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作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在军工科研方面的前瞻性和投入力度都让很多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然而近年来很多军迷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美国人费尽心机勾画的一些军工科研蓝图,往往却被中国军工科研团队率先实现和突破。这不仅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是后浪推前浪,把前浪“拍死在了沙滩上”。比如,在堪称革命性武器的电磁炮和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方面,我国就后来居上完成了对美国的超车。近日,海军工程大学鲁军勇教授团队就发布重磅论文,我国成功推出可连续发射120发炮弹的电磁轨道炮。
作为全球前沿军事课题,电磁轨道炮的发射原理是利用线性加速提升炮管膛口初速。此次鲁军勇团队实验的电磁炮初速就达到2000米/秒,比主流的高初速坦克炮还要高。常规炮弹装备的是火药,发射药在爆炸瞬间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弹膛摩擦的影响,炮弹的加速就被大大限制了。
而电磁炮则规避了这个问题,因为电磁加速始终呈现均匀加速状态,没有太大的后坐力,而且加速时间越长后坐力越低。在保证了高速的基础上,此次鲁军勇教授团队重点实验的就是电磁轨道炮的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国产电磁轨道炮可以连续发射120发炮弹,精度和稳定性都符合预期标准,这个技术水平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的同类装备。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电磁轨道炮的炮管寿命已经达到了“大舰巨炮”时代主流战列舰的水准,完全可以进行列装应用。
眼看着中国电磁轨道炮横空出世,美国人肯定要说酸话了。要知道,早在21世纪初,美国海军就开始了相关研究,但耗费了大量资金却迟迟没有实现突破。尤其是轨道烧蚀问题,成为美国电磁轨道炮的技术门槛。无奈之下,美国海军在2021年下马了该项目。如今,国产电磁轨道炮实现了实用级使用寿命,这也标志着一旦实现上舰安装后,舰载弹药量可以大幅度增加。
而从电磁轨道炮的应用空间来说,凭借着高初速优势,它在对地和对海攻击中可以保证远距离精准杀伤力,让水面战舰拥有了新的王牌。不仅如此,在区域防空作战方面,高初速也让火炮自带“助推器”,在不借助火箭的前提下完全可以胜任中近程防空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在成本方面,它的优势更是常规防空导弹系统所无法媲美的。
我国在电磁轨道炮研发上突飞猛进,离不开国家的重点投入和大力支持,更离不开一大批国防科研精英的坚守和付出。除了鲁军勇团队之外,“中国电磁弹射之父”马伟明教授功不可没。而就在近期,马伟明教授团队在电磁技术领域又有了新成果。在《电工技术学报》上,马院士研究小组发表了题为《电磁发射技术中的现状与挑战》的重磅论文。
据了解,困扰我国很久的大型电磁感应线圈和小型脉冲功率发生器的设计与制造问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目前已经研发出的百公斤级集成式电磁弹头输出速率突破了百公里/秒,刷新了国际上最大螺旋式火炮射流的记录,这在电磁炮研发史上堪称是一个里程碑。
说到马院士团队这项研究成果,同样不得不提美国。因为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列入示范工程的新一代“未来作战系统”,其本质就是研发非直接式电磁波迫击火炮。然而,截至目前,美国人的研究磕磕绊绊,还没有看到曙光,而我们的研究已经加速落地。从根本来说,和普通火炮以及一些常规攻击武器相比,电磁炮射程更远,而且更隐蔽更灵活更安全。当我们完全掌握了这款高端前沿武器,手中无疑将握有一张强有力的底牌,国防长城将更稳固强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