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民族日报
本报记者 马茹萍 闫改琴 王真真
手机电话铃声不停地响,接完一个又一个。
“你先把3社的这个群众诉求解决好,我等会就过来。”“能就近入住的让他们就近入住,安置板房的数量要核实清楚,确保有需要的群众都能住进去。”“这些加起来总共有多少户?一个都不能落下啊!”……
忙着接打电话的是柳沟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白文英。自地震发生以来,她忙得像在“打仗一样”,一刻也不得闲,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
12月24日,记者来到阳山村村委会见到白文英,很难相信这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姑娘:裤子和鞋子沾满了泥土,嗓子几近沙哑,双眼充满了红血丝,头发随意扎起,脸上布满了疲惫,但却没有一句怨言。连续一周的抗震救灾工作,她根本没有功夫收拾自己,也没有好好地洗过一把脸。“顾不上那么多,关键时刻,我是一名党员,做好抗震救灾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白文英说。
记者了解到,19日凌晨,还来不及从地震的恐慌中反应过来,白文英赶忙把自己的小孩和父母安顿在亲戚的车上后,迅速赶往村委会。她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群众撤离到空旷地带。凌晨3时,村上完成了撤离工作,并清点了伤亡情况。当第一批救援人员到达时,他们已经将十多名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了,为前来救援的消防官兵提供救援数据、带路救援。
当晚,村上年过半百的老党员赵怀杰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冲进村委会,拿起锣一路奔跑敲打。听到锣声,其他社长也分头行动喊出还在家中的群众到安全地点避险。
“听到村里广场上敲起的锣声,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赶紧叫上家人赶过来和大家会合。”村民安吉秀回忆道。
次日,随着太阳缓缓升起,白文英和村上其他干部群众的心才渐渐落了地。
转移受灾群众、排查隐患、安置群众住地等一系列的工作马不停蹄地开展起来,白文英和村干部们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脑子飞速运转,步履不停。“现在物资的问题都解决了,就剩下安置住房的问题。”她还在不停地接打电话,不停地记录。
跟着白文英,记者来到了4社的安置房搭建点。确定了安置房的数量后,她再三叮嘱负责的社长,一定要监督修建好每一个安置板房,厕所使用的空间一定要足够,随后又匆匆赶往阳山小学,到学校和校长沟通了解学生复课的事……
一路上,白文英几乎都是小跑着,因为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也没感觉到累,就是想着把所有的群众都安置好,物资都发放到位。只要群众安置好了,我们就好了。”白文英边走边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6 12:45:3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