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有着手抄古纸制作600余年历史的腾冲市界头镇新庄社区,近年来通过走好产业振兴路,让手抄纸产业成了为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致富产业。
手抄纸(即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有着手抄古纸制作600余年历史的腾冲市界头镇新庄社区,通过走好产业振兴路,让手抄纸产业成了为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又一致富产业。
走进新庄社区龙上村民小组抄纸大户龙德正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制作好的手抄纸。龙德正边整理手抄纸边说:“别小看了这小小的手抄纸,它质地古朴、宜书宜画、柔韧性强,被誉为‘千年不朽’的神奇纸张,是我家的致富纸。”
2021年前,龙德正家里只有1只抄纸缸,抄纸缸也是停停用用,只有夫妻2人做,农忙时还要做上农活,那时的手抄纸对于他家来说只是一个副业,一年到头产量在1万张左右,收入也就1万多元。自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以来,龙德正家开始忙起来了,不仅增加了1只抄纸缸,还招了5个工人,不仅实现了产量每年达15万张以上,还发展了15户农户为其提供枸树皮原料,无形中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
新庄社区龙上村民小组龙有道是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在手抄纸生意惨淡那段时间,为了一家4口人的生计,他虽然四处奔波打工维持家庭开支,但由于是残疾人,很多时候找工作比较困难,收入并不如意。自从邻居龙德正抄纸作坊生意好起来后,龙有道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务工,每月还能有6000元的收入。“以前每天要为生计烦恼,总想着去哪里打工才能多挣点钱,现在好了,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就在家门前,示范点让手抄纸活起来了,也让我看到了希望。”龙有道不断用手比画着,在龙德正的“翻译”下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以前我们寨子可没现在这么热闹,村民素质很低,垃圾随处丢,大家每天为生计奔波,现在就不一样了,村民素质高了,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家门口就能把钱挣。”新庄社区龙上村民小组龙德申高兴地说。
在新庄社区龙上村民小组脱贫户龙占金看来,随着国家政策在农村的落地,农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他记得以前村民只知道早出晚归干农活填饱肚子,根本没时间和机会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今有了乡村振兴示范点,不仅村民们鼓了“腰包”,大家也有机会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庄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德文说:“村集体经济发展一直是我们社区头疼的事,以前,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自从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后,村集体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变,在今年3月份举办的花海节中,我们靠出租摊位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7000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及研学馆,以资产出租增加集体收入。”
为更好地展示和传承手抄古纸文化,界头镇新庄社区通过引入设计师,采用杉木、竹子、手工古纸等材料,在新庄龙上村民小组投资建设了“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对外展示抄纸文化、技艺和文创产品,不仅设计独特的博物馆在国内国际上获得了多项设计建筑荣誉,还吸引了国内外30余家媒体到新庄社区对手工抄纸进行报道,让新庄“手抄古纸”传统技艺得到了广泛传播。
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结合手抄古纸韧性好,保存时间长,百年不变色、千年不腐化的特点,新庄手抄纸制作者们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大使用范围,手抄古纸产品从祭祀、包装、书画用纸,拓展为纸伞、纸扇、笔记本、灯罩、儿童书画、古籍名书等文创产品,产品远销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实现了从单纯造纸到生产文创产品的转变。
近年来,界头镇新庄社区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围绕新庄手抄古纸非遗文化传承为着力点,坚持“以农兴旅、以旅促农、农旅融合”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手抄古纸”这一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探索产业振兴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引导群众对闲置资源进行设计改造,支持改造提升体验式造纸作坊10余户,实现了抄纸小作坊变身“抄纸体验馆”,民宅变身民宿,烤窑房变身“观景台”,养牛舍变身咖啡馆的华丽转变。同时,通过发展手抄古纸产业,直接带动200多户农户从事手抄古纸制作,解决了近千名群众就业问题,手抄古纸年产量达80吨、产值800余万元。通过产业带动,新庄社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入村道路两侧实现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让小抄纸拓宽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2 17:45:4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