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骑着电瓶车不紧不慢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就瞥见了这家修补店。我瞅了又瞅,心中窃喜,这下修拉链小缝补的可有去处了。看来作为南京新市民,周边需要探索的“新大陆”还不少。
几个月后得了空闲,我拎着包找到了记忆中的修补店。一台缝纫机竖着摆放在大门左侧,两三位大妈站缝纫机前,挡住了大门。一位穿着咸菜绿羽绒服的中年女人低头在机上缝补。西南边货架下,有一位穿着蓝色长罩衫的男人,正在修鞋,面前也围着几位顾客。
我站了一会,见没有人招呼,便朝缝纫机后的女人大声问道,“这儿换拉链吗?”她没抬头,修鞋师傅也没理我,我有点纳闷,凑到缝纫机前抖一下手上的裤子,再次问那女人,“裤子上的拉链好换不?”这下她抬头了,我又问了一遍,并指着拉链处示意了一下,那女人点了一下头。
店里静悄悄的,我在货架前的小椅子上坐下,环顾店内,小店四面靠墙的货架上摆满了鞋垫、鞋底、线锤以及修鞋和裤扣的小零件,货架上方也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拉链和鞋带,空间全方位利用,却并不凌乱。
进来一位大妈,拿出一件羽绒背心给女人看,女人马上丢下手上的活,麻利地换了拉链头子。递给大妈时,她半握着左手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做出一个“六”的手势,大妈递给她6元钱。
这个女人原来是哑巴!我瞅瞅男师傅,心想,难道他也是哑巴?
这时,我身边另一位大妈像看穿了我的心事,略带遗憾地说,“什么都懂,就是说不出。”
“他们是夫妻俩?”
“嗯。这个店面是公家免费给他家的,已开了二十多年。”
“他们是外地人吗?”
“是本地人。”
“真不简单!”我由衷地赞道。
店里一直静悄悄的,我和那位大妈用耳语般的声音交谈着。
除了我这种第一次来的生客,熟客进来或离开都只用手比划,什么都不用说,顾客和店主就能心领神会。等候的过程,没人说话,也没人玩手机,顾客不约而同都成了观众,安静地盯着店主一双手,怎样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这份无声的安静,在这聋哑夫妻修补店里,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善意。无声,产生了一种默契。默契,传达着一份敬意。敬意,生成了一股力量,让人奋发向上的力量。
[南京]陈卫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6 06: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