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为大脑“播种”血管
乌兹别克斯坦患儿在沪获新生
顾泳/奚晓蕾
本报记者 顾泳 通讯员 奚晓蕾
4岁女儿玛丽安(化名)患有缺血性烟雾病,家长带着她从乌兹别克斯坦跨国来到上海求医,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接受两次开颅手术,专家通过血运重建,将硬脑膜等部位的丰富血管“播种”到缺血的大脑部位,从而改善大脑循环。昨天,获得新生的玛丽安顺利出院。
玛丽安一年前曾多次哭闹后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今年三月中下旬,玛丽安突发右侧肢体抽搐,停止后仍活动受限,当地医院诊断考虑烟雾病可能,进行药物治疗。一周后,玛丽安另外一边的左侧肢体和面部发生抽搐,肢体肌力下降,伴口齿不清及左侧面瘫。此后,孩子双侧肢体的肌力一直未能完全恢复,尤其手部的精细动作完成比较困难。
原来,玛丽安患的是烟雾病,伴双侧额顶叶梗塞,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家长在咨询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和俄罗斯多位神经外科医生后,发现他们接诊的烟雾病病例数极为有限,临床经验并不丰富,对该疾病的认识有限。
经多方打听,家长了解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斌,曾多次在神经外科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关于烟雾病的主题发言。通过与徐斌的沟通,玛丽安的父母得知中国上海有着世界上对烟雾病诊治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年仅儿童烟雾病手术就达近百例。
经前期充分交流和准备,4月17日,玛丽安一家顺利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际医疗部病房。完善相关检查后,医务部、神经外科、国际医疗部为玛丽安组织多学科会诊,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康复科、心理科等专家团队共同进行详细讨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专家介绍,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疾病,其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分叉部以及Willis环(又叫大脑基底动脉环)周围动脉狭窄或闭塞,伴明显的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可表现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因血管造影时,造影剂进入侧支血管网内的表现犹如颅内的一团烟雾,故称为“烟雾病”。
此次孩子所患的是典型双侧病变,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均很明显,需要动两次开颅手术,通过血运重建改善双侧的脑循环,减少烟雾血管增生,从而降低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
治疗团队缜密制定了详细的手术策略后,4月23日,徐斌、李昊以及神经外科副主任施伟团队为玛丽安进行开颅手术,行右侧脑—硬脑膜—肌肉—血管吻合术(EDMS术),将硬脑膜等其它部位的血管“播种”到大脑皮层,从而改善大脑血液循环。
在等待第二次手术期间,治疗团队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和音乐治疗,帮助患儿更好地恢复运动、语言功能,并舒缓患儿情绪。
6月4日,治疗团队顺利为玛丽安进行第二次开颅手术——左侧脑—硬脑膜—肌肉—血管吻合术(EDMS术)。术后,玛丽安平稳度过危险期,于6日从重症监护室转回国际医疗部病房,并于昨天出院,与家人一同启程返回乌兹别克斯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8 0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