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通讯员 韩要赐 青岛报道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科学制定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解决方案,系统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煤矿区的生态环境,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深入探寻黄河流域矿区生态治理现状,书写新时代青年学子担当答案,近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在学校(院)各级团委的支持下,以2023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借助山东科技大学平台,积极联系黄河流域沿岸矿山企业,与企业高层和技术人员深入探讨,走矿区、访实地、沿黄河、留足迹。
团队以黄河源头及黄河沿岸矿区各大生产矿井作为实践地点,规划出“青岛(山东)——西宁(青海)——巴颜喀拉山(青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国能神东大柳塔煤矿(陕西)——陕西煤业化工红柳林煤矿(陕西)——山西未来能源化工金鸡滩煤矿(陕西)——山西鲁能上榆林煤矿(山西)——国能神东保德煤矿(山西)——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邱集煤矿(山东)——山东能源鲁西矿业白庄煤矿(山东)——青岛(山东)”实践路线,按照“上游-中游-下游”分区调研,实地走访黄河沿岸矿区生态环境,探索治理保护思路,寻求企业生态保护担当,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自8月8日起,制定实践方案,发送调研函,走访8省17市,8省17市,行程14680余公里,实地走访了8家大型能源集团,42对生产矿井,调研图片、视频等资料1800余张,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篇,相关报道多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为探寻黄河沿岸矿区生态保护真实情况,为国家能源保障体系添砖加瓦。
在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矿、大柳塔煤矿调研时,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与煤矿企业相关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展开座谈。煤矿企业相关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国家能源集团以‘两山’理念指导实践活动,全面谋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集团系统将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切实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切实改进作风、真抓实干,按照标准抓好责任落实,全面推进国家能源集团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更上新台阶。”
随后,团队成员在相关人员陪同下,一同领略了“世界第一采煤工作面”的气势磅礴。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我国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园区。一大批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基烯烃“超级工程”在此落地,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基烯烃生产基地,与榆林、鄂尔多斯共同构成国家能源“金三角”。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团队也看到了新时代能源企业的新时代担当,团队与企业展开座谈,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时代能源行业转型展开讨论,宁东能源相关人员介绍:“宁东能源正在建立新的优势,就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以替代煤,实现煤化工产业降耗减碳。”
在黄河下游地区,团队前往山东德州,山东能源集团新矿集团邱集煤矿,并与煤矿负责人展开座谈。就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方法与技术问题展开讨论,邱集煤矿塌陷地治理负责人表示:“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在开采中造成不小影响,新时代矿山企业要坚持绿色发展、有机治理,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采取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的方针,承担起新时代煤矿企业职责,在保证国家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处理好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
活动期间,团队在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下得知。当地因地制宜,采用黄河泥沙复垦法治理当地生态。一方面,治理选用黄河泥沙与表土填充复垦方式,变废为宝,解决了黄河清淤工程泥沙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实验表明,黄河泥沙治理法效果显著,目前已成功治理塌陷地数百亩,治理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矿区塌陷区已完成土地复垦工程约70%,复垦率达80%以上。
当地治理技术以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院士、武强院士等团队为技术支持,逐步探索升级,寻求更为高效的治理方法。
在这次宝贵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调研中,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深入了解并探索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寻求有益的建议和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专家的深入交流,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保护黄河流域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更加明白了学习采矿工程的深远意义和远大责任,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国家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添砖加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出青年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