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珞巴族 女大学生自酿墨脱黄酒迎新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10 02: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珞巴族

女大学生自酿墨脱黄酒迎新年

□ 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2020年来汉上大学,2022年搬新家,2023年家里买了台大货车跑运输……在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西藏墨脱县,珞巴族女生巴珍见证了家里这几年的飞速变化。今年春节,在格当乡兴开村新居里,从武汉回家过年的巴珍和妈妈一起自酿墨脱黄酒,放酒的那一刻,隔壁左右都来家里做客,欢庆新年。

■ 黄酒飘香出墨脱

2月1日,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兴开村,一间180平方米的敞亮平房里,酒香扑鼻。远处白雪皑皑,屋中暖意融融,这是巴珍家下山定居后的第二个新年。自酿的黄酒发酵成熟了。左邻右舍闻香而来,品尝着新酿黄酒的味道。巴珍说,黄酒是珞巴族待客的首选,今年藏历年恰好跟春节同一天,家里特意多酿造了一些黄酒。

墨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这里有嵌入雪域高原的热带丛林,也有世界最深最险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蕴含着深厚文化的黄酒是这里门珞文化风情的一大标志。

墨脱黄酒由鸡爪谷和玉米炒煮后发酵酿制,门巴人和珞巴人几乎天天离不开黄酒。尤其新年前后,家家户户酿黄酒成了一道风景。

3个月前,巴珍的妈妈真措姆便准备好了酿造黄酒的原材料——鸡爪谷和玉米。鸡爪谷是一种热带耐旱谷类作物,有“禾中人参”的美称,由于谷穗呈“爪”形,因此被称为鸡爪谷。在西藏,鸡爪谷多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暖湿地带,墨脱是其主要种植地之一。

真措姆将带谷穗的鸡爪谷放入木桶,借助专用木棍脱谷,用竹筛分离出谷粒,再将秋收的玉米用石磨研磨成细小的颗粒。玉米和鸡爪谷一样,都是制作黄酒不可缺少的原料。

妈妈在忙年,牙牙学语的两个小侄儿,正围着巴珍打转,希望姑姑教他们唱歌。

妈妈真措姆首先将碾碎的玉米和鸡爪谷放在大铁锅中翻炒,炒熟后倒入适量的水,煮2小时再倒入竹篮散热;散热2小时后撒上酒曲用手拌匀,随后盖上芭蕉叶或蕨菜叶,放置1至3天进行发酵。闻到酒香味就可以装进罐子里密封保存,再发酵2至3个月,酿造鸡爪谷酒的原料就成了。

“想喝酒时,把酿好的原料放进有小孔的竹筒或葫芦里,用凉开水稍加浸泡,竹筒流出的酒便是鸡爪谷酒了。”巴珍说,黄酒酒精度数只有10度左右,香甜解渴不醉人,珞巴族人节日、婚丧嫁娶、招待亲朋好友、劳作休闲时都会喝酒,节日时黄酒消耗尤其大。

有人说,墨脱珞巴族之于黄酒,如同其他民族之于茶水。黄酒为何在墨脱有如此高的地位呢?原来,墨脱地处热带季风气候,雨量较多,气候潮湿,喝酒可以消暑止渴,还能防治关节炎和风湿类疾病,营养价值也不错。

近年来,随着交通便捷,墨脱黄酒开始走出高山峡谷,其他省市也出现了它的身影。

■ 曾经“望山跑死马”,如今跑货运月入过万元

家里的黄酒酿好了,巴珍的哥哥昂秋却一口都不敢喝。他要开着自家的大货车在村里运送建筑砂石。“老板出油费,连人带车每天给我1000元。”昂秋说,建筑用的砂石来自附近的河边,载重20吨的大货车每天可以跑几个来回。

2年前,昂秋还不敢想象自己还能开上汽车。那时他和父母、妹妹还住在海拔2000米的喜马拉雅山深谷中一座在半山腰的小村庄——墨脱县加热萨乡拉贡村。一家人和其他十几户村民一样,在山谷里种玉米、鸡爪谷、青稞和黄豆维持生计。巴珍的父母还养了几头牛,一年收入刚够家里的基本开支。

2017年6月前,加热萨乡境内未通公路,人员进出只能徒步,物资运输主要靠骡马。巴珍记得自己在加热萨乡中心小学上学时的情景,“每周5天时间住在学校,放学后背着书包翻山越岭,要走一整天才能回到家中”。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小学毕业后到墨脱县城上初中,到林芝上高中,最终考到中南民族大学,成为拉贡村首个大学生。

行路难,同样给昂秋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次,昂秋从自己居住的拉贡村出发,前往50公里处的达木乡驻珠村,单边花了两天时间,半路还住了一晚上。

“家里买了冰箱或者洗衣机,也需要父亲背回家。”昂秋记得,自己小时候牵着马跟着父亲尼玛到集镇上买货,昼夜不停走了几天。返程时,他牵的马不小心摔下山谷。眼睁睁看着自家的马摔死,马驮的货也散落在山谷里拿不回来,昂秋心疼得哭了。“当时父亲并没有责骂我,还安慰我说这种事村里家家户户都发生过。”

昂秋告诉记者,过去务农,家里农产品收成大约是2000斤玉米、1000斤青稞和500斤小麦,只够自家吃。日常用品需要外出采购,零花钱靠父亲的木工手艺去外面打零工挣得。

2013年10月31日,嘎隆拉隧道贯通后墨脱公路通车,去墨脱再也不用翻越4800米高的嘎隆拉雪山了,坐车穿过隧道即可到达。“过去从波密到墨脱要走上半个月,现在开车只需要4个小时。”

墨脱县城到各乡镇的道路也开始修建。2020年,路修到了有85位村民的拉贡村。2021年,墨脱县完成了34个边境村镇建设任务,2022年,建成康卓登、兴开村、德尔贡3个安置点。这年9月,巴珍家从海拔2000米的拉贡村搬迁至海拔1000多米的格当乡兴开村,住进了政府免费提供的180平方米的大平房。

兴开村位于大山脚下,地势平坦开阔,村子旁边便是209国道,附近的金珠藏布河奔流不息。便捷的交通让昂秋有了新的想法。“买货车跑运输!”昂秋的设想很快得到父母的响应。

2023年4月,昂秋花45万元买了一台红岩杰斯牌大货车,自筹20万元,贷款25万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这台车至少可以为家里挣10万元。他打算三四年内把贷款还掉。

“今年过年我得两边跑。”昂秋的妻子来自附近的墨脱县达木乡卡布村,在一所幼儿园当保育员。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大的是男孩,3岁;小的是女孩,刚满1岁。春节他打算用一半时间陪岳父岳母,一半时间陪父母,让妹妹巴珍教教两个孩子普通话。

“巴珍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会普通话、门巴语、珞巴语和藏语。”昂秋一脸骄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973年,是墨脱县第一所公办小学,534名学生来自门巴族、珞巴族、藏族、汉族、土家族、白族等多个民族。担任墨脱县完全小学党支部书记后的丁会议,每天围着师生、家长、校园转,忙得
2023-12-15 02:58:00
西藏林芝:铭记党恩跟党走  团结奋进勇向前
...墨脱边境派出所联合墨脱镇政府,与辖区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70余名群众,在墨脱镇举行升旗仪式。巴安通边境派出所网格民警,利用驻村工作优势,组织辖区僜人群众,在村文化活动广场举行
2024-03-28 15:12:00
...茶韵。”村民巴桑如是说。茶厂里人头攒动、欢声笑语,珞巴族女子穿梭在茶树之间,单手轻轻一旋,嫩叶飘然入篓,不一会儿,篓里已是一片青绿。“现在已经是今年第二次采摘了,由于天气好,
2024-05-16 14:30:00
...坦言,墨脱家家户户喜欢种兰花,种植兰花也是门巴族和珞巴族的一种习俗,如何判断家养还是野生,这为执法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林草部门呼吁村民们妥善保护,禁止销售、野外盗挖。在提升
2023-11-13 13:43:00
...知识产权法庭,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身着珞巴族服饰的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乡长扎西江村代表走上通道,并带来好消息:位于斗玉乡的珞巴民族历史文化展览馆即将开馆
2024-03-12 04:39:00
达木,28公里的跨越
...足。宿舍,则是租用了当地唯一一户群众的民房。保留了珞巴族特色的木板房外观美丽,但挡不住人多的“热闹”。高低床,8人间,早晚上下班时,木板在众人的踩踏下嘎吱作响。帕隆藏布的咆哮
2023-03-07 18:15:00
沧桑巨变 格桑花开
...西南边陲,藏语意为“花朵”,是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珞巴族聚居地。而今,这座小城花开正艳。虽然全县人口不足2万,但去年接待游客42.56万人次。在那里,各族群众友好交往、交流、
2024-03-08 10:23:00
《喜马拉雅之灵》:揭开珞巴族的神秘面纱,感悟珞巴文化的魅力
《喜马拉雅之灵》这部珞巴族电影,由导演曾云辉执导,描绘了珞巴族勇士另岽的传奇故事。电影自2017年拍摄完成后,经过六年时光,终于于11月17日在全国上映,掀起了一股关于珞巴族文化
2023-11-24 21:46:00
首部珞巴族电影!《喜马拉雅之灵》历经十年上映
...创作故事。《喜马拉雅之灵》是第一部讲述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的影片,展现千年前珞巴原始部落文化,也是中国第一部讲述藏医药传奇的影片。该片于2013年11月开拍,2015年拍摄结束
2023-11-11 21: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