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井下安全帽红色、多功能安全靴……”4月18日9时,开滦股份吕家坨矿(简称“开滦吕矿”)劳保库,综采四队采支工彭伟康拉着购物篮来到闸机口,调整姿势,对好人脸识别设备。只听“嘀”的一声,一张劳保物资凭证单自动打印出来,上面不仅详细地列明他刚刚选好的物品名称、规格数量,还贴心地标注了对应的货架编号。
支领劳保用品就像逛超市,徜徉货架之间,自主选用物品,还可通过扫码查找物品信息,通过人脸识别打印物品详单。这是开滦吕矿劳保支领智能化的全新尝试。
开滦吕矿这处智能化劳保库存物区空间不大,占地约200平方米,但布局科学合理。墨绿色的防滑地胶一直从入口铺到出口,50组智能货架井然分列两侧,每个货位在右上方相同的位置都配有电子标签和专属二维码。劳保库的杜建萍说,智能化系统上线后,员工可以根据喜好自主挑选洗发水、毛巾等用品,“告别了‘发什么用什么’的时代”。
“按码索物,真是高效便捷!”彭伟康拉着购物篮,一会儿就找齐了5样物品。而在半年前,对于仓库工作人员而言,劳保用品支领还是个“跑断腿”的苦差事。
杜建萍回忆道:“以前我们得在仓库和窗口间来回跑,遇到大宗领取,需来回跑好几趟。”说话间,她翻出手机里的老照片:支领窗口前排着长队,仓库工作人员抱着成摞的劳保用品来回奔忙。
临近午休,劳保库暂时安静下来。杜建萍轻点平板,启动智能补货系统。只见两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从充电桩“醒”来,随着底盘下的激光雷达快速扫描着地面二维码定位点,它们轻盈地滑向空货架,开始补货作业。
“它们可是我们的岗位明星。”杜建萍说,“我们叫它俩‘大力兄弟’。”说话间,只见一台机器人稳稳停在空货架前,精准定位后,用伸缩式升降台缓缓托起重达180公斤的空货架,开始灵活地在通道间穿行。另一台机器人则“背”着一个满载肥皂的货柜,驶向了既定位置。
“以前补货要几个壮劳力忙活大半天,现在有了‘大力兄弟’,两个小时就能搞定。”杜建萍抚摸着机器人光滑的钛合金外壳说,随着老员工陆续退休,班组从12人精减到7人,智能设备成为得力帮手。数据显示,“大力兄弟”上岗后,劳保库工作效率提升了30%,员工支领劳保用品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下午3时,劳保库迎来又一波领用高峰。综采一队的液压支架工钱海东在出口处询问:“这双防砸鞋能下次再领吗?”仓库工作人员刘志强点头答应,接着在电脑系统上轻轻一点,就将物品“暂存”至他的账户。
这种柔性管理模式源于开滦股份吕家坨矿的精准服务理念。在后台系统,每件物品都有完整的生命周期记录:入库时间、库存天数、预计保质期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智能化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换人,而是要让科技为人服务。”开滦吕矿设备科科长靳立江指着货架说,原来2米高的顶层货架已全部下调至1.6米;新增的试用体验区里,不同材质的安全鞋可以现场试穿;就连货架间的通道宽度也从0.8米拓宽到1.2米,方便携带工具的员工通行。这些改变都缘于试运行期间收集了员工建议。
夕阳西下,又一批员工从开滦吕矿劳保库满载而归。货架间,“大力兄弟”又忙着补货,电子标签上的蓝光与安全帽的反光条交相辉映。在这里,每一次“刷脸”支领和“大力兄弟”的忙碌,都在讲述着一个传统煤矿拥抱智能时代的新故事。(吴萌、张纳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4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