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涿州3日,我们救援了318名人员
李楚悦
清淤用品、消杀用品,小到胶鞋、铁锹、大扫把,大到发电机、污水泵、铲车,都是急需的物资
8月5日凌晨,记者联系上了刚从涿州洪灾现场撤离、尚在返程途中的子鹊救援队。这支来自上海的民间救援力量,参与了此次洪灾中许多核心攻坚任务。以下是子鹊救援队队员洪运寅的讲述。
讲述人:洪运寅37岁 子鹊救援队创始人之一
8月1日下午不到2点,我们抵达涿州,立即进入现场救援。这次我们一共派出7个人,统计下来3天一共救援了318名受灾人员。第一个需要攻坚的点是涿州市桃园区一个木材厂。当天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就有比我们更早抵达的救援队想要进入救援,但是一直到我们抵达都没拿下。
之所以这么艰难,有很多因素。地形、水流、杂物都非常考验救援的专业技术。涿州本身是旱地,这样规模的暴雨洪灾非常罕见,许多人对洪灾没什么概念,在应对上也缺乏经验。在现场救援的主要工具是冲锋舟。在城市洪涝区域,浑浊的泥浆水中会有各种杂物,非常容易划破冲锋舟。而且,我们在现场发现,最深的区域水深有20米,许多电线杆都在水下,非常容易损坏船外机,一旦损坏,动力系统就无法工作。
由于我们队伍水上救援的专业经验相对丰富,所以顺利救出了木材厂的被困人员,一共18个人。当时他们已经全部爬到了彩钢板搭建的厂房房顶了,而水面距离整个人字形房顶最高处只有二三十厘米。有了这次经验,从第二天开始,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去了许多相对复杂的救援现场。
第二天我们去的一个重要点位是码头镇。当地发生灾害后已经断水断电断通信好几天了,情况非常急迫。这个地方的最大难点在于,受灾区域的地形类似于一个靶子,水流是一圈一圈扩散开的。对我们来说,很多地方的水深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深度,对救援车辆来说太深无法驶入,对救援的船来说又太浅,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船底摩擦,被划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侦察地形,一点点推进,逐步靠近中心区域。在向码头镇镇中心突进的过程中,我们一路上还救援了不少被困人员,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抱在电线杆上。
后来我们才知道,挂在树上的那位,也是当地老百姓,他本人甚至不会游泳,却自己找了冲锋舟、船外机想回镇里救人。在那样的洪水之中,能不顾自己安危去救人还是很令人感动的。由于地形复杂,我们在码头镇花费了整整半天,一共救援了10个人。
接下来去的一处地方是刁窝镇。这里的复杂之处在于,在这个镇子的主干道两侧分布着3个村子,镇上还有一条河流。主干道水流相对平静,但靠近河流的地方,两侧会形成两个不同方向水流,整个救援区域形成了一个三明治一样的三层水流。河流本身向左流,河流的两侧水流则向右。在这样复杂的水流中,非常考验救援力量专业性。最终,我们也花了很大力气,终于打通了一条救援道路,让更多救援力量能够进入。
有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我们在刁窝镇救援时,有一处是一个乡政府的办公楼,几十个工作人员困在楼里。洪水从办公楼背后来得又猛又急,一堵墙已经被冲垮了。我们把他们一一救出后,递了水。他们节约物资,四五个人分了一瓶。一到安全地带,这些乡政府的工作人员没有片刻休息,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非常有序地去组织救援群众。我看到他们这样的状态,特别感动,他们自己也是刚刚被救出的灾民。
这次救援经历中,有几个场景一直在我脑子里反复出现。我们的队员当时救出一家三口,孩子的书包里是父母给孩子装的面包饼干。小姑娘被救出来后就问我们的队员,“哥哥你饿不饿呀?”上岸之后把自己书包里的食物哗啦哗啦全部倒出来拿给我们。还有一个老奶奶,知道我们马上要去下一个救灾点,把自己烙好的油饼拿给我们。还有位当地的朋友,把自己的无人机拿出来,主动帮我们用无人机侦察路线。
就是这些让人很感动的细节,让我们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建立了感情。回来的路上,我还收到涿州市委统战部工作人员发来的求助信息。当地现在进入灾后清淤、赈济阶段,需要清淤用品、消杀用品,小到胶鞋、铁锹、大扫把,大到发电机、污水泵、铲车,都是急需的物资,如果大家有资源有余力的,希望能够再帮助他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08: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