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向“新”疾进 动能澎湃
——从强省会战略目标看济南新未来之“新”(下)
济南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展高质量“双招双引”。大力实施“十大改革创新行动”,以改革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九大行动”,凝心聚力抓项目,出新招、出实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共建济青人才集聚平台……一路向“新”发展,济南动力十足。
济南是一座老城,有山有水,文化底蕴深厚,如今老城处处都有“新”故事。
百泉争涌,奔流不息,浸润着天下泉城;创新为要,奋斗不止,为强省会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新动能。济南在“城”长过程中,一路向“新”发展,大力实施“十大改革创新行动”,改革热度指数保持全国前列,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和韧性。
当前,济南全力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一幅未来之城的建设“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新赛道,跑得稳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
202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八部委联合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济南市正式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被赋予为国家探索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的重要使命。
自此,济南驶进了科创金融的新赛道,从起跑到领跑,一路跑得快,更跑得稳,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贡献了“济南路径”。
在过去一年多的创新实践中,济南敢想敢干、先行先试,健全直接融资体系,将企业上市补助由800万元提高至1000万元,实施上市后备资源培育“荷尖行动”,重点培育3年内能达到上市辅导标准的企业,为其提供各类要素、政策支持……在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加持下,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科创企业获贷率明显提高,融资渠道明显拓宽,创新主体实力明显增强。
4月13日至15日,2023济南科创金融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以“金融赋能 科创未来”为主题,聚焦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诚邀国内外政、产、学、研、金各界精英,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促进科创和金融产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论坛上,“海右”路演大厅正式启用,9个融资项目完成了“首秀”,济南中央商务区科创金融理事会揭牌,中泰证券与6家济南科创企业进行综合金融服务签约。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3中国城市科创金融指数,对全国36个金融中心城市从产品服务专业化程度、机构组织体系与治理能力、投资规模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等维度作指数化评判并作综合考评,其中济南多项指标排在前十位。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提升科技实力、释放创新活力,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尤其离不开金融的赋能和助力。接下来,济南还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科创金融改革这篇大文章做深做实做出成效,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举措,用得实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截至2022年,全市民营市场主体超过148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8%以上,民营涉税市场主体实现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占全市涉税市场主体营业收入的43%,民营经济是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而纵观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股份制”“互联网创业”……民营企业自带“创新基因”,创新精神也在民营企业家身上代代传承。2022年,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发布“2022年济南民营企业100强”及7个产业10强榜单。透过这份榜单,百强企业的有效发明专利合计1.2万件,企业研发人员1.87万人,研发投入合计114亿元。上榜企业中,有68家企业的关键技术来源于自主开发与研制,有45家在2021年推出了创新产品,其中22家企业的新产品营业收入占比超过50%。
创新力就是发展力,对于企业更是如此。近几年,济南在壮大民营经济上下功夫、出实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民营经济十大行动实施意见》《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评价方案》……推出建设民营经济诚信体系、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替民企发声、为民企服务,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陪伴企业翻山越岭。接下来,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的同时,今年还将启动济南市骨干民营企业攀登行动计划(2023-2025),建立培育库,细化培育措施,聚合资源要素,实施精准帮扶、重点培育,确保新培育年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1家,过50亿元企业2家,过3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5家。
此外,济南还将建立骨干民营企业培育库,拟入库企业投资活力强、发展后劲足,而且集中在创新实力强的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占全部项目的92.8%,从而有力拉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再加上政策叠加因素,势必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新机遇,谱新篇携手构建共赢生态圈
3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儒商大会召开,天下儒商、各界精英在济南共赴一场盛会。自2018年创办以来,儒商大会已成为山东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对于占据“主场”优势的济南来说,这是平台更是机遇。
大会期间,济南承办了第三届儒商大会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论坛,并现场进行了济南城市推介,用“诚挚邀请、真诚期望、郑重承诺”,向天下儒商发出“济南邀约”;举办重点招商项目精准对接会,精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定向邀约企业嘉宾、商协会负责人,现场进行精准对接;精心策划3条“游子看省城”考察路线,全方位展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2月初,济南“三团”齐发,赴日本、德国、中国香港开展洽谈;2月25日,浙鲁经济合作联络站、浙鲁招才引智联络站等“双招双引”平台在杭州揭牌;2月28日,选择山东跨国公司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济南进行了推介发言;4月17日,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德国拉开序幕,济南投资促进代表团赶赴德国参加“投资中国”启动仪式,并搭建“投资济南”展区,济南国际投资促进联络站(德国)也在博览会期间揭牌……
据悉,济南全年计划在境内外举办20场以上的招商推介活动,组织招商团出访10批次以上。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济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动能转换越发强劲,已经成为“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沃土。
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助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效、最直接、最便捷的手段。2022年8月,济南出台《关于开展招商引资“九大行动”的实施意见》,“一盘棋”大局分明、“走在前”目标明确、“谋创新”意识强烈。济南将今年定为“项目突破年”,强调更大力度做好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设提质赋能。
新平台,聚人气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而创新的根本恰恰在于人才。当下,国内高层次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背后是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能级跃升的双重体现。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句诗精彩诠释了济南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深厚底蕴。而在当代,济南更加惜才、爱才,一直把引才、留才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部署。连续多年,毕业季前夕,济南都会为在济大学生组织毕业典礼,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出席,以“泉城礼遇”欢迎大学生留在济南。
近年来,济南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从“选择济南 共赢济南”致天下英才的一封信,到最近深受全网好评的全国青年人才“大礼包”,以“大流量”赢得“大留量”,济南期盼贤能、渴求人才的信心和底气不言而喻。如今,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63万,形成了“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生动局面。2022年,济南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十大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全国第八、全省第一。
渴求人才、成就人才、留住人才,济南既有“真金白银”的硬实力,也有兼容并包的软实力,还有放眼世界的人才观。
3月23日上午,“海右人才”全媒体宣传平台上线,讲好济南人才故事,在全市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4月15日,“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2023年济南市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端招聘会举行,活动现场同步启动发布了招才引智“云平台”。
4月21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二批青年人才优惠政策,这次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山东省会大剧院等单位,一起为广大青年人才送上一份专属的“泉城礼遇”,从“吃、住、行、游、娱”的“随身小事”,到求职就业的“人生大事”,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接纳人才,拥抱未来。济南正千方百计搭建广阔舞台,请人才站“C位”、唱主角,强省会“新”图景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报记者陈心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4 13: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