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4名杭州亚残运会采火使者分享心路历程——
以热爱和汗水回应期待
本报记者 蒋欣如 沈吟
10月12日,杭州亚残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举行。4名采火使者——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王楠、曲木伍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何伊如,浙江工业大学大四学生郑汤奕亲身经历了亚洲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薪火相传。
此前,正在海盐县家中休息的郑汤奕接到了一通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去广州采集亚残运火种,“当时一秒都没有犹豫,一个大学生得多幸运,才能参与这么重要的时刻?”郑汤奕说。她第一时间订了回杭州的车票,收拾行囊,以最快的速度投入训练和彩排。
去广州前,王楠同样做了不少功课。她看了好多次广州亚残运会火种采集仪式视频,可真正看到采火装置完整地出现在眼前时,她仍然体会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明明和我想象中一模一样,但那一刻,它从视频影像变成了一件真实具体的东西。几天后,我要将它举在手中。”
手持采火棒的王楠是仪式的焦点,也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场会有大量不确定因素,风会影响火苗的方向,步伐不能过大或者过小。而不管面对怎样的变数,她的目光都要时刻追随着采火棒,眼神坚定、动作大方,“因为站在台上时,我代表的不只是我,是浙江和中国。”
仪式中,王楠面对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在不看地面的情况下,从圣火台走到台前传递采火棒。13步的距离,她走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我走得不准,所有人都会被‘带偏’。晚上休息的时候,脑子里还在不断重复细节和画面。”
仪式举行前一晚,4名采火使者是最后离开彩排现场的。大家陪着王楠反复练习,直到她最终放下那份紧张。“大家都鼓励我、信任我,我也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呈现出最好的状态。”王楠说。
4名采火使者都是20岁左右。凭借热爱和汗水,她们顶住压力,完美回应了世界的期待。
同样承压的还有负责火种盒环节的何伊如。火种盒的重量,让不到半小时的仪式在她的感官里明显拉长,但她必须始终面带微笑,端着火种盒的手不能有丝毫松懈。
“没有捷径,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形成肌肉记忆。”何伊如说,最开始训练几秒手就酸了,可现在可以靠信念撑到最后,“只要有需要,我可以一直坚持。越是面对困境,就越是要笑得灿烂。”
两个亚运,同样精彩。曲木伍佳曾经参与过学校组织的关爱视障人群公益活动,也记得视障学生第一次接触播音设备时的好奇和欣喜,“他们了解世界的视角或许和我们不一样,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健全人没有分别。亚残运会是属于他们的舞台。”
仪式现场,视障、听障演员们共同演绎了杭州市民耳熟能详的《梦想天堂》。这一幕久久停留在郑汤奕心里:“我接触过一点手语,但现在感觉自己做得远远不够。以后,我希望找机会参与到更多的公益活动中去。”
2010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采集的亚残运会火种由专机护送至广东。13年后,火种从广州“坐”高铁去杭州。曲木伍佳感觉自己见证了一场传承:“这是亚残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高速列车运输火种。我很高兴自己参与这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刻。”
(本报杭州10月12日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