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96岁高龄的她,曾在抗日战场秘密送信,在淮海战役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在抗美援朝零下30℃的雪地中与死神赛跑。退役后,她甘当社区“义务管家”六年分文不取,如今仍将家国情怀融入日常——这位从硝烟中走来的女战士,用近百年的人生书写着永不褪色的信仰。
年少投身革命:苦难中萌芽的反抗火种
1929年,陈茂芳出生于山东临沂的贫苦农家。为谋生计,年幼的她随父母给地主做童工,“连饭都吃不饱,地主的皮鞭随时落下”。母亲 “穷人终会站起来”的话语,在她心中埋下反抗的种子。1945年,16岁的陈茂芳加入山东沂水县十四区妇救会村民抗日自卫队,成为地下交通员。目睹日军暴行的她,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敌占区送信,“满脑子只想把侵略者赶出去,让穷人过上好日子”,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救亡的使命。

战场淬炼传奇:两次荣立战功的“战地玫瑰”
淮海战役:弹片撕裂衣袖,救人心愿未改
1946年,陈茂芳参加山东鲁中军区卫生部培训,成为医疗队护士。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她在枪林弹雨中往返抢救伤员。弹片划破衣袖,她撕下布条简单包扎便继续冲锋,“多救一个战士,就多一分胜利的希望”。凭借无畏勇气,她在战火中挽救众多战友生命,因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回忆往事,她仍感慨“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抗美援朝:零下30℃的生死较量
1950年11月,陈茂芳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物资匮乏、敌机狂轰滥炸的恶劣环境中,她用“土办法 ”克服困难救治伤员:用雪水消毒器械,用煮沸的盐水清洗伤口。一次包扎伤员时,木屋被炮弹炸毁,班长为护伤员壮烈牺牲,她被埋废墟后获救;另一次防空洞开会时,洞口被炸弹掩埋,她在缺氧环境中鼓励战友坚持,最终被工兵救出,却因此落下耳聋和老寒腿病根。因在战地救护中的卓越表现,她再立二等功。“当火车驶过鸭绿江大桥,看见祖国的那一刻,我们都哭了。”她至今难忘回国时的激动瞬间。
退役初心不改:六年“义务主任”与毕生奉献
1955年退役后,陈茂芳在烟台担任居委会主任六年,分文不取却每日走街串巷:调解纠纷、照顾孤寡老人。“那时候大家心齐,日子有热气。”如今家中陈设依旧简朴:褪色衣柜、搪瓷缸、泛黄老照片,但汶川地震、洪涝灾害时,她多次捐出省吃俭用的积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部队教我的。”她总说,勋章属于所有为国捐躯的战士,而非个人。每日观看《新闻联播》是她的“必修课”,看到国家发展,她会像孩子般露出骄傲的笑容。
精神传承:从战火到和平的信仰答卷
“现在的年轻人难想象当年的苦,但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精神不能忘。”老人抚摸着抗美援朝军功章,话语铿锵。她用一生证明:英雄不是为名利而战,而是为信仰挺身而出;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炫耀,而是将奉献刻进生命年轮。如今96岁的她,仍是一部行走的“教科书”,激励后人以勇气与担当,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陈振昂 文/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0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