二:村级组织,专业实施。以耈街乡为例,2022年11月份启动核心烟区恢复规划布局工作,由村委会主导,通过帮助烟农算好经济账,充分调动烟农间伐积极性。成立核桃树间伐专业队,村党总支书记亲自带队指挥核桃树间伐工作,明确作业标准(平均每亩留1至2株)、完成时限(3月底前完成专业化机耕作业)。方法三:三个一点,保障投入。实行“三个一点”投入保障机制,政府统筹一点(涉农资金整合)、公司投入一点(专业化机耕投入)、农户自筹一点(不足部分自筹),筑牢资金基础。
整体推进,着力构建烟粮协同促发展
昌宁县核心烟区恢复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2021年珠街、耈街、翁堵3个乡镇政府动员农户对林果进行间伐并栽种烤烟,恢复面积800亩。试点阶段,全县以专业化机耕投入为切入点,耈街试点先行3500亩,示范带动全县5个乡镇恢复面积4650亩。推广阶段,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实施,在珠街、耈街、翁堵、大田坝、鸡飞、更戛等7个乡镇推广实施,恢复面积9100亩。自2021年以来,通过果木间伐+专业化机耕的方式逐年恢复传统核心烟区,三年共恢复14550亩,核心烟区恢复面积占比逐年提升。
以翁堵镇为例,翁堵镇结合昌宁县2023年核心烟区恢复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制定了《翁堵镇核心烟区恢复+土地中长期集中流转发展规划》,引导烟农在传统优质烟区里清除林果树木种植烤烟,实现核心烟区面积恢复性增长。以30亩以上连片为基准,由村委会统一规划,划定恢复区域,取得烟农的支持后,由村上统一组织实施。具体做法为:村委会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收储协议》,对恢复区域的土地进行统一收储,期限为5年;村委会与种植主体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委会对收储土地进行周期为5年的集中流转,5年内规划种植烤烟;恢复区域全面推进粮烟协同多元经营,落实“烤烟+N”种植模式,小春种植豌豆、小麦等,大春用来种植烤烟;土地使用权人前3年不收取租金,用于支付清除林果树木,土地整理、机耕路开挖等费用。
确保成效,着力提升服务稳烟农
产业调整促融合,烟叶基础更扎实。通过传统烟区恢复,昌宁县各乡镇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恢复后地块平整、由小变大,结合“四边一促”工作,原来地块烤烟种植株数较以前每亩增加200至400株,土地可用性提高,农户收益得到提升。发展空间有提升,机械作业降成本。恢复前,土地碎片化,地块“散、小、陡”和可植烟株数少的问题突出。恢复后,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和释放,打破了山地种烟机械操作壁垒,为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提供了可操作性。亩均用工由24个降到19个,减少用工量5个,实现烟叶种植减工降本。连片规模成效显,集中移栽长势齐。在核心烟区恢复区域,30亩至50亩规模连片173片7386亩;50亩至100亩规模连片68片5927亩;100亩以上规模连片9片1237亩。烤烟生长环境佳,烟叶质量得到保障。通过果木间伐项目实施,林果树木与烤烟争地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进入良性发展态势,保证田间小气候通风透光、烟叶生长有充足光照,部分地块通过机械深翻、碎垡和农家肥大力推广使用,实现土壤改良及保育,各类土传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为烟叶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恢复后的种烟地块单产较以前增加了30%以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