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龙里县
做强“文旅+”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布依族群众用悠扬的山歌迎八方来客
本报讯 (安全超 ) 近年来,龙里县把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作为凝心聚魂、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举措,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依托公共文化阵地,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乡村文化礼堂、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阵地,组织开展平坡苗族绘画、印苗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课堂以及红色文化体验、经典诵读等活动。在广场—公园—移民搬迁社区—园区企业—学校—交通要道等点位,通过文化融入、景观小品、宣传标语等形式,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示范廊带,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唱响新时代文化主旋律,民族团结之花尽情绽放。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特色民族文化资源,着眼于讲好“龙里县民族团结故事”,办好草原“跳月”、果里“跳洞”、孔雀寨“七夕”情歌节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积极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大宛其的春天》获首届贵州省文学奖,电影剧本《生生长流》获2022年度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大宛其的春天》《罅隙》《龙乡水里·贵秀》分获黔南州首届文艺创作贡献奖文学类一等奖、三等奖和戏剧类三等奖。充分展示了全县各族儿女共谱民族团结曲,共唱龙里和谐歌,和睦融洽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强民族团结进步主心骨。以“山歌伴飞新思想”“黔韵说唱”“画说新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为平台,打造“唱、讲、演、赛、画、展”六个宣讲品牌,在各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互鉴交融,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持续举办“龙跃黔中”广场文化活动、“山歌伴飞新思想·比武引领新风尚”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及“三下乡”“戏曲进乡村”“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文体活动,免费开放“两馆一站”,建设乡村文化礼堂,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
赓续传承,让历史说话、文物发声,铸牢“四个共同”。建立完善民间艺人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机制和数据库,实施民族古籍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挖掘传承保护平坡苗画、哪嗙印苗刺绣、大岩布依族根雕、摆省果乐、走马布依八音坐唱等,对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创新转化和数字化保护。截至目前,共培养省州级非遗传承人11人,成功申报非遗保护项目21项,其中省级非遗项目8项、州级项目13项,通过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下去,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独特魅力和风采。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建各族群众“三交”平台。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把景区打造成引领各族群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动平台,各族群众旅游休闲、康体养生、文化体验的目的地,宣传中华民族文化、聚合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展现民风民俗的共有精神家园。做深做实“旅游+”文章,补齐“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融合业态短板,形成更多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类型客户群体,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着力打造金溪、大岩、观音、走马等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年均吸引游客6万余人,旅游收入200余万元。全县A级景区10家,2023年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5.87万人次,同比增长64.44%,有效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7 1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