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湖晚报
40年,他一直做着一件有益的小事
乡镇干部朱月祥捐万册书籍护苗成长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日前,秀洲区王江泾镇关工委副主任朱月祥驱车来到嘉兴市区建国路新华书店。像往年学雷锋日前的那个时段一样,通过微信,3位营业员已经按朱月祥前一天的要求,精心挑选了适合小学年龄段孩子的各种读物,结账、捆扎、打包、帮助拎到后备箱。半个多小时后,闻川小学大门口,10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整齐排列,从朱月祥手中接过精美的书籍,合影留念。
朱月祥从20岁开始捐书,迄今40年,捐赠总数近10000册,捐书款项从最早的70多元,到现在的每年6000多元。
“捐捐”细流
护苗快乐成长
因为家境贫寒,15岁时,朱月祥就开始打工谋生计。
虽然15岁就告别了学校,但几十年来他从未放弃过业余培训和刻苦学习,他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984年,他连续写了3年入团申请书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是在那一年,他打定主意,要为这个社会做一件自己一辈子能做到的、有意义的小事。
当年3月,20岁的他告别了在嘉兴三塔水泥厂的工作,来到原郊区八字乡长安村担任编外干部,任村农业技术植保员。
3月正逢学雷锋月,一路上农村的高音喇叭经常播放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他当时就想,能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像雷锋那样做一点好事呢?思来想去,当年的3月5日,他在新塍镇人民路上的新华书店用积攒下来的70多元买了文具和课外书,送到他曾经就读的八字乡长安小学。40年前的70多元,对任何一个人、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款项,那时孩子们捧着他送去的书籍爱不释手的情景,他至今仍历历在目。
一开始,他每年儿童节会为母校送上一批书籍。2000年9月,他调至王江泾镇工作,2001年3月5日,他确定了第二个捐书学校——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现秀洲区闻川小学),从此前的每年捐书给母校,变成两所学校一起捐。
“我平时生活节俭,每年从自己的工资里留出一部分作为‘捐书基金’,一年两次为孩子们买课外书,每年的学雷锋日到王江泾镇中心小学(现秀洲区闻川小学),六一儿童节到新塍镇母校——现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八字校区,把散发着油墨香的图书送到孩子们手中。”这已是他40年来雷打不动的“常规动作”。
几十年来,从八字小学走出去的学生,都知道有一个年年捐书的“朱叔叔”,他也被两镇干部亲切地称为“送书干部”。八字小学图书馆专门刻了一方“朱月祥送”的印章,凡是他送去的课外书籍,都会盖上这枚印章。2018年,王江泾镇中心小学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朱月祥爱心书吧”。2021年,磻溪教育集团八字校区重新装修时布置了“朱月祥爱心书屋”。
“暖暖”爱心
践行初心之路
1995年3月,朱月祥开启了他的助学、助困公益事业。
通过上级团委组织发起的“希望工程”,他结对了浙南山区泰顺县一所小学的学生陶孟利,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每学期给他寄钱,写信鼓励他完成学业。后来,泰顺县民政局负责人打电话来恳请不要再寄钱了,陶孟利本人及家人也来信感谢,邀请他带上家人去山里呼吸新鲜空气。“几十年过去了,说实话我真想去山里走一走看一看,但由于工作繁忙,至今还没去成。”朱月祥说。
2000年6月1日,他在家人的支持和陪同下把一辆中巴车捐赠给了“中国儿童画的摇篮”——原洛东乡中心小学,作为学生们文体活动的专用接送车。
2016年6月初,他加入了秀洲区红十字会志愿者队伍。除了每年定期捐书,朱月祥还热心于公益活动,近年来,已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00多次,受益青少年达3000多名。2017年,在秀洲区红十字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他被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
“我做了一点点小事,但党和政府给了我很多荣誉,很惭愧。”朱月祥常对人这样说。他先后被评为“南湖俊杰”“少先队事业功臣”“嘉兴市优秀校外辅导员”“嘉兴市道德讲堂优秀宣讲员”“秀洲区身边感动人物”“秀洲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秀洲区优秀共产党员”等。
“我将不负组织对我的期望,在平淡的人生中挖掘一处处美好,继续关心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朱月祥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0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