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聊城日报
■ 孙殿镔
1993年9月,在我任教的第一所小学许营小学,我初次与《聊城日报》谋面,国际国内新闻、本地重要活动、聊城风俗文化……它打开了我在偏僻小乡镇看世界、看城市的一个窗口。
在信息相对落后和闭塞的年代,这个窗口是非常珍贵的。至今难忘的是《聊城日报》关于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报道,我借此首次接触到世界第一大运动,至此,我才知道有那么扣人心弦的比赛,有那么个性鲜明的球星;才知道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文化。足球,成为我钟爱一生的爱好,即是拜《聊城日报》所赐。
最重要的是,《聊城日报》副刊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是我身处文化沙漠的精神美味。内心仍是文学青年、外表尽量掩饰这点的我几乎用膜拜的眼神看着那些文章,看着《聊城日报》。那时,我只是看着,却没有亲近。
1996年9月,我调到城区北顺小学,开始了专业方面的成长与进步,我从学校的讲台一直登上了全国教研活动的讲台。与此同时,我的文学梦开始开花结果。进入21世纪,勤于笔耕的我时常有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我也第一次向《聊城日报》副刊投稿,两三次尝试之后,我写祖父的一篇文章很幸运地发表了。望着散发纸墨香的报纸上自己的文字,很是欣喜,终于与心目中的文化高峰有亲密接触与互动了。
接下来,却是一段疏离的时间。随着网络的普及,《聊城日报》近在手边,眼睛却总是盯着大屏幕、小屏幕。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考验,报社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近年来,它又慢慢地重回我的视野,我惊喜地发现它那华丽的转身和美丽的蜕变——贴近普通人生活,增强了服务性;褒奖身边优秀的水城人,传播着正能量;宣传聊城本土文化,突出了地域性;开发数字报,拓宽传播渠道;我最喜欢的副刊更关注水城时光和百姓喜怒哀乐,弥漫着烟火气……这样的惊喜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不断在眼前闪现。我还接触过日报社的记者、编辑等,他们都拥有自然散发的书卷气、严谨细致的认真劲儿,从欣赏到熟悉,我与其中几位还成为平时交往不多却非常知心的朋友。
有一个真实的指标。我爱浏览报纸,将其中感觉有价值的留存下来,与同事们、孩子们分享,感觉无用的则置于旧纸堆。近年来,翻翻这页,看看那页,《聊城日报》哪一张都让我难以割舍。《聊城日报》用自己的进取与提升重新博得了眼球、赢得了地位。
谢谢报社,为水城创造了一座高峰,不仅仅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标杆,更是与时俱进、君子日新的典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