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22年间照顾1200多位老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8 00: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海西晨报

22年间照顾1200多位老人

“姐妹花”林月珍林月娇用爱心细心耐心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22年间照顾1200多位老人

林月珍(右一)、林月娇(左一)和老人们开心地交谈。

22年间照顾1200多位老人

林月珍(左)、林月娇(右)一起合影。

22年间照顾1200多位老人

老人待林月娇如亲人。

晨报记者 林爱玲

“阿娇,你怎么瘦了?”昨日下午,在开元街道后江埭路定安养老院里,年过九旬的张鹭恩阿婆坐在轮椅上,双手捧着林月娇的脸,含含糊糊地说着。

前几天,因为腰伤理疗,林月娇短暂地休养了两三天。几天不见,养老院的老人都想她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定安养老院,温馨感人的场景时时可见。2002年,来自龙海的林月娇在厦门定安养老院开启养老事业,一两年后林月娇的姐姐林月珍也加入其中。从双十年华到不惑之年,22年间,她们一起照顾了1200多位老人。许多老人在她们的陪伴下,体面、安详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齐心协力

撑起定安养老院22年

午饭时分,走进定安养老院一楼大厅,记者第一眼就看见了正在给老人喂饭的林月珍。她围着围巾,戴着袖套,头发在脑后低低地挽成一个圆髻,笑容可掬地坐在老人中间,给这个老人喂一口,换汤匙,再给另一个老人喂一口……哪个老人吃得好,她就笑眯眯地捏捏老人的脸颊,老人就会笑得跟孩子似的。

在二楼的房间里,妹妹林月娇也忙碌着。林月娇和姐姐身材、五官极为相似,但她习惯把长发扎成低马尾。因为是护理专业出身,所以老人护理几乎都是她在负责。她为失能老人擦身、按摩关节、放松肌肉……桩桩件件,都一丝不苟。

就是这样一对姐妹花,撑起了定安养老院的22年。

2000年,林月娇刚从漳州卫校毕业,便在厦港街道托老院管理实习。这段经历让她萌发了全身心投入养老事业的想法。于是,2002年,在父母的资助和支持下,22岁的林月娇开办了定安养老院,承接老人托养业务。那时厦门的养老机构尚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只有五六家,林月娇可以说是当时“最年轻的养老院院长”。

林月珍告诉记者,尽管当时定安养老院规模不大,老人也就二三十个,但妹妹既要照料老人还要做管理工作,非常辛苦。“过了一两年,家里实在心疼妹妹,我就辞掉了在龙海的工作,来厦门帮她一起打理。”林月珍说。

据介绍,姐妹俩是她们爷爷奶奶带大的,所以一直对老人很有爱心。所以,虽然最开始是想帮妹妹分担,但很快林月珍就爱上了这一行。姐妹俩齐心协力,把养老院“搞得有声有色的”。

院址三迁

搬到哪儿老人跟到哪

定安养老院开办这么多年,遇到大事小事无数,最让姐妹俩头疼的还是场所问题。“12年里我们搬了3次‘家’。”林月珍告诉记者。

最早定安养老院位于金河路49号。到了2005年,因为业主要收回房子,林月珍姐妹俩不得不另择他处。几经辗转,她们终于在定安路69号找到了合适的场所。“那时经济拮据,搬家公司都请不起,父母发动村里乡亲过来帮我们搬迁养老院,整整搬了三个月才尘埃落定。”林月娇说,先前院里的老人几乎都跟着过来了。

在定安路安定了不到几年,2010年,养老院又面临搬家的情况。这次比2005年那次更困难,因为姐妹俩找遍了附近区域,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直到有一天,她们从报纸上看到开元街道后江埭路29号1号楼出租,姐妹俩才算是“找到了地方”。至此,养老院在后江埭路扎根至今。此前养老院在定安路,多数老人的家也在定安路附近,但养老院搬到开元街道,40多位老人也不计路程跟了过来。

定安养老院里的元老级老人名字叫陈扁,出生于1912年,定安养老院开办的第四天,她就来了。十几年来,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在这里度过百岁生日,105岁在这里寿终正寝。“对她感情非常深,就像我们的曾祖母一样。”回忆起7年前“阿扁”过世的情景,林月珍和林月娇都忍不住抹眼泪。

林月珍姐妹俩把老人当成亲人照顾,老人也把她们姐妹俩当自己的孙女。“有位林阿伯,也是从定安路一直跟到后江埭路。他在世时身体还健朗的时候,经常跑到定安路买花生汤喝,每次都会给我们带一碗。”林月珍说着,眼眶又湿润了。

竭尽全力

把老人们都照顾好

如今,定安养老院有老人5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其中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有30多人。林月珍说,这些老人智力有点退化,有时像个小孩,“就是要哄着、让着、劝着”。80多岁的陈阿婆最爱看歌仔戏,每天下午都乖乖地守在电视机前。“去年刚被送来的时候,她可不是这样,总想‘逃走’。”林月珍说,“后面拿糖果哄她,才乖了。”还有张鹭恩阿婆每天都要喝点葡萄酒,林月珍姐妹俩也都尽量满足她。

“在我们看来,这些老人是‘宝贝’‘贵宾’,我们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真心回馈我们。”林月娇说。

如今,养老院已经办了22年。这么多年,姐妹俩每天都会有一人留守在养老院,一起逛街的次数少得可怜。很多年,因为姐妹俩放心不下老人,家人干脆陪她们在养老院里一起过年。除夕当天,姐妹俩和往年一样给老人组织了“围炉”。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她们和家人打从心里感到高兴。

“照顾老人当然是很辛苦的,有时加上老人家属不理解,难免受委屈,但没想过放弃。”林月娇说,除姐妹俩自己的坚持,家人的支持是她们最大的动力。“我们娘家人、婆家人都很支持我们干这行,他们觉得这是善行善举。”林月珍说。

问起对未来的展望,姐妹俩说得很实在。“我们养老院老人大多收入很低,我们的收费标准也必须让他们承担得起。”林月娇直言,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每月包伙食收费是1800元,全护理的大概在5000元,远低于市场行情价。“养老院能维持运营就很不错了,我们不指望着赚钱。但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把老人都照顾好。”林月珍说。

林月娇说,这些年来,民政局、开元街道、后江社区等单位,还有很多爱心团体,都非常关心养老院,提供了很多帮助,协调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民盟厦门市委会连续十几年对养老院开展帮扶,开元街道还牵头周边商家成立消防联盟并开展护老行动。“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这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林月娇表示。

记者手记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采访过程中,听着姐妹俩回忆一个个老人的故事,记者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感慨。

于老人而言,林月珍、林月娇是他们的“家长”,更是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却知冷知热的“亲闺女”“亲孙女”。

于林月珍姐妹俩而言,老人是自己服务的对象,是长者、长辈,更是相互温暖的“忘年交”。二十多个寒来暑往,他们相互慰藉,双向奔赴。林月珍说,每次她和妹妹感到身心疲惫,只要回到养老院和老人们待在一起,就感觉所有辛苦都值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需要温馨的环境、细致的养老服务,但归根到底,最需要的是宝贵的真心。姐妹俩的养老梦,保障了定安养老院老人们最后的人生,也成就了她们自己。希望越来越多人愿意付出自己的真心,让爱心厦门变得更加美好!(记者 林爱玲)

■本版图片

记者 王世伟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8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人是如何养老的
...之《汉文帝亲尝汤药》二十四孝故事之《涌泉跃鲤》古代养老院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养老,还有各类
2024-03-12 20:54:00
谁能想到,秦王嬴政也会为他母亲的养老问题犯愁呢
...,以及人之老。”儒家经典《礼记》中,出现了关于古代养老院最早的文字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
2024-06-22 10:06:00
欢度“小年” 养老院里上演“银发剧本杀”
...区南营门街首届“银发潮人”老年节举行欢度“小年” 养老院里上演“银发剧本杀”本报讯(记者史莺)昨天早晨一觉醒来,83岁的邓秀峰奶奶发现自己入住的和平区南营门街鹤寿养老院里有些
2024-02-03 03:03:00
幼儿园转型养老院,年轻人不生娃了,老人成了孩子
...规模增长。其次,跟服务与需求的错位有关——老年人对养老院心有顾虑,关心价格也要求服务,而两者很难兼得。因此,床位数量不多,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本就不想去养老院。养老机构总体扩张不
2024-11-27 09:32:00
...建在民办高校里?当年5月10日,华商报记者采访该学校、养老院法人代表张某时,她表示,老人的钱都用于养老院的建设、运营、宣传上,“学校和养老院是‘相互’的,建设学校就是建设养老
2023-06-21 14:26:00
福彩公益金助力养老 让海南省托老院成为老人“乐不思蜀”的第二个家
...金便拨款六千余万,用于海南省托老院的建设。随后的十年间, 省民政厅陆续拨款福彩公益金 4500万左右,用于优化房屋地面、太阳能设备,购置接送车辆 、园林建设,以及设置彩电、应
2024-02-21 12:29:00
...的祭灶日,又称“小年”。这一天,和平区南营门街鹤寿养老院里欢声笑语不断,“银发潮人”——南营门街首届老年节在这里启动,现场上演了一场老年版的“银发剧本杀”,30多位老人一起“
2024-02-02 20:50:00
有三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正在流行,看看你适合哪一种?
...能力给父母养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子女,不在少数。去养老院养老,一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二是养老院的基础条件有限,很难将老人照顾得面面俱到。于是,很多人开始琢磨其他的养老方式。
2023-12-20 10:22:00
...两个月就是1万了。儿女不在身边,老两口是否考虑过到养老院集中养老呢?济南市民 王钰:我心里还是觉得居家养老好,为什么?它有个家味儿。在调研中,卓长立了解到,据统计,目前山东省
2025-02-19 15: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最近,出了个新职业——陪爬,陪爬小哥们陪爬山,帮背包,甚至在客人累的时候背一下。可就是这些背背抱抱,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陪爬”男子不仅背女游客
2025-09-04 15:11:00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吉林出版界推出系列精品主题图书
吉刻新闻记者 李易书制图 王丽华
2025-09-04 15:14:00
警方通报:58岁男子驾车操作不当撞入餐饮店 数人受伤均无大碍
华商网讯 9月4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浦东”发布警情通报:9月3日21时09分许,浦东公安分局接报警称
2025-09-04 15:17:00
“山东新纺织”亮相2025中国纺联秋季联展
9月2日,“山东新纺织”主题展区亮相2025中国纺联秋季联展。该展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行业盛会
2025-09-04 15:4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伊情情建行蒙阴支行始终将特殊群体的服务需求放在心上,尤其在适老化金融服务上,用细致举措让温暖直抵人心
2025-09-04 15:42:00
女子被同伴误留高速服务区 交警暖心护送助其归队
近日,吉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公路吉林支队巡逻一大队民警在珲乌高速蛟河服务区巡逻时,接到一名女士紧急求助。据了解,该女士与朋友分乘两辆车从吉林市前往延吉游玩
2025-09-04 16:18:00
鲁网9月4日讯近期,主要从事食品进出口业务的A公司,通过海运及船务公司承运一批保鲜蔬菜。海运公司接受了A公司订舱后向A公司签发了提单
2025-09-04 16:19:00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看着宝宝呼吸越来越困难,小脸憋得发紫,我们觉得天都要塌了……他才来到这个世界五天啊!”近日
2025-09-04 16:21:00
临沂第三十四中学新生入学纪实
鲁网9月4日讯8月31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初一新生们带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踏入校园,班主任们以一间间精心布置的教室为礼,用一场场温暖的初见
2025-09-04 16:55:00
普定县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倾情守护 助力患儿重获“声”机
“你们用精湛的医术、温暖的关怀和坚定的责任担当,为我们点亮了希望的灯,为孩子铺就了健康的道路……”近日,普定县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暖意融融——患儿的父亲杨某某将一封饱含真挚情感的感谢信送到医护团队手中
2025-09-04 17:04:00
高速途中车胎破损 收费员秒变“修理工”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金伟忠 胡宁波)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途中车胎破损,收费员秒变“修理工”。日前,在G59呼北高速郧十段白桑关管理所
2025-09-04 17:14:00
龙口市人民医院:医者仁心暖人心 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生命赞歌
大众网通讯员 张思博 烟台报道近日,龙口市人民医院再次收到患者家属的锦旗:仁心仁术 德艺双馨——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飞及团体医护人员
2025-09-04 17:25:00
患者子宫被肌瘤“侵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与城阳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团队联合手术顺利治愈
大众网记者 葛悦 通讯员 李春燕 青岛报道“虽然是第二次手术,反而让我更安心了。”近日,在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妇科住院即将手术的矫女士(化名)如是说
2025-09-04 17:31:00
中元节|物联网祈福灯,照亮家族传承的千年脉络
又是一年中元节,暮色里的烛火与河灯,承载着中国人对祖辈最深的思念。古往今时,我们总在寻找与先辈对话、与家族联络的方式——从案前的三炷香
2025-09-04 17:31:00
宁夏重伤女童千里来菏保肢成功 家人六面锦旗致谢博爱好医生
鲁网9月4日讯近日,一则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故事在鲁、宁两地传为佳话。8岁宁夏女孩小靳遭遇严重车祸濒临截肢,在菏泽博爱医院显微外科团队的全力救治下
2025-09-04 1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