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穿过普安县青山镇歹苏村黄家坝组的灌木丛,一道宽约30米的黑黝黝洞口骤然出现在山壁间——这就是当地人敬畏又好奇的“黑洞”,也是歹苏村自然文化宝藏的缩影。在这片东高西低的土地上,除了千年历史印记,更有溶洞藏奇、水库映绿、林海涌翠的自然诗篇,这些馈赠不仅滋养着村民生活,更成为村落发展文化旅游的底气。
歹苏村庄
洞穴双绝:黑洞与三门洞的千年谜团
歹苏村的黑洞与三门洞相距不足250米,通过暗河相连,洞内的军事遗迹、熬硝灶与传说,让每一次探秘都充满惊喜。
黑洞:“一夫当关”的军事溶洞
黑洞因洞口朝西、常年幽暗得名,走进洞内却别有洞天。洞口宽30米、高12米,刚入洞就能看到一道石块砌成的军事防护墙,墙高2米、厚1米,设有巡逻平台与射孔,角度正对洞口,妥妥的“一夫当关”之势。
穿过防护墙,洞内空间骤然开阔,可容上千人活动。洞顶有三个天窗,最高达60米,阳光洒下形成斑驳光影,既通风又照明。洞壁上,钟乳石、石笋、石柱千姿百态:有的似仙女裙摆飘逸,有的如猛虎气势汹汹,经过千万年水滴冲刷,表面光滑如玉。
更引人好奇的是“景大爷传说”:战乱时期,不满官府压迫的景大爷聚众造反,以黑洞为根据地,带领众人修建防护墙,多次击退围剿。可后来他与手下突然消失,有人说去了云南,有人说遭官府迫害,谜团至今未解,只留防护墙与天窗等待探寻。
三门洞:“万人洞厅”里的熬硝记忆
三门洞因三个洞口遥遥相望得名,从南洞口进入,首先撞见“岩溶博物馆”:洞壁布满石林、石牙、石幔,有的像层层梯田,有的似波浪翻滚,洞厅深处的“美人石”高3米,形似出浴美人,形态动人。
往里走,“万人洞厅”豁然开朗,地面平坦可容万人活动,洞顶圆形天窗洒下阳光,照亮整个空间。角落里,几块石头砌的“熬硝灶”格外显眼,灶膛直径1米,灶边还留着堆放硝土的平台——明清时期,村民在此采集硝土熬硝,一部分制火药护村寨,一部分当肥料肥农田,灶膛里的黑色烟灰,是当年劳作的痕迹。
洞厅深处还有一道防护墙,墙下密布三道防线,长50多米,石阶连平台,设施比黑洞更复杂。没人知道这些防线建于何时、为谁而建,只留下满墙凿痕,诉说着未知的过往。距出洞口不远处的石穴里,还能看到陶罐碎片,据说是前人榨菜油的地方,黑暗中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的劳作声。
山水画卷:幸福水库与万亩林海的馈赠
溶洞是地下奇观,幸福水库与万亩林海则是地上美景,勾勒出歹苏村的生态底色。
歹苏幸福水库
幸福水库:“一库清水”润万家
幸福水库是普安县3座小(1)型水库之一,1958年开工、1988年竣工验收,总库容860.6万立方米,如今是青山镇、雪浦乡、新店乡5万多人的饮用水源,还灌溉着27287亩农田。
清晨的水库最美,薄雾笼罩水面如白纱,远山若隐若现;太阳升起后,波光粼粼似撒金,均质土坝高31.5米、长192米,站在坝顶远眺,23公里干渠与39公里支渠像银色丝带,穿过田野延伸至各村寨,将“幸福之水”送进家家户户。
如今水库边的“幸福度假村”正在规划,未来将建观景台、步道与农家乐,游客可以钓鱼、露营、品水库鱼,灌溉渠道也将打造成“水上游线”,乘船就能欣赏田园风光。每到春天,水库边映山红盛开,红花海、绿林海与蓝湖水相映,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
万亩林海:“绿色银行”里的宝藏
歹苏村仅杉木林就有上万亩,主要分布在野鹿寨组、箐门口组一带,平均海拔1723米,湿润气候让杉木笔直高达20多米,枝叶茂密如绿色隧道。走进林海,杉木清香扑鼻,负氧离子满溢,夏天来此乘凉,暑气瞬间消散。
万亩杉木一角
除了杉木,林海中还有楸树、松树与经果林:楸树木材坚硬,是做家具的好料;松树产松子可食可榨油;经果林里的核桃、板栗、杨梅、猕猴桃,一到秋天就挂满枝头,村民背着竹篓采摘,孩子们在树下追逐,笑声回荡林间。
林海还是“野生动物乐园”,竹溜在竹林穿梭,箐鸡、野鸡林间飞翔,雨季还会长出青苔菌、红菌、鸡枞菌——箐门口组、坝上组的鸡枞菌最出名,味道鲜美且“窝”固定,找到一个窝,年年都能采到。如今村里规划“森林步道”,游客可以徒步探秘、采摘野果,林海的“绿色价值”正被重新挖掘。
自然馈赠:从野生药材到文旅伏笔
歹苏村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8℃,加上茂密森林,成了天麻、茯苓的“生长天堂”。这里的乌红杂交天麻,天麻素含量达1.32%,高于其他地区,深受市场青睐。
歹苏村茯苓生产
早年村民采挖野生天麻,难度大且破坏生态。2019年,青山镇引进贵州雄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村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流转4000余亩林地种植天麻。2021年试种100多亩见效,2024年采收鲜天麻80万斤,产值约2000万元,通过订单销往多地。
现在的天麻基地成了“文旅打卡点”:游客可参观科普区,了解天麻生长周期与药用价值;还能体验采挖,亲手挖出白白胖胖的天麻,现场加工成天麻片、天麻粉;基地还推出天麻炖鸡、天麻炒肉等美食,让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茯苓、工业辣椒基地也跟进,推出“茯苓饼制作体验”“辣椒采摘节”,让自然馈赠变成可参与的文旅项目。
在下一篇中,我们将走进歹苏村的乡风民俗,看春节汤圆、清明黄米饭里的乡愁,以及这些习俗如何与文旅融合,让村落成为“有温度的旅游目的地”。通讯员:匡维明 戴胜 张增敏
一审:罗玉时
二审:秦丽
三审:金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