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捐出“生命种子” 实现9年前的承诺
淮南一博士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图为王超。
本报讯 “人生有学不完、做不完的事,我一直在求学,还没能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能挽救生命,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课。”这是一位年轻博士生志愿者,面对自己捐献“生命火种”挽救素不相识的患者生命时留下的感慨。他就是安徽省第52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超,7月3日,他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完成捐献。
2014年秋天,刚迈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王超在一次活动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看到同学们排队献血、采样,王超也毫不犹豫站进了队伍中,埋下一颗宝贵的“生命种子”。
然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成功配型几率十分低下,王超等了4年,一直到离开淮南也没有等到配型成功的消息。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王超去到北京读研、读博。在马不停蹄、孜孜不倦追求学业的过程中,尽管十分忙碌,但王超捐“髓”救人的心愿从未改变。
今年4月,王超终于接到了淮南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当工作人员告知他当初留取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的时候,王超很惊喜,并且就像当初留样一样,毫不犹豫便选择了捐献救人。
为了尽量配合患者的治疗进度,王超挤出时间,连夜赶到淮南,一早去医院进行捐献前的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后,立马再踏上归程。因患者病情不稳定,捐献时间一改再改,尽管学业十分紧张,王超也始终表示患者第一,自己困难再多也要设法克服。
捐献时间确定后,王超利用去上海出差的契机,返回家乡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其间他没有选择告诉父母。住院待捐期间,因不愿耽误学术课题,王超每天盯着电脑研究课题到深夜,并不忘挤出时间给患者写信。在信中,他鼓励患者尽快康复,好好生活,珍惜一切,并希望患者康复后也能助人为乐,传承爱,让人生更精彩、更有活力。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求学的路上奔波,虽然自己付出很多,但对社会、对他人贡献不多。这次能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很值得,也算是我对社会的一点回报。”王超说。
7月3日,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王超在安徽省立医院顺利捐献324毫升“生命种子”,实现了自己9年前签下的对生命的承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生命种子”护送至患者所在医院,当晚这份宝贵的“生命种子”便输入患者体内,给其带来第二次生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6 05: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