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唐高宗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被人忽略的人物。
这也难怪,他之前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之后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夹在两人中间,的确很难被认记住。而且因为女皇武则天,高宗还经常被人贴上“昏庸”的标签,没有他的纵容,武则天不会轻而易举把李唐的江山变成武周。
不过,很少人知道,唐高宗继承了太宗遗志,开创了“永徽之治”。他在位期间,平突厥,灭高句丽,定百济,将唐王朝的版图扩张到极致。用昏庸来形容唐高宗是不公正的,他性格上是有明显的弱点,但一点儿也不糊涂。他能在复杂的朝局中,建立起自己的执政团队,将大权收归到自己手中,政治手腕可见一斑。
高宗只是在对待皇后武则天的态度上有些懦弱,首鼠两端,致使武氏掌权,尾大不掉。唐高宗的执政时期可以以公元660年为界,前十年,他锐意革新,与掌权的顽固派斗争,取得胜利;后二十多年,因为身体每况愈下,不得不把一部分权力分享给武则天。那么我们不禁好奇:高宗执政的前十年,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打击顽固派、推进改革呢?
为了让政权平稳过渡,唐太宗临死前选了一批托孤大臣,他们是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高季辅
和
李绩
。
在太宗看来,这批老臣都是随自己出生入死打过来的老弟兄,由他们辅佐少年天子,可保大唐万年。
少年天子李治却不这么看,这些老臣在太宗面前唯命是从,但在他面前则是铁板一块,
很快掌控了朝政。
高宗处于“垂拱而治”的状态,真成了孤家寡人。没有皇帝能容忍大权旁落,更何况当时的李治还是个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代表了“关陇贵族”的利益。
高宗登基初期的宰相班子,除了李
绩
外,其他六人
(于志宁、宇文杰、柳奭、韩瑷、崔敦礼、来济)均出自关陇集团,他们
只听命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
永徽五年(654),高宗对群下说:“先帝在的时候,五品以上的官员经常上书论事,或者当面陈情,或者驳回上司的批文。为什么到今天没有这样的情况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话了?”很明显,高宗已经发现朝堂之上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褚遂良则搪塞说:“没有人提意见,说明吏治清明,天下太平。陛下垂拱而治即可。”犹如哄小孩一般,没有把高宗放在眼里。
唐高宗想要夺权,首
先
就要寻找盟友。环顾四周,他能信得过的只有
李绩
和武昭仪。
武昭仪是像蛇一样的女子。刚入宫时,她还是唐太宗的女人,地位很低,但很快勾搭上了太子李治,两人有了肌肤之亲。擅长“长线投资”的她,把宝压在了下一代皇帝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李治登基称帝,武昭仪立刻从感业寺被接了出来,光明正大地成了高宗的昭仪。
这样的女人不可能安于在后宫当一名昭仪,
她的目标是母仪天下,做皇后。
被“蛇精”魅惑的高宗经不住武昭仪的哀求,起了换皇后的心思。他的原配皇后是太宗选的王皇后,两人毫无感情基础,结婚多年甚至连一儿半女也没有。唐高宗便打算以“无后”为由休了她。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后乃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岂是平常百姓家离婚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旗帜鲜明地反对此举
,满朝文武随声附和,高宗一筹莫展。有近臣建议高宗打感情牌,私下去找他的舅舅长孙无忌。高宗与武昭仪一起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亲自去拜访长孙无忌。在酒席上,为了讨好他,高宗还封了他三个儿子为侯,可谓给足了人情。而酒席散后,长孙无忌光收钱不办事,对换皇后一事默不作声,消极反抗。
直颜犯谏的是
褚遂良
。在御前会议上,褚遂良义愤填膺地说:“陛下想换皇后可以理解,但为什么偏偏选择出身低微的武氏?”说完,
伏身叩头,直到流血
。唐高宗惊得一句话说不出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臣,血溅皇宫,实在骇人听闻。而坐在龙椅帘幕后面的武昭仪听出了话外之音,褚遂良在嘲讽她出生低贱是个商人的女儿,没有关陇贵族的高贵血液。
一个高亢而尖锐的声音从帘幕后传了出来:“来人啊,把这个狗东西拉下去砍了!”高宗在武昭仪的怒吼声中醒了过来,褚遂良这是在赤裸裸地威胁皇帝,挑战皇权。高宗命令御林军把他拖了出去。一旁的长孙无忌知道,这下麻烦大了,忙叩头向高宗求情,老实人要发起火来十头牛都拉不住。
原本占了上风的
关陇集团
被褚遂良这么一闹,立马陷入了被动。
首先唱反调的是历史学家许敬宗。
此人从隋末农民起义时就投靠了李世民,算得上是根正苗红,但因为他是杭州人,跟关陇贵族不是一路,所以唐朝开国后没能进入核心权力圈,长期在外围打转,由于写得一手好文章,被任命为著作郎,负责记录唐朝历史。
唐高宗继位后,长期被关陇贵族打压的许敬宗迎来了转机,高宗特意提拔他做礼部尚书,授予其实权。有了高宗的垂青,许敬宗自然经常帮着皇帝讲话,支持换皇后,并四处奔走、大造舆论:“老农民多收了两斗麦子有了钱都想换个老婆,更何况天子呢?”
如果许敬宗是为
“
换后
”
在外围造势,那么李义府就是公开挑战长孙无忌、褚遂良一党。
要真把换后的事情办成,还需更有力的人支持才行,这人就是一直称病不朝的元老派人物
李绩
。
为了获得支持,高宗亲自来探望李绩,向他表达了对长孙无忌和者遂良无礼行为的不满,并询问他对“换后”的意见。
李
绩
很老到地答了一句:
“
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
一语点醒梦中人。
李绩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跟谁结婚是皇帝的私事,为什么要上升政治层面出来讨论?二是我李绩也是外人,对这事没有意见,皇上你怎么决定,我都支持。李绩这句不是表态的表态,让高宗势力大增,
现在支持换皇后的文有许
敬
宗、李义府,武有李绩,加上褚遂良在殿上的一番胡闹,胜利的天平倒向武则天。
永徽六年(65)十月,持续了近一年的“换后”政潮结束,唐高宗正式下诏立武则天为新皇后,王皇后废为庶人,家人流放岭南。跟着一起倒霉的还有储遂良,这位伟大的书法家在武则天授意下被一贬再贬,从长安到桂州,又从桂州到越南,最后客死异乡。4年后,长孙无忌被诬谋反,被皇帝赐死,就此大权回到高宗手中。
斗倒了元老派兼关陇集团的领袖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后,唐高宗找到了做皇帝的感觉,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相继拜相,加上长袖善舞的武则天,高宗朝的政治格局基本划定。
显庆五年(660),
高宗患上了风疾
(疑似高血压),经常头晕目眩,严重时,目不能视。此时他才32岁,正值壮年,刚到手的权力交给别人又不放心,万一再出个褚遂良怎么办?
恰巧,高宗身
边有个能力极强的皇后
。
两人经历千辛万苦才斗倒元老派,是夫妻兼政治盟友,把权力暂时交给她是最好的选择。
从660年到665年,唐军横扫天下。苏定方攻灭西突厥和百济;薛仁贵大败高句丽;刘仁轨重挫渡海而来的倭寇,日本人被收拾得服服贴贴,开始派遣唐使潜心学习中华文化;西边的铁勒、龟兹、疏勒等国相继平定。
乾封元年(66),80多岁的李
绩
再次跨上战马,出兵辽东,
趁着高句丽内乱,一举灭国,完成了连
“
战神
”
唐太宗都未完成的伟业。同年,唐高宗携武则天一同前往泰山封禅,
敬告天地,彰显大唐取得的宏图霸业。要知道中国两千年的帝国史上,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个人举行过封禅,这是对帝国伟业最高的肯定。
有人说,这些功劳不能记在高宗身上,其背后是掌据实权的武则天。此言差矣,唐高宗身体不好,不代表他不理朝政,病情缓解时,他仍然力为,
他和武则天的关系是政治盟友。
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不敢放肆,她做的事情如后面提到的废太子,都符合夫妻二人的共同利益。
高宗不想杀的人,武则天也杀不掉,
比如废后的哥哥王方翼对高宗忠心耿耿,一直在外带兵打仗,立了不少军功。陈寅恪先生曾指出,高宗朝时期正是我国中古社会开始革新的关键时代,“开启后数百年以至一千年之后界局”。放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来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一方面,科举制度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进士们如李义府开始参与朝政,向关陇贵族夺权;另一方面,唐朝疆域扩展到空前规模,府兵制变得越来越不适用,均田制也因人口的膨胀难以推行,时代呼唤一次大变革。
结语
这些沉重的任务使身体欠佳的高宗难以承受,只能留给后来的武则天和唐玄宗。高宗撩开了盛唐大幕的一角,新时代即将来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1 15:45:3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