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6-13 18:5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社

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6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博士生饶世豪介绍,恒星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球体,它的自转不是刚性的,不同部位的自转存在差异性。作为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是研究恒星自转的重要标本。

“太阳从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界已基本探明太阳自转的两个重要规律:一是从辐射区到更外层的对流区,自转速度存在明显变化;二是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饶世豪说,但对于太阳表面的大气层,其自转有何规律,至今尚无明确结论。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川教授告诉记者,此次南京大学“羲和号”团队利用卫星采集到的多谱线、全日面、高精度的观测数据,对太阳大气层自转规律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

星空有约|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羲和号”绘制的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南京大学供图)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羲和号”首席科学家丁明德教授表示,“羲和号”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同时获取了太阳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运用反演的方法,我们可以推导出太阳大气不同层次的多普勒速度场,相当于给整个太阳大气做了一次全方位扫描,由此,我们也得到了国际首个太阳大气多层次多普勒速度图。”

分析结果显示,太阳大气各个层次的自转速度都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而且,越靠近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速度越快。李川介绍,这是由无处不在的小尺度磁场结构与太阳大气“磁冻结”效应造成的。

丁明德说,太阳外层大气较快的自转速度,意味着太阳风损失的角动量不可小视,这对太阳自转起到了“刹车”的作用,随着太阳年龄增大,其自转速度会逐渐减慢。

“羲和号”科学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介绍,“羲和号”2021年发射升空,至今仍在轨稳定运行,相关观测数据由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向全球开放共享,已有法、德、美、日等10余个国家的太阳物理研究学者应用。

记者:陈席元

海报:黎茵如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江苏分社联合制作

星空工作室出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羲和号,有新发现!
...一篇论文,为理解太阳大气的自转规律提供新视角。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根据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最新的探测结果,精
2024-06-13 21:57:00
南大专家:太阳探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近日探测
...我国的探日工程还有哪些规划?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方成和“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德接受采访。他们透露,我国的
2023-11-08 19:49:00
南京大学“羲和号”卫星完成全部在轨试验项目
...伟主任设计师作“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报告,以及南京大学李川教授作“羲和号”科学数据及研究成果报告。经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羲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在轨试验项目,实现了双超平
2023-02-27 21:47:00
我们为什么要“拥抱”太阳?(瞰前沿)
...夸父一号”。资料图片图②:太阳观测卫星“羲和号”。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供图图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图④:我国自主研制的业务静止气象
2025-02-22 05:45:00
...:南宁晚报1日,“羲和号”科学与应用系统所在地——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依据“羲和号”追日两年来的最新观测数据,首次制作成太阳表面壮观景象的科普视频,并发布了一系列原创性科
2023-11-02 07:05:00
带你去看浩瀚星空中闪耀的“南京力量”
...撑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嫦娥三号”月面巡视器、卫星在轨服务机器人遥操作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并完成了中国空间站舱外大型机械臂的人机交互遥操作地面验证任务,有力支撑了我国载人
2023-04-25 09:29:00
关于黑洞!中国“慧眼”又有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波兰理论物理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黑洞捕获气体的物理过程被称为“吸积”,
2023-09-01 16:35:00
江苏南京: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记者 段仁虎 通讯员 刘列 摄 南大五维设计人员正在利用卫星数据计算讨论池塘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公司供图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 通讯员 曹秋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崔晓
2023-07-09 09:41:00
中国式现代化·青年的回答丨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拍到了什么?
...到了什么?》正式上线。本集视频中,青青“答”人——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邱晔和AI数字人小青,为大家展示了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拍摄到的画面,解释了“羲和号”超长
2023-11-08 22:0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无人机、运动相机迎来降价潮!近日有市民发现相关热门产品价格跳水,记者走访了解到,我市多家大疆授权体验店中
2025-10-16 08:38:00
助力视弱群体畅行 公交视弱辅助系统“喊”您上车
视弱人士庄先生在公交视弱辅助系统的帮助下乘车。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我们先找到并打开公交App
2025-10-16 08:38:00
10月15日晚,福州金融街商务区“亮灯”,迎接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2025-10-16 08:59:00
近日,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缺陷智能辅助评判系统”,顺利完成准确率测试。本次测试中,该系统总计检查了210张油气长输管道环焊缝射线检测底片
2025-10-16 09:03:00
当“遇到问题先到社交媒体上搜索”成为一代青少年的本能反应,当班级群、兴趣圈与直播平台深度嵌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正构成这代“数字原住民”成长的基本环境
2025-10-16 09:16:00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模型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与泛化能力,正深刻改变医学领域的科研与临床实践。与此同时,以聚类分析
2025-10-16 09:57:00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对长时间不使用账号已不再回收
10月15日,“微信派”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一期播客,聊到了“真的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吗?”“人去世后,朋友圈会被回收吗?”等话题
2025-10-16 10:13:00
日日佳携手企知道,共同推动智能显示技术科技创新
近日,深圳日日佳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日佳”或“公司”)正式签约入驻企知道科创空间。作为专注于TFT-LCD模组制造的细分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5-10-16 10:18:00
汽车测评 全球协同 | 解码C-NCAP——护航公众出行安全
当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升级为承载多元需求的“出行载体”,是什么力量在守护这场变革的安全底线?2025世界NCAP大会即将在中国上海启幕
2025-10-16 10:50:00
花田玑密入选“2025山东省优秀兴农电商企业案例”
2025年10月16日,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办的“数商兴农庆丰收暨九九网购节”电商促消费活动在青岛莱西市人民广场隆重启动。花田玑密品牌创始人
2025-10-16 10:53:00
香港金管局公布生成式AI沙盒名单,蚂蚁数科入选技术合作伙伴
10月1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公布第二期生成式AI沙盒参与者名单。蚂蚁银行、中银香港
2025-10-16 11:24:00
卢伟冰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不排斥和小米直接竞争
10月16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微博正式官宣,REDMI K90系列明天见。他发文透露,本次发布会是小米手机业务在旗舰新品发布季的第二篇章
2025-10-16 12:00:00
从2019年首届举办至今,VR/AR产业博览会已成为虚拟现实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盛事”,不仅是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的窗口
2025-10-16 12:07:00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各领域深度渗透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正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2025-10-16 13:40:00
客户留存率彰显实力:Coosea酷赛智能以定制化服务筑牢长期合作基石
在全球智能硬件竞争白热化的当下,Coosea酷赛智能用一组硬核数据诠释了“长期合作伙伴”的深刻内涵:酷赛智能与本土品牌客户平均合作时长超5年
2025-10-16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