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们的节日·春节
“过年好!”又是一年春节到,一句拜年道出喜庆与祝福。从除夕到正月初一,63岁退休教师许陈茂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学生或老友发来的拜年信息,有语音、有文字,甚至还有短视频。老人感慨:如今的拜年方式花样翻新,但其中所蕴含的美好祝福丝毫未减。
许多老年人仍喜欢打个电话或当面拜年,农历正月初一,68岁的陈国祥接了不少电话,大部分是老家亲戚打来的。“哥,您身体很好吧!祝您新春大吉!”“姑父,给您拜年了!”他拿着手机,聊得起劲儿,想和许久不见的亲友们多说几句。
往年在老家,他会登门拜年,虽然跑东跑西挺费劲,但乐此不疲。眼下外孙女刚满月,他来太原过年,顺便照顾孩子。拜年只能打个电话,老人觉得多少有些遗憾。他说,从登门拜年到线上拜年,变化挺大的。
除夕夜,市民侯娜陪家人看央视春晚,手机弹出的拜年微信让她应接不暇。每一条,她读后都认真回复,把同样的祝福送给对方。时不时,还会有视频电话打来:“恭喜,过年好!”
“上大学时,打电话、发微博拜年。工作后,发短信拜年。如今,普遍是微信拜年,还能视频‘见面’。”她是一名“70后”,深刻感受到拜年方式的变化。
随之改变的,还有拜年短信或微信的内容。“一条拜年微信,看似词语华丽、煽情,内容挺花哨,但一看就是转发而来,甚至常遇到不同人发来的雷同内容。”市民赵晓丽说起去年遇到的情况。当时收到朋友发来的拜年微信,内容很长,读起来很顺口,可看到最后,署名竟是另一个人。她这才反应过来,朋友把收到的信息直接转发,匆忙之下,忘了改名字。她感觉哭笑不得,这份祝福也大打折扣。
今年春节,她欣喜地发现,收到的拜年微信中原创明显更多,一看就是费心构思的,而非简单复制、粘贴、转发。有些信息尽管只有“过年好”“春节快乐”寥寥几个字,却真情流露,让人印象深刻。
在短视频传播流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使用AI创作拜年短视频,更有新意。众纺路社区网格员王和收到多位居民发来的拜年短视频,其中25岁的陈先生制作的视频别具特色。这位居民有一个4岁的女儿,此前夫妻俩工作太忙时,网格员帮忙去幼儿园接过孩子。居民照着网上的AI教程,将孩子的照片、春节喜庆元素和创意动画结合,配上音乐,制作出个性化的拜年视频,发给网格员表达祝福。
时代在发展,传统习俗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辞旧迎新之际,市民通过各种形式,向亲朋好友表达美好祝愿。拜年的方式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但热情不减,满满的心意也没有改变。声声祝福,传递着真情,也表达着各自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3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