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都市报
女孩毕业档案被母亲私拆后崩溃
密不透风的爱 对孩子是伤害
前些天,网上有条热搜备受关注:女儿因妈妈私拆档案袋被气哭。不少网友看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一阵唏嘘。画面中的妈妈,最初把女儿的档案袋私自拆开,被女儿大吼后,又起意拍下视频发在网上,想让网民“教育”下不尊重长辈的女儿。可事态走向,却不似妈妈期待那般,反而净是谴责她的声音:“这种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这妈毫无边界感。”“妈妈的无知,可能导致孩子无学可上。”眼看舆论愈演愈烈,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这位妈妈才发文道了歉,并找相关部门重新封印了档案,才让女儿“有学可上”。 事后,不少父母也开始反思:私自窥探孩子的隐私,到底是爱,还是伤害呢?对此,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指出:距离产生美,若是亲子距离太近,反而会刺痛彼此。就像学者李雪说的:“只有父母边界清晰,育儿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密不透风的爱,对孩子是伤害;恰到好处的爱,才是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越界”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共生绞杀” 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在“分离-个体化”理论中曾提出:生命的成长,就是和母亲从融合到分离的过程。而健康的“共生关系”,只存在于孩子半岁以前。在这之后,亲子的分化便拉开序幕。父母的事无巨细,也会演变成一种“共生绞杀”。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带母上学”的学霸杨元元?名校毕业后,她本该有大好前程,却在青春正好时突然离世。有网友为她感到不值,原因在于她有一个“不离不弃”的母亲。自她考上大学后,母亲就毅然辞职,跟着女儿去“享福”。之后不顾校方制度,拖着行李搬进了学生宿舍,与女儿挤在一张床上。四年时光,杨元元没有任何隐私而言,母亲还强调是女儿依赖自己。越界的爱,窒息又让人无力反抗。她考上北大自费生,却被母亲以学费太贵为由拒绝就读;本可以去西北大学工作,因母亲嫌弃西北又穷又偏而放弃机会;后又考上几个地方的公务员,也被母亲以各种理由拦下。拥有数次选择的机会,却又数次向母亲妥协,这是杨元元的无奈,也是她与母亲“依赖共生”的悲剧。直至她考上海事大学研究生后,不堪母亲再次“监视”自己,才走上了绝路。 有人说:“她从未放弃过奋斗,却在曙光将现时谜一样退场了。”言语间不失惋惜,但这何尝不是母女共生的关系让她失去了独立发展的人生呢?孩子的问题,也是父母的问题。以前觉得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会离他们近一点,于是开始“翻书包”“看日记”,美其名曰是“关心孩子”,最终却演变成了“拉锯战”。想起一句话说:“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合格的父母,能给予,也懂放手。凡事不越界,才能给予孩子该有的人生。 父母的边界,影响孩子的世界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你妈觉得你冷,你就该穿毛衣;你妈觉得你吃得少,你就不该离开饭桌。”乍一听,还挺好笑的。但这幽默背后,却隐藏着父母的“侵入”和强势,也意味着他们无法认同孩子心理的独立与分离。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是“边界溶解”。 结合现实生活去解读,就会发现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通病:看不见孩子的需求,又希望他们成为人中龙凤。长此以往,父母在自我感动,孩子却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之前看过一档名为《少年说》的综艺,节目中一名初中女生对妈妈的喊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有条理的人。”开场的一句话,让人立马代入“她或许很幸福”的情景。可真相却不尽然,因为女孩接着罗列的种种“规章制度”,实属严格。每逢暑假,她的学习与生活节奏,就会被妈妈用一张表格精确到“每时每分”:几点用餐、睡觉、完成作业、上厕所……生活日常,全在妈妈的掌控中。必须要严格执行的窒息感袭来时,女孩试图向妈妈请求:“能不能别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我想有自己的时间。”可为人母,只是用长辈的经验正确为由,道出一句“这是妈妈应该做的”,以此对孩子紧逼。女孩听到回复后,对妈妈不再期待,只剩失落。 由此不难看出,父母的“为你好”,大多以自身阅历为基石,灌输给孩子。而如此一来,孩子再难拥有新想法、新观念,只能循规蹈矩地生活在象牙塔中。比如,一纸被篡改的志愿书,一次阻止远行工作的建议,一段被强行干涉的姻缘……父母这些“亲密无间”的爱,却成了孩子的遗憾。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孩子也有自己的人生。父母保持边界,孩子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最好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 最近育儿综艺《爸爸当家2》开播,看了全职爸爸肖杰的教育方式后,很受启发。在一次父子交心时,儿子锁锁提出想买一双篮球鞋,肖杰没有立马答应,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战术”:想要篮球鞋可以,但街舞动作得过关后,再做决定。锁锁听到老爸的条件时,先是叹气,后想起心爱物,还是斗志满满地开始表演。但遗憾的是,由于多天没有练习,他没能通过爸爸的考核,只能择日“再战”。 自此,一心想着篮球鞋的锁锁,晚上都在监控下的走廊里练习舞蹈,等动作熟练后,便主动让爸爸考核。但一场完美的表演下来,虽然收获了表扬,爸爸却告诉他:“如果你篮球打得好,那说明你是认真的,才能拥有球鞋。”而考核过程就是:父子之间来一场篮球赛一决高下,赢了就有篮球鞋。在“我要得到”的动力驱使下,锁锁应下这个要求,第二天就叫了几个同学和自己组队,与爸爸对抗。三局锁锁只赢了一局,败下阵来后,一直闷闷不乐。可在这场比赛中,可以明显看到:肖杰并没有用尽全力,他想让孩子赢。还在儿子情绪低落时,第一时间沟通:“一件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你努力了,所以篮球鞋已经放在门口了。”如愿得到篮球鞋后,锁锁也从中明白:想得到什么,要靠自己的努力。毕竟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很难珍惜。 为人父母,不强势拒绝孩子,也不对他们有求必应,适当满足,而不是尽力满足,才能保持恰到好处的边界。就像肖杰一样,本可以直接把球鞋送给孩子,但他选择设置关卡,让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悟出道理。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教育呢?教育方式有很多种,父母不只是倾尽所有,才能强势管教孩子,还可以言传身教,与他们互动。在不突破亲子边界的前提下,让孩子知父母不易、懂父母之爱,这才是最稳妥的教育。 有人说:“缺乏边界感的父母,爱得越深,孩子越受伤。”父母的爱就像一团火焰,隔得太近,会灼伤孩子;隔得太远,会冷落孩子。最好的爱,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控制、不放任,还他们自由的空间。如此,父母才能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学会独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9 17: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