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迎战“第一波冲击” 江苏各地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7 08: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迎战“第一波冲击” 江苏各地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12月24日晚,南京鼓楼医院急诊大厅灯火通明,护士马燕当晚负责看护5位病人。 通讯员 王娟 本报记者 余萍 摄

迎战“第一波冲击” 江苏各地白衣天使们“扛”上了

12月24日晚,南京鼓楼医院一名护工在给病人喂营养粥。 通讯员 王娟 本报记者 余萍 摄

连日来,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迅速增多,全省各级医院接诊压力倍增,许多医护人员也带病工作。在医护力量严重减员、工作量陡增的情况下,广大白衣战士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勇毅前行,奋力守住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接诊量成倍猛增,医护人员都在“扛”

江苏省人民医院承担着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任务,目前正面临最严峻挑战——平时发热门诊一天也就10多位患者,现在一天接诊量猛增到200多位,急诊、ICU的工作量成倍增长。“这几天,每天120送过来的重症病人就有六七十位,工作量是平时的2—3倍。”该院急诊医学中心张刚医师告诉记者。

“感染的医护人员比较多,人手很紧张,很多医护是带病工作。”该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左祥荣告诉记者。尽管平时已经在物资储备、统筹资源上做了充分准备,这次疫情的“攻势”还是让人猝不及防。“目前,我们在资源配置上优先保障重症病人救治,医院也在积极筹备增加资源,扩容病房、增加呼吸机。”

医院抢救室处于承受新冠感染“第一波冲击”的最前线。“最大的困难是不断有医务人员倒下,而患者还在不断涌入。”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旭锋说,抢救室原本人手充足,2位主任各自带领1个医疗组,每组有8到10名年轻医师。而眼下,工作量比平时增加至少一半,团队减员却超过一半,在岗的也几乎都是“阳性轻症患者”。

ICU是为生命托底的最后一道防线。最近一周,面对人手短缺的困境,这里的护士们硬是靠着一股劲在“扛”。“我们采取‘前仆后继’模式,一个护士病倒了,另一个立即顶上。有的护士高烧到40度,吃完退烧药继续上班;有人上完早班,为了补缺口继续上夜班。”重症医学科柳莹护士长说,感染新冠的护士有73人,加上在休病产假的9人,占全员的84%。20多名护士生病后仅休息一两天就返岗,未感染的24名护士从12月16日到22日这一周里“连轴转”,没有休息一天。

医护人员的辛劳与付出,病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两周前被转诊送进重症医学科的祁老先生,在病房里见证了一批批医护人员的坚守。“他们工作非常辛苦,但服务特别好,只要我有急事按呼叫器,他们立刻就会过来给我做处理,非常不容易。”祁老先生哽咽着说。

争分夺秒,让发热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冬季本就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加上疫情袭击,医院里有很多小病人。

12月26日早晨8点,当记者打通南京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琴的电话时,她已经工作了21个小时,“从凌晨到现在,看了差不多有200位患儿。”为了顶替身体不适的同事,张琴夜里只休息了3个小时,电话那头,累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在支援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半个月后,12月15日张琴和医院其他6位医生撤回,负责南京市儿童医院新冠发热门诊和新冠病房诊疗工作,十多天里一直未休息。“新冠阳性患儿越来越多,我们人手严重不够,正常轮班已经不能实现,目前是12小时一个轮班,大家都在咬牙坚持。”

记者了解到,该院发热门诊分为普通发热门诊和新冠发热门诊。为了应对激增的就诊量,医院协调了呼吸科、重症科、感染科等科室的10位医生和37位护士全力支援新冠发热门诊和病房。眼看着日门诊量从80多迅速增长到800多,新冠病房38张床位全部住满,而医护人员因为感染和超负荷工作渐渐体力不支,张琴和同事们打起十二分精神,“能多挺一会是一会。”

重症科医生赵劭懂咽喉肿痛、高烧39度,依旧坚持每天坐诊十多个小时。他说:“哪怕躺下休息也一定要在医院里,能在需要的时候随叫随到。”呼吸科医生黄霞,一位看上去瘦小的年轻女医生,新冠阳性后歉疚地说:“我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效率,但我还没倒下,还能坚持。”感染科医生夏晨目前发热依然坚守岗位。呼吸科医生梅娟娟家里老人和孩子都发烧了,她结束十几个小时门诊后赶回家照料,第二天再接着新一轮轮班……

“虽然大家在如此高压和高风险的环境里面临种种困难,但这十几天来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抱怨,排到什么班就上什么班,互相补位,争分夺秒,让发热患儿得到及时医治。”张琴说。

就诊需求有所趋缓,85万医护人员全力守护

面对汹涌袭来的疫情,众多奋战在临床一线、医技科室、后勤管理部门的医务人员,不畏艰险,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不舒服也要俯卧过来,或者采取大侧卧位,这是救命的姿势。”已经过了中午12点,江苏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魏瑜还在忙碌,她感染后第三天吃着退烧药就来上班了。“患者病情变化,会有焦虑情绪,查房除了做病情分析,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师丁美佳,一个月里支援了阳性病区、发热门诊等4个地方的工作,面对不断病倒的同事,只有坚持、再坚持。药房药师朱金杰上完夜班后,得知科室里又有两名同事发热,果断决定顶替继续上夜班。由于科室人手紧缺,他下了夜班又连着上白班。

“护士长,我最近好多了,能顶班,让我过来吧!”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室人手空前紧张,50多岁的护士卞兰花正在家休息治疗哮喘,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要求返回岗位。

据省卫生健康委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全省有85万名卫生健康工作者奋战在抗疫一线,守护着群众生命健康。数据显示,12月25日,全省发热门诊接诊患者20.36万人次,较22日接诊高峰25.62万人次减少20.5%,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趋于缓和。奋战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一线的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当好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攻坚克难的急先锋,扛起新阶段疫情防控责任,更好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护士节,记者走近白衣天使们的家人
...和女儿及外孙,一家人享受着难得的相聚时光。黄龙华是江苏省赣榆中医院的退休人员,有30多年的从医生涯。受她的熏陶,女儿于晓燕从小就想成为像妈妈一样的白衣战士,工作后成为江苏省肿
2023-05-13 08:54:00
...施“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护佑生命、守护健康。“这一波感染高峰已过,我们现在主要是针对患者的阳后并发症,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等病症进行紧急救助,其次就是面对一
2023-01-28 06:45:00
白衣天使黄婷婷捐献生命火种,点亮千里之外一重症患者生命之光
大皖新闻讯 10月18日中午,历经4小时,白衣天使黄婷婷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成为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第103例捐献者,也是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首位捐献者。
2024-10-18 17:13:00
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的医院第一周:有科室“阳”了八成,坚守筑起抗疫“防波堤”
...条朋友圈。这个1994年出生的职场新兵还在轮转中,在第一波新冠感染的大规模冲击下,她主动请缨回感染科支援发热门诊。咬着牙坚持的,不只是这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小姑娘。优化落实新
2022-12-25 14:11:00
... 刘嘉雯 特约记者 何雨田近日,一封特殊的感谢信寄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来信的人,是去年在这里住院的张老伯的儿子张先生。去年11月,80岁高龄的张老伯因卒中后
2024-03-29 07:41:00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日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燕在办公室因劳累过度突然晕倒,随后被同事们紧急推到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记者从医院了解到,当天是刘燕感染新冠病毒的第三天,还
2023-01-04 10:55:00
两少女误食毒蘑菇生命垂危 白衣天使全力抢救守护平安
...菇生命垂危的患儿,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见证了这场白衣天使守护生命奇迹的过程。9月17日,北京儿童医院新疆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了由阿拉尔市医院转诊的两名食用野蘑菇中
2024-10-09 22:01:00
生死一线,白衣天使带来“心”希望
...今晚报本市医务工作者假期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生死一线,白衣天使带来“心”希望“经过我们ICU团队的密切观察与治疗,赵女士已经成功在12小时内清醒并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目前已
2024-02-15 01:04:00
白衣天使的隐藏角色有多少
本文转自:襄阳日报身怀绝技 深藏不露白衣天使的隐藏角色有多少王涛陈亚君张文静 全媒体记者 赵玲 通讯员 姚敏 肖清心 文/图他们不仅是会打针、发药的“小护士”,更是病房里的“大
2024-05-10 07:3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