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升级种植模式,下活“产业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25 16:1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升级种植模式,下活“产业棋”

石都庄村推行菌菜轮作、立体种养,让地里的收获更有确定性山风微凉,阳光煦暖。赤松茸撑开鲜艳的小伞,羊肚菌竞相拱出地面;芦笋青苗扰动光影,金蝉卵枝似枯实荣,黄精块茎土中扎根……近两年来,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石都庄村通过发展菌菜轮作、立体种养,全力培育产业振兴新动能。

“目前,在家的村民普遍年龄偏大,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不现实。”石都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舜平表示,升级种植模式是为了让留守的中老年村民有活干、能挣钱,也让农业生产的回报更有确定性。

传统产业面临新问题

3月12日,在石都庄村一处下卧式蔬菜大棚内,村民王芹和房翠玲正忙着采摘赤松茸。在明亮光影衬托下,赤松茸绽放的伞朵愈加鲜艳。

王舜平举起伞柄有小孩胳膊粗细的两朵赤松茸,面带微笑。“像这样品相的价格高,产量也不小。”他说,春节前村里的大棚赤松茸就已上市,前期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卖得不错;棚采可以持续三个月左右。

“现在每天能采二三十筐。”王芹今年52岁,之前就是在家伺候老的小的。自从她干上采摘赤松茸的活儿,既不影响照顾家里,还多了一块收入。按照她的说法,这个活儿干起来不累,挺适合中老年人。

早在1998年,石都庄村就尝试学习寿光模式,在当地率先发展冬暖式大棚,先后建成200多个蔬菜大棚。当年的拳头产品是西红柿,2018年还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最近几年,挣了钱的村民不少进城照顾孙辈,导致家中大棚逐渐荒废。而多年重茬连作,也对西红柿品质造成影响。很显然,石都庄村种植产业需要作出调整。

王舜平带领村“两委”成员先后赴安徽宿州、河北邢台以及菏泽单县等地考察学习。“最终,我们决定探索发展菌菜轮作种植模式,引进赤松茸和羊肚菌。”王舜平对记者说,食用菌种植劳动强度低、经济效益高、收入见效快,而且采收后的菌床营养成分高,可改善土壤环境,起到为蔬菜生长抑菌供养、抗重茬的作用。

敢想敢干解锁新发展

在山梁另一处,一间半卧式蔬菜大棚的入口更低矮些。小心翼翼弯腰而入,里面光线昏暗。待眼睛适应后,便见数千只白色的肥料包整齐摆放,躺在一道道土垄之上。

细细观瞧,发现土垄之上、土垄之间已经拱出无数灰头白秆的菌株,这便是王舜平珍视的羊肚菌了。因为羊肚菌不好种,所以他安排了专人每天小心地伺候着。目前来看,丰收在望,每亩产值预计可达10万元。

2023年,石都庄村通过“三资”清理收回土地300余亩,盘活原有大棚15个。其中,14个大棚种植羊肚菌、赤松茸,另有一个是芦笋育苗实验棚。

“菌菇种植关键在技术,体力付出没有那么多。”王舜平笑着说,“我们邀请潜心研究菌菇种植的刘春华老师担任技术顾问,街道上也安排农艺师刘波作为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

来到村头的一片白杨树林里,刘春华边走边看,不时提醒王舜平需要注意的管护问题。他拨开土垄表面,露出簇簇白色的菌丝,长势喜人。“这是我们在林下种植的赤松茸,目前有20亩。”王舜平介绍,林下赤松茸4月份就能上市,采摘可持续到9月份。

在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取得成功基础上,王舜平准备发动更多农户引种羊肚菌、赤松茸,结合丰富的西红柿种植经验,实现菌菜轮作、生态发展。他说:“搞食用菌还有一个好处,是能将秸秆充分利用起来。”

“将秸秆发酵处理后,用作赤松茸的肥料,每亩可消耗干料6吨左右。”石都庄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王怀水解释道,“秸秆露天堆放发酵15天,中间翻堆一次即可,也不算费力费工的活儿。”这样一来,村民们将秸秆卖给合作社,还能多少有点收入。

之前,他们就在赤松茸大棚里试验了套种芹菜,春节前卖了一季反季菜。“等这一季的赤松茸和羊肚菌收完,就该西红柿上场了。”王舜平盘算着。

芦笋金蝉黄精“三合一”

在选择发展菌菜轮作之初,王舜平最担心的就是销路问题。“菌菇属于鲜品,不及时销售出去就意味着损失。”站在自制的切片机前,他笑着进行演示,“一放一切,非常简单,累不着!”

合作社专门购置了烘干机,赤松茸伞柄切片后放入机器内烘干,10个小时后出干品。“愿意收购干品的客户不少,这下就解决了菌菇鲜品销售的后顾之忧。”王舜平说,发展乡村产业得按市场规律办,也要举一反三,大胆尝试。

石都庄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土地多为山岭薄地,但林地资源丰富。王舜平很清楚,单纯依靠大棚种植难以充分释放村庄存量资源的潜在价值,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宽敞明亮的芦笋育苗实验棚里,进门便见捆扎齐整的枯树枝排排挂。“这是金蝉卵枝,都是去年夏天从石都庄及周边村庄的树林里采集回来的。”王舜平介绍,通过仿自然孵化,今年5月中旬金蝉若虫出来后,可以将它们种到林下。

石都庄村现有集体林地三处,共计100多亩。目前林下养殖金蝉已经发展50多亩,计划2024年再追加五六十亩。据王舜平估计,林下养殖金蝉每亩纯收入可达七八千元。

不过,这还不是石都庄村产业升级的最大亮点。在这实验棚的入口处,展示牌上的几个大字或许点出了紧要处——芦笋金蝉。“芦笋根系发达,全部为肉质根,可为金蝉若虫提供充足的养分。”王怀水介绍,芦笋金蝉生长速度快,发育得个头更大。

2022年,合作社试种芦笋成功,并开展育苗;2023年,种植芦笋十几亩;2024年,将发展至三五十亩。“我们按照两米的行距种植芦笋,在其根部种金蝉若虫;行与行之间再种上喜阴湿的黄精,鸡头黄精。”王怀水介绍,“按照王书记的设想,一地三收能有效防范价格波动导致的市场风险。”

据王怀水考察,近年春季芦笋收购价在每斤10元左右,一季春笋每亩可创造产值万元左右;夏季的金蝉,每亩产值也在万元左右;到了秋季,黄精长得根茎肥壮饱满,又可带来每亩3万至5万元的产值。

“传统农业产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王舜平告诉记者,通过发展菌菜轮作、立体种养等农业模式,就是要形成产业新动能,让地里的收获更有确定性、乡亲们口袋里的钱更有保障。

3月13日,又一批黄精块茎运到了石都庄村,共计3700多斤。“预定的黄精种子,也在催我们去提货。”王怀水最近忙得不亦乐乎,“王书记这是领着我们在下一盘产业振兴的大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平谷区夏各庄镇举办“土特产”推介会
...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强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夏各庄镇党委书记李大杰介绍。下一步,夏各庄镇将以建设产业引领的浅山生态田园小城镇为目标,
2023-06-26 21:18:00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土地连片收益高
...合作社,破解这道全县面临的难题。高标准农田实现快速升级实现规模化种植,土地连片是关键。辛木村党支部副书记、土地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裴立河介绍,合作社由党员干部引领,带头入社,对
2024-06-01 06:15:00
赤松茸拓宽致富路
...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打造了塬圪塔村、阿庄村、金锁关村、何家坊村、水利村、胜利村等6个食用菌基地,年装袋量200万余袋,年总产量5000吨、
2024-05-22 05:00:00
金蝉成了“软黄金”
...蝉。上规模炎炎夏日,夜幕来临,菏泽市定陶区半堤镇曲庄村沙窝林场里灯光闪烁,人们三五成群,乘着习习凉风,正在为捉金蝉忙个不停。“我承包了沙窝林场的100多亩地,用来养殖金蝉。从
2023-07-11 15:33:00
“薯”光点亮甜蜜生活
...谷子、辣椒等产业,采取“连点成线、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通过“强龙头、创品牌、公司+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我们将继续做好特
2023-11-07 01:14:00
种下树枝 长出金蝉
...的发展新路子,引导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2024-04-10 09:13:00
鄄城农商银行使百姓地里钻出“金疙瘩”
...供不应求,林下金蝉养殖也成为了鄄城县部分乡镇的特色产业,“每年6月中旬开始出蝉,高峰期时,一晚上能出8千只左右,我们养殖的‘知了猴’销路非常好,每只能卖到1元至1.2元,除了
2023-09-13 16:35:00
种养结合走出致富新路径
...,走出平原地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利用“林业升级”开出“幸福花”。新驿镇充分把握用好耕地流出政策机遇,积极引导农民将低价值苗木转化为以观赏花卉、绿化美化为主的高价值苗木
2024-04-28 09:36:00
定陶区半堤镇畅通产业致富路
...对片区内的村庄人居环境、路域环境、产业布局进行提档升级,将乡村特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融入示范片区整体,打造个性品牌形象。做到既统一规划又突出特色,让每个村庄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2023-09-18 09:56: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