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后冬奥时代”,让体育成为我们的共同语言
首席说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纳入城市规划刚性要求,以县城为单位推进健身场地补短板行动,大力推动新建改建体育公园,支持开展普通公园改体育公园试点,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本期《首席说两会》,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首席记者李佳雨来谈谈全民健身时代四川的体育故事。
本期的故事从一个旱雪场展开。
这家旱雪场是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随着在北京冬奥会赛场上,中国队运动员谷爱凌、苏翊鸣等人的精彩表现而被聚焦。它是谷爱凌在国内唯一使用过的训练场。在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金牌后,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赛后致电,肯定了成都在谷爱凌训练中发挥的作用。
时间过去近一年,我们发现,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在四川的热度不减。作为全球低纬度冰雪观光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地区,在四川,我们看见了由一群听障学生组成的滑雪队,成立3个月后在全国残运会上夺得铜牌;也看见了72岁的“滑雪狂人”钟铀,一年内“打卡”雪场147天。数据显示,2022年,四川全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数预计突破1000万人次。可以说,冰雪运动正大步走进寻常百姓家。
若是再将视角放大,体育运动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大的是,仅去年一年,四川就建设了576个便捷多元的场地设施项目,服务群众超4000万人次,全年举办6500场(次)县级以上赛事活动。到2025年,四川体育产业总规模有望达到3200亿元。小的是,运动给个体带来的感动。有68岁的“花游男神”耿耀志6年水下练习的坚持;近4万人现场见证成都蓉城刮起的“红色风暴”;还有16岁彝族小伙乃博宁林走出大山,抵达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现场的动容……
在大与小之间,运动架起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和温度。背后每一个微小的幸福感,正汇聚成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体育产业总规模接近2000亿元,占当年四川GDP比重的1.36%。
2023年,在四川体育的“蓝图”下,“全民健身”依旧是关键词。那是家门口的世界级比赛,有成都大运会蓄势以待;更是“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的期待……
“体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语言”,新的一年,天府大地上,全民健身,正孕育着更多可能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佳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0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