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鼓圈协作,亲子共舞,家庭合奏……11月8日上午,由凤凰网与林志玲女士联合发起的“护童计划”之心玲守护青少年心理援助行动社区公益行活动(以下简称“‘护童计划’社区公益行”),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紫园新风里党群服务中心,携手街道妇联带领15组家庭体验音乐疗愈,在有氧击鼓与欢声笑语中,本年度的社区公益行画上了圆满句号。

项目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参与活动亲子家庭合影
亲子共振 音乐中释放幸福能量
活动伊始,音乐疗愈师、鼓圈引导师宋黎和朱振武带领亲子家庭进行“协作挑战”破冰。家长们率先以拍腿、击掌组合节奏,孩子们凝神倾听并准确复现。每当节奏被成功“解码”,孩子们欢呼雀跃,家长们则以掌声回应,现场洋溢着亲密与成就的双重喜悦。在“鼓乐合奏”环节,家长沉稳的低音与孩子们灵动的高音相互呼应,节奏层层递进,鼓曲更加丰富激昂,气氛也渐入高潮。音乐的韵律成为家庭之间心灵沟通的语言,现场的每个小家庭都在节拍中找到独属的默契与温度。

家长与孩子围坐成圈,共同参与鼓乐互动
紧随其后的“欢乐亲子舞”环节更是点燃全场。随着家长们“咚咚咚”的鼓点,孩子们时而高高举手击掌,时而跳跃舞动。在节奏与笑声中,亲子关系悄然升温,每个家庭都在节奏中找到了专属的快乐。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牵着父母的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欢乐亲子舞”环节孩子们与父母齐心协作
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感慨道:“和孩子一起打鼓的时候,感觉生活中的压力都随着节奏释放了。”其他家长也表示:“这种家庭活动太棒了,好久没有这样专注地陪孩子,也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妇联干部则评价说:“这样的创新活动很有意义,让亲子关系在玩乐互动中升温,不仅为忙碌的双职工家庭架起了亲子情感联结的桥梁,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注入了持久能量。”

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沉浸式感受音乐的乐趣
3年8省34场 公益行动持续深耕
此次在德胜街道开展的亲子创新音乐疗愈活动,是“护童计划”项目社区公益行的重要一站。3年的时间里,项目走进重庆、湖北、河南、四川、江西、河北、黑龙江和北京8个省市,深入祖国东西部、南北区域社区基层,共开展34场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为多元结构家庭群体提供支持和服务。
每场活动平均服务15-20组家庭,累计直接受益家庭近700户,除双职工家庭外,项目还特别关注困境儿童、重大疾病儿童家庭以及“病房学校”需求,为孩子们带去陪伴与希望。

心理咨询师马骋向家长们分享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此外,项目着眼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多元需求,不断探索更加生动有效的心理援助方式,从讲座、游戏、绘画、戏剧到音乐疗愈,让教育寓于乐、疗愈融于爱。活动效果跟踪数据显示,参与家庭中,超七成家长开始规划“亲子专属时间”,孩子们也变得更乐于同父母参与团体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主动沟通意愿,孩子们的表达欲和沟通意愿显著提升,家庭关系整体趋于更加和谐正向。
社区携手同行 共筑青少年心理防线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社区作为儿童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正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的前线阵地。持续开展社区心理关怀工作,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构建一个充满理解、包容与支持的成长生态。

项目团队在河北燕郊“病房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堂,为特殊儿童群体送去笑容与勇气
项目联合发起人林志玲女士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守护,不止在课堂上,也在每一个被理解的瞬间。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次社区行动,让爱与陪伴成为孩子成长的底色,让更多家庭在共情中找到力量。” 未来,项目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力量,以长期、深入的社区陪伴行动为依托,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入家庭、走进社区、融入日常,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理解与温暖中茁壮成长。
(文:张旺、王琦琳、邹家玉)
责任编辑:赵家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12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