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11月22日举行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介绍了《意见》的相关情况。
就《意见》出台背景与过程,汪学军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要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再造一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安徽贡献。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牵头起草了《意见》,经省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省委审定同意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意见》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保障和组织领导4个部分。
(一)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涉及2027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到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亿元以上产值目标。到2030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二)重点任务。即加快构建“九大体系”。
一是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支持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支持奶公牛犊育肥、奶牛繁殖肉用犊牛等饲养模式。
三是加快构建肉牛规模养殖体系。2024-2027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
四是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就地屠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
五是加快构建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
六是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县级和区域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难题。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七是加快构建肉牛疫病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加快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
八是加快构建肉牛融合发展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肉牛强镇强村。
九是加快构建肉牛数字赋能体系。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三)政策保障。共明确7个方面政策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运用省绿色食品产业主题母基金,支持肉牛产业大市成立区域子基金。鼓励市县根据实际设立肉牛产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推动设立肉牛特色农产品保险,建立政府部门、保险机构、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的保费调节机制。
二是强化金融服务。实施“政银担险”联动支牧。推动银行机构扩大“活牛贷”业务规模,开展肉牛养殖圈舍等设施抵押贷款。强化信用支持,推进“党建+信用”。加快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持保本微利原则进行风险定价,保持较低担保费率,为肉牛产业经营主体提供连带保证担保。
三是探索利用专项债支持。支持市、县(市、区)政府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建设一批符合发行使用政府专项债券条件的路、水、电、气、网、舍等设施齐备,收益能覆盖本息的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园区或小区。
四是做好用地保障。要求各地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肉牛产业加工项目集聚。坚持挖掘存量与用好增量并重,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拓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途径,创新使用点状供地等方式,优先保障肉牛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肉牛养殖。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重点项目服务清单,对符合政策条件的肉牛养殖项目,依法依规加快环评审批。
六是壮大人才队伍。强化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等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创新畜牧兽医人员职称评价机制,向服务基层一线人才倾斜。继续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依托省内高等院校,组建现代肉牛产业学院。
七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肉牛饲料饲草、良种繁育等环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开展肉牛精准化高效养殖及育种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制(修)订。探索开展“科技特派员(团)+企业+基地+合作社”等服务模式,积极引进肉牛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
(四)组织领导。从4个方面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组建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专班,相关市、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组建肉牛工作专班。建立省有关部门联系重点肉牛市、县制度,并将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
二是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成立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专家委员会,加大对肉牛养殖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
三是建立包保责任制。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由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大项目包保和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对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原则进行解决。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秸秆变肉”、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命名一批肉牛振兴示范县、肉牛发展强镇,适时通报表扬一批发展肉牛产业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做法、成功经验。
此外,《意见》还配套出台了《安徽省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0条政策》。汪学军表示,下一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肉牛10条”实施细则,对重点任务进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定期调度各地工作落实情况,加快推动安徽省省肉牛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12: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