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走在街头的日本老人
毫无疑问,这是日本最大的危机。现在,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什么危机?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减少的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人口,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经济增长有所起伏,这很重要,但至少不会立刻关系到国本,但人口问题,毫无疑问,将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仅为79万9728人,较上年减少4.3万人,这已是连续第七年创新低。
这也是自1899年日本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日本新生儿数量首次跌破80万。此外,2022年日本总死亡人数,也突破纪录达到158.2万人,增长了8.9%。
三个看点吧。第一,日本新生儿在减少,一年更比一年少。第二,日本死亡人数,已是出生人数的两倍。第三,看新华社的报道,说日本政府2017年曾预测,2033年日本新生儿人数将跌破80万,但现在,日本提前11年实现了这一点。
面对这样的危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月28日表态,日本当前“情况危急”。事实上,对这个问题,日本人称之为“国难”!
在中国,一句口号是“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因为这要保证中国人吃饭的根本问题。在日本,一句口号是“死守1亿人口红线”,因为人口跌到1亿以下,日本社会前途无望了。
《日本时报》就报道,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照顾老人的成本不断上升,正在耗尽国家的国库,使日本成为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记得一些媒体曾经报道过,在日本的监狱,很多犯人都是老人,其中老年女性更多。在日本监狱中,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她们倒也不是什么重罪,有的就是偷了个便当、偷了瓶可乐。为什么?原因也简单,老人很孤单,养老钱也不够,想想还是监狱里最安心,至少吃饭有人管,看病有保障……
很多老年犯人,都是才出狱又犯罪,然后继续回监狱服刑。看日本人调侃,有些监狱都快成养老院了。老年人很无奈,房地产商也绝望。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日本大量房子空置。按照日本研究机构野村的报告,如果空房子不拆除,否则到2038年,日本三分之一的房屋将无人居住。
怎么办?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赶紧生娃,多生娃。日本没有计划生育,也从来不限制你生两胎、三胎甚至四胎、五胎。事实上,日本从上到下还有各种生娃补贴、儿童补贴。日本官员更是苦口婆心劝说年轻人早恋爱、早结婚、早生娃。就只差他们没亲自上阵,直接督促青年男女上阵啪啪啪。
面对新生儿跌破80万,岸田文雄也感叹:儿童、育儿政策,才是面向未来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投资,日本要制定符合当今时代和社会要求的育儿政策,以扭转少子化趋势。
养老院 资料图
但有用吗?估计很难有效果。因为日本人不愿意生,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恋爱、不愿意结婚。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统计,日本18至34岁女性中,有39%的人还是处女。在18至34岁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达36%。4个日本男人中,有一个人终身未婚。6个日本女人中,有1个人终身未嫁。
这是前几年的数据,最新的数据不知道怎样。对这种状况,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先生曾写过一本《低欲望社会》的书籍,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
在书中,他感叹: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
对于一些年轻人“宁愿自我结扎,也不肯结婚成家”,日本政坛大佬麻生太郎就曾炮轰:“年轻时贪玩,不赶紧结婚生孩子,到老了想让国家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但他再怎么炮轰,日本年轻人也无动于衷。日本某报纸深入调查后认为:“便利店,才是宅男们不结婚的罪魁祸首。”
日本街头
在日本,便利店遍布全国,24小时营业,被誉为“国民的生命线”。对宅男宅女来说,饥了有便当,渴了有饮料,心理饥渴了有杂志,生理饥渴了有成人杂志,还有各种需要打马赛克的用品,简直就是“宅男救星”。
于是日本人越来越少。据推测,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50年后,日本总人口将只有6800万,到2115年仅剩下5100万。
1000年后,再无新生儿出生,日本真可能“断子绝孙”!难怪李光耀当年就预言,日本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人口问题,由于日本无法解决人口问题,日本正在走向平庸。
当然,人口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便利店更可能是躺枪。而且,人口问题,也不是日本一国的问题。
不讲欧洲美国了,就东亚三国中日韩,其实真是难兄难弟,都面临同样严峻的挑战,新生儿人口都在下降,只是日本大踏步地走在了最前面。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经济再发达,科技再先进,人都没了,国家前途在哪里呢?更何况,没有了年轻人,那么多老年人靠谁来养呢?都靠机器不成?
对于日本人口下降,记得之前有日本人就感慨: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50年后,日本总人口可能只有6800万,会成为一个小国,甚至成为中国的一个省吗?
唉,这样说,就有点挑拨离间,忒不够大气了。但这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我看了一下,广东总人口目前约1.27亿,事实上已经超过了日本总人口。
另外,如果日本以后人口真降到6800万,中国各省人口能保持不变,那日本可以在中国各省中排第七,仅次于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略高于湖南和浙江。但我们各省的人口,也不可能一直不变啊。最后,几点小小感慨吧。
第一,日本人爱情动作片为什么天下闻名,有的时候,可能正是缺什么补什么吧。
第二,房子毕竟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连人都没有了,再多的房子有什么用?
第三,我们更千万别当笑话看,日本的“国难”,难道仅仅只是日本的问题吗?
第四,要认真研究对策,更要对症下药,毕竟,人口问题关系到国本,也关系到所有人的福祉。
第五,人都没了,还来争什么钓鱼岛唉!
相关推荐
日本美国这笔“大生意”,细思极恐!
2月28日,在在野党与民众反对的情况下,凭借执政党等多数赞成,备受关注的日本2023年年度预算案,在国会众院全体会议上通过。
岸田文雄 资料图
预算案中,日本新一年防卫费约6.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45亿元),创下新高。而就在前一天,日本政府敲定,要向美国采购400枚“战斧”巡航导弹。
日美这桩“大买卖”背后,究竟潜伏着怎样的危险信号?
中新网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陈洋,进行深入分析。
日本的“大决心”
不只是“小动作”
首先来看,日本想买的美国导弹,有哪些性能,威力如何?以下是一些情况介绍:
第五批美制“战斧”巡航导弹
长程、全天候、短翼
射程拓展至2414公里
以亚音速低空飞行
具备一定隐身能力,红外和雷达很难发现
通用性强,可由各种平台发射,命中率高
美国军械库中威力最强的“防控区外发射”导弹之一
曾于1991年海湾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发挥关键作用
日本此前一直在想要购入的导弹数量上遮遮掩掩,不过此次终于透露,其有意以2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8亿元)采购费,于下一财政年度“一次性”购入400枚“战斧”导弹,计划2026年度起列装日本自卫队。
花费不菲,时间很赶,显然,日本这次下了大决心,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小动作”!
吕耀东对记者表示,日本自身开发导弹的周期长,暂时生产不出来“战斧”这样的导弹,为加强自身所谓“对敌基地攻击能力”,以及配合2022年出炉的新“安保三文件”,日本决定直接购买美国导弹。
他进一步指出,新“安保三文件”是日本的国家战略计划,包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防卫力整备计划》。2023年日本政府需要国会通过新计划以便购买武器,建设“对敌基地攻击能力”。
“战斧”巡航导弹
从被动还击
变先发制人
岸田政府强调的“对敌基地攻击能力”,又是怎么一回事?
对此,吕耀东指出,“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基于2014年日本前首相安倍提出的集体自卫权,它的解释有几种可能性:一种是武力攻击事态;一种是存亡危机事态;一种是重要影响事态。
其中的武力攻击事态,是指当日本受到别国攻击的情况下,要有还击。说到底,就是日本只有单独自卫权,“对方打我我还击”。
这是日本作为战败国,二战后美国替日本出台的和平宪法所设定的。基于和平宪法第九条,日本不能拥有攻击性武器,不能拥有军队,不能以武力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平宪法让日本失去了对外发动战争的权利。
吕耀东提醒,但是现在,日本所指的“反击能力”(即“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是说其预判到敌方很可能要发动攻击时,就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
陈洋也对记者表示,按照日本政府的设想,“反击能力”是指通过强化自身防御能力,形成一定威慑性,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包含军备能力更新和升级,增加防卫费等。
日本加速建设“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最初是为了应对朝鲜向日本海方向发射导弹等情况。
但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渐将“反击能力”的定位扩大至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俄罗斯威胁”,即通过强化防卫和威慑能力来对抗中俄。
岸田文雄 资料图
战略利益勾连
日美一拍即合
吕耀东分析称,虽然日本嘴上不承认,但其事实上已抛弃从和平宪法延伸而来的概念——“专守防卫”。
过去日本基于和平宪法、“专守防卫”原则的所有武器以及理念,都是防御性的,这个国家充其量是配合盟友或受到盟友保护。而且,在之前的同盟理念中,美国是“矛”,日本是“盾”。
但如今,日本想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采购“战斧”导弹这样具备杀伤力的攻击性武器,试图增强威慑力,意味着日本已从战后走和平主义道路,变成开始武装自己,将自身变成“矛”,与美国联合形成“一体化威慑”。
陈洋则分析称,日本放弃“专守防卫”,疯狂购买武器特别是远程导弹,意味着战后日本长期坚持的外交安保政策发生巨大转变,如同让和平宪法的精神和相关规制“形骸化”。
他进一步指出,日本这样做,至少受两个原因驱动。
一是,日本认为自身周边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放弃“专守防卫”后,日本兼具了“矛”与“盾”的属性,将能更紧密地配合美国战略部署。
陈洋指出,在综合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美国更希望其在亚太地区的忠实盟友——日本,在遏制中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希望日本的军事能力能有提升,以分担自身压力。
美国卖武器给日本,不仅能狠赚一笔,也能推进日美同盟进一步发展。日本买武器则既是向美国表忠心,也拉近了双方间的信赖。
对此,吕耀东分析称,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形成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在日本、韩国驻军。它有维护自己既得利益的需要。而日本的诉求是要摆脱和平宪法限制,成为一个所谓“正常国家”,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其还需要在美国“印太战略”里,有自己的话语权。
在揣摩美国的意愿后,日本主动出台了带有攻击性的新“安保三文件”,试图武装自己。加上美日在东亚地区既得利益的共识,双方一拍即合,形成勾连。
“东亚安全最大变量”
军备竞赛要来了?
一个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开始重新武装自己,意味着什么?
俄罗斯科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基斯坦诺夫向俄卫星通讯社表示,日本新“安保三文件”的公布意味着,该国正走上加速军事化的道路。而日本购买“战斧”导弹,将在亚太地区引发新的军备竞赛。
实际上,日本除了买导弹,还打算买空中预警机、新型鱼雷,完善长程导弹保管库等。岸田内阁还计划到2027年,将日本防务开支增加一倍,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也就是北约国家的平均水平。
吕耀东指出,日本一系列“谋武”举动,使其自身成为东亚安全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变量。亚洲很多国家,比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等,都曾受到过日本的侵略。基于历史记忆,大家都知道日本重新武装自己,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影响有多大。
陈洋也表示,日本这样做,无疑会加剧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以及地区国家的担忧与质疑。即日本如此发展军备力量,究竟是为了“保护”本国安全,还是要挑起地区紧张形势?
来源:上观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4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