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进城的村民又陆续回来了
劣势变优势,付楼村走出一条蝶变之路5月13日下午,在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付楼村“后备厢夜市”,早早地就有人来抢摊位了。宽敞明亮的大街上有序排满了车辆,车辆后备厢里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城里赶来的市民挤满了街道。
“我已经把俺家的老院子拾掇出来了,架上药柜,支上药锅,再安上几张床,我和徒弟们轮流坐诊,这药理养生馆就算成了。就俺村这人气,保证我的养生馆生意红火。”常年在外做生意的李先生美滋滋地表示。
“在付楼村,像李先生这样进城又回村居住、创业的太多了,他们看中的是村里人气又旺了。”付楼村党支部书记孙雷表示。
付楼村地处兖州区城边,全村794口人、300亩地,多半村民搬进了城里居住,好多房屋都已破败。
“看着群众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目光,我心里也难受,可振兴乡村的路在哪里?”孙雷的心事被前来驻村的第一书记李勇看得真切,“村干部想干事、群众有期盼,咱就帮着想路子、出点子。乡村振兴不可能村村建大棚、种蘑菇,要走出付楼村的新路子。”
在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集思广益,展开大规模调查研究,将付楼村的优势、劣势拿出来反复比较,提出了将人去院空、有碍观瞻的闲置院落集中利用的思路,或租、或买、或户主个人管理,借助付楼文化底蕴和地处城边的丰厚人脉资源,把劣势变为优势,走出一条以文化、环境、产业为切入点,带动村庄全面振兴的路子。
路子虽好,钱从哪里来?酒仙桥街道共有8个村,也是第一书记全覆盖的街道。“上级拨付的帮扶资金摊大饼、撒芝麻盐起不到多大作用,咱们集中一个点重点突破,干一个成一个,成一个带一片,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积小胜为大胜。”第一书记工作队的想法得到兖州区委领导的大力支持。
付楼村有位傅星伯,是鲁西南地区著名画家。修缮房屋,整治院落,一处“傅星伯艺术馆”闪亮全村。当地的书画家隔三差五来这里召开研讨会、交流会,写实采风,带动了全村的书画热潮。从中老年人到五六岁的娃娃,都常到艺术馆学习体验,重大节日还举办书画作品大赛,全村被强烈的文化气息所熏染。群众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置办文化产业成为他们的首选。截至目前,全村整治破旧空闲院落19家(处),与村“两委”签订租赁、使用合作协议的9家。一时间,兖州首家“村庄小戏院”在付楼落户,开办了“栖心茶室”,搭建了烧烤小院,建好了民宿体验馆……付楼村成为城里人前来休闲娱乐的聚集地,村庄文旅经济、夜生活也被带动起来,人气越来越旺。
同时,在第一书记工作队的帮扶下,付楼村拓宽主次街道,安装路灯,配置环卫设施,组建了常态化的保洁志愿服务队,所有街道胡同栽上了苹果、桃子、栗子、核桃、石榴等果树,春季赏花,夏季看绿,秋天收获季节,村子就成了采摘大观园。在绿色美景间,村里打造了600多米的彩绘墙,兖州“八景”“家风家训”“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墙绘内容,极大提升了村庄的文化魅力。
尤其到了晚上,付楼村像集市一样,城里过来休闲娱乐的市民成群结队。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势利导,“后备厢集市”应运而生。有了人气,村里一切都在变,在外打拼的村民们三三两两地都回来了,因为他们看到了村庄振兴的希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9 1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