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6-16 23:04:00 来源:杭州网

习近平主席曾多次讲述一段感人的中哈友谊故事:“80多年前,中哈两位音乐家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在阿拉木图相识相知,结下了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今年是冼星海诞辰120周年。拜卡达莫夫的女儿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已年近八旬,大病初愈的她在阿拉木图的家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6月11日,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在阿拉木图的家中。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拜卡达莫娃说,冼星海曾向她们一家反复讲起自己的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能够找到他的家人,告诉他们自己在阿拉木图的日子;二是希望能把他最后的作品带回中国。“关于这两个心愿的故事延续至今,足以说明真挚的友谊能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一个哈萨克斯坦-中国大家庭”

1940年5月,冼星海从延安前往苏联,为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1941年,受战争影响,影片制作陷入停顿,冼星海回国受阻,1942年底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可依然找不到回国的办法。素昧平生的拜卡达莫夫向他伸出了援手。

那是一个冬日,拜卡达莫夫在街头看到一个身材消瘦、衣衫单薄的年轻人,坐在手提箱上,抱着小提琴。虽然言语不通,但拜卡达莫夫看出这位年轻人遭遇了困难,于是拉起年轻人的手,拿起手提箱,把他带回了家。两位音乐家在艰难岁月中相互扶持,用音乐激荡着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不屈意志,患难与共的情谊让两国人民感念至今。

“多年来父亲一次次的讲述和亲人们的回忆,让我感觉自己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拜卡达莫娃说。老人退休前是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音乐学院副院长。书房的墙上展示着各种做工精美的民族乐器,靠墙的书柜里摆放着父亲拜卡达莫夫的画像。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拜卡达莫娃家中摆放着父亲拜卡达莫夫的画像。新华社记者 马峥 摄

拜卡达莫娃告诉记者,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一家共同生活的日子艰难而温暖。食品凭票供应,数量少得可怜,“奶奶在房前屋后种了土豆、胡萝卜,再把土豆拿去换油和其他东西,一家人勉强度日。”看着冼星海,奶奶总心疼地说“太瘦了”。寒冬里,冼星海没有御寒的外套,“奶奶一针一线地把一件旧外套按照他的身材改好,送给他”。

拜卡达莫夫去世后,他的家人也始终记挂着冼星海的心愿。1986年,在多方奔走努力下,拜卡达莫娃一家终于同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取得了联系。“当年冼妮娜第一次来到哈萨克斯坦,我们同她仔细回忆了她父亲在这里的生活。那是我们友谊的开始,更可以说是我们两个家庭变成了一个哈萨克斯坦-中国大家庭。”拜卡达莫娃说。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2024年10月9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女冼妮娜(左)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之女拜卡达莫娃阔别5年后在武汉约见。新华社发(刘天一摄)

拜卡达莫娃说,习近平主席所讲述的这段“跨越国界的兄弟情谊”,是“哈中两国友谊的象征”,也是“民间外交的典范”。身为这段友谊的传承者,她近年来同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老人见证着这段父辈的友谊持续促进哈中文化交流,也欣喜地观察到两国多领域务实合作蓬勃展开。“这样的故事越多,人们的心就会越近。”

“他的作品替他回去了”

拜卡达莫夫家中“总有音乐萦绕”。在中哈两位音乐家的交流中,音乐是最重要的语言。

战火阻不断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第一交响曲《民族解放》、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满江红》……一部部作品,一张张手写的曲谱上,凝结着冼星海的心血和情感。

在拜卡达莫夫力荐下,冼星海还承担起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交响史诗的重任。在拜卡达莫夫搜集的大量民歌基础上,冼星海创作出的《阿曼盖尔德》,深深鼓舞了当地民众。在哈萨克斯坦,冼星海还教授乐理、传授演奏技艺、举办音乐会,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

1944年年初,冼星海经拜卡达莫夫推荐,前往科斯塔奈市音乐馆担任音乐指导。1945年,在一次赴偏远山村的巡回演出中,冼星海染上肺炎,后病逝于莫斯科。

拜卡达莫娃说,冼星海希望将这些为当地人民创作、也寄托着自己真挚感激之情的音乐作品带回中国。“我也从事音乐,我很清楚‘最后的作品’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意味着什么,犹如最后的呼吸。”拜卡达莫娃说,“奶奶、父亲、姑姑都去世了,为了冼星海的两个心愿,为了将‘最后的作品’带回中国的使命落在我的肩上,我必须完成。”

受条件所限,《阿曼盖尔德》最初是钢琴二重奏版。多年后,拜卡达莫娃委托哈萨克斯坦作曲家巴基尔·巴雅胡诺夫将《阿曼盖尔德》改编为更加立体饱满的管弦乐版本,并努力推动这部作品回到中国演出。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这是冼星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2023年12月,“纪念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和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友谊主题音乐会”在广州的星海音乐厅举行。管弦乐版本《阿曼盖尔德》在冼星海的故乡首演。

“那是一种巨大的幸福感,我对自己说,‘你终于做到了!’”回想起那一刻,拜卡达莫娃仍然激动不已。“冼星海没有回去的祖国,他的作品替他回去了。”

“传递反压迫、抗侵略的共同声音”

“为着要生存,我们就得一起努力,去保卫那比自己母亲更伟大的祖国。”冼星海曾在一封给母亲的信中写道。

冼星海出生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在母亲的民谣和外祖父的箫声中长大。1929年,24岁的冼星海远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追寻音乐梦想。他曾撰文明志——“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6月5日,在延安文艺纪念馆拍摄的冼星海《创作札记》中的文字。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救起不振的中国”奠定了冼星海的人生和创作基调。1935年,冼星海从巴黎学成归国,积极投身抗战歌曲、救亡音乐创作和传播事业。1938年,他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

寒冬的窑洞非常寒冷,但冼星海为救国而歌的热情比火还要炽热。一张老照片中,冼星海裹紧棉大衣坐在小炕桌前,眉毛微蹙,执笔思考。正是在这里,冼星海连续工作六天六夜,创作出《黄河大合唱》。

1939年4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取得巨大成功。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从心底发出的歌声,是为抗战发出的怒吼,是为正义谱写的旋律,从那时起就传出延安,传遍中国,传向世界,传唱至今。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这是1939年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延安文艺纪念馆供图)

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说:“《黄河大合唱》浓缩了冼星海二十年来对音乐创作的追求与努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时刻,冼星海用音乐诠释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传递着世界人民反压迫、抗侵略的共同声音。”

当时的延安物资匮乏,不具备演奏交响乐的足够乐器。因此,最初版本的《黄河大合唱》用简谱写就。赴苏联工作后,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补写了序曲和管弦乐队伴奏总谱。

2005年,他的女儿冼妮娜历时8年整理的著作《黄河大合唱》出版,包括“延安版本”和“苏联版本”,“用实际行动弥补了父亲当年的遗憾”。

“珍贵记忆代代相传”

“我们已不止一次在舞台上演唱《黄河大合唱》。在我看来,这是中国最为优秀而动人的作品之一。从音乐家到普通民众,所有人都能欣赏它、理解它,并从中汲取力量。”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指挥贝姆贝特·德梅奥夫告诉新华社记者。

2024年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5周年。当年10月,德梅奥夫带领哈萨克斯坦国立拜卡达莫夫合唱团在武汉举行音乐会。当激昂的旋律响起,当哈萨克斯坦音乐家用中文演唱《黄河大合唱》,现场响起持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6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江布尔国家音乐厅拍摄的《黄河大合唱》中、俄文曲谱。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近年来,从密切的高层交往到丰富的人文交流,两国关系越来越亲密。”德梅奥夫说,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赴哈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能“促进双方各领域合作继续深入发展”。

拜卡达莫夫合唱团领唱罗扎·巴克别尔格诺娃说,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跨国兄弟情谊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珍贵记忆,期待未来两国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在德梅奥夫看来,冼星海所谱写的《阿曼盖尔德》和《黄河大合唱》一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体现了冼星海对哈萨克民族、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深受当地民众喜爱。“非常感谢冼星海为我们写出这样的作品。”德梅奥夫说。

作为冼星海的知音和哈萨克斯坦知名作曲家,拜卡达莫夫同样心怀爱国热忱,以音乐鼓舞民众反抗压迫,毕生致力于哈萨克民族音乐的搜集、记录、传承。他所创作的《冬不拉舞曲》《挑水姑娘》等作品至今广为流传。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余亚飞说,以民族音乐唤起民众的抗争精神、不屈意志和必胜信心,这是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的共同追求,是《黄河大合唱》和《阿曼盖尔德》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也是我们现在仍怀念他们、铭记历史、传承友谊的真正意义”。

心相近|让珍贵记忆代代相传——冼星海和拜卡达莫夫兄弟情谊融入新时代中哈友好宏大乐章

6月10日,在阿拉木图拍摄的冼星海纪念碑。新华社记者 郑开君 摄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大街同拜卡达莫夫大街位置相邻。在冼星海大街一端,冼星海纪念碑巍然矗立,以中哈俄三种文字写道:“谨以中国杰出作曲家、中哈友谊及文化交流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街”。

“哈萨克斯坦年轻一代应该了解并延续这样美好的友谊,相信今后还会有更多哈中友好的佳话。”附近居民乌兰·别克穆汉别托娃说。

高龄和疾病没有阻挡拜卡达莫娃为传承友谊而奔走的脚步。老人计划今年8月再访广州,专程捐赠冼星海曾使用过的数件珍贵物品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她也打算带着外孙女去看看冼星海的故乡。“我希望父辈间这份亲人般的情谊、两个国家间的珍贵记忆代代相传。”拜卡达莫娃说。

策划:倪四义 胡晓光 韩墨

主笔:赵嫣 赵宇 陆浩

参与记者:马峥 郑开君 郑钰 苟洪景 张博文 喻珮 熊翔鹤 张继业

统筹:孙浩 乔继红 王雅晨 韩梁

新华社国际部出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1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哈萨克斯坦冼星海大街见证中哈友谊历久弥新
...视新闻客户端04:48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街,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
2023-05-18 08:50:00
...带一路”启动键。其间,习主席还讲述了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哈萨克斯坦小伙鲁斯兰等多个中哈友谊故事。20世纪40年代,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贫病交加之际,他得到
2024-04-01 16:04:00
澳门青少年参访哈萨克斯坦
...一带一路”等重大理念和成功实践,实地探访爱国音乐家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工作生活足迹。图为师生们参访中国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的卡普恰盖光伏电站。(主办方供图)参访团走进纳扎尔巴耶夫大
2024-06-01 09:53:00
赓续友谊 推进合作(中国—中亚峰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冼星海大街上的冼星海纪念碑。本报记者 曲 颂摄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鲁班工坊,塔方教授(左一)向学生讲解钢管焊接的相关知识。奥斯帕诺夫
2023-05-19 07:03:00
他不只是硬汉!5月20日电影频道播出胡军主演佳作
...火之苦的人民音乐家。5月20日播出的电影《音乐家》是以冼星海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他在二战期间辗转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于饥寒交迫中得到了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救助,并在
2023-05-20 15:38:00
本周精彩|5.18-5.21跟随电影频道共赴冒险之旅
... ——1905电影网除了《黄河大合唱》,我们似乎对音乐家冼星海知之甚少,他细腻的情感过往,不为人知的家国情怀,游子的离愁别绪,回家之路的种种艰难,是否也能勾起你们的好奇心呢?
2023-05-15 19:50:00
“铺就一条通往共同发展繁荣之路”(共建“一带一路”·第一现场)
...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阿拉木图,有一条以中国音乐家冼星海命名的街道——冼星海大道。大道上古铜色的冼星海纪念碑无声地讲述着一段中哈友好的感人故事:二战时期,冼星海辗转流离来到
2023-07-24 08:56:00
广州南沙千人大合唱响彻冼星海故里
...新闻网中新网广州4月1日电 题:广州南沙千人大合唱响彻冼星海故里中新网记者 王坚“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近日,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星海文化广场的冼星海雕像不远处,千人
2024-04-01 18:46:00
星海故里,千人唱响《黄河大合唱》
...中拉开帷幕,来自星海故里——榄核镇的5个少年演绎了冼星海从咆哮不息的黄河获得灵感,在抱病状态下仅用6天6夜呕心沥血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的动人故事。《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
2024-04-05 18: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脊柱微创技术新突破!平度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UBE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鲁网9月9日讯(记者 潘亚妮 实习记者 刘悦)近日,平度市人民医院在颈椎微创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脊柱外科杨威医生运用UBE微创技术成功为一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解除病痛
2025-09-09 16:56:00
【我为群众办实事】4面锦旗,书写警民暖心故事
鲁网9月9日讯(记者 葛万彩)锦旗背后,藏着的是无数个温暖的瞬间、是困境中伸出的援手、是难题前坚守的身影,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谢
2025-09-09 16:57:00
阳信县中医医院:内外科联合施治解病痛 患者赠旗致谢显真情
鲁网9月9日讯近日,阳信县中医医院心内科收治一名双侧下肢血管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入院后,曹守豹主治医师根据患者下肢动脉CTA情况
2025-09-09 16:57:00
阳信县流坡坞镇:公益敬老进家门 暖心服务伴夕阳
鲁网9月9日讯为让辖区老人感受关怀、安享晚年,阳信县流坡坞镇组织志愿者开展尊老敬老公益活动,一群带着清洁工具、满含热情的志愿者们走进老人家中
2025-09-09 16:58:00
鲁网9月9日讯近年来,邮储银行滨州市分行始终践行国有银行使命担当,多措并举满足退役军人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一站式打造金融服务方案
2025-09-09 16:58:00
暴雨夜,一个人,一面旗 ——记心系群众安危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胜
大众网记者 亓秀宝 赵业超 济南报道9月5日下午,天依旧下着中雨,在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富家庄村村委办公室院内,村党支部书记李富胜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
2025-09-09 17:02:00
时光塔:向“美”而行 且与“美育”共远方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毕岸 孙艺宁 肖水莲在烟台黄渤海新区金沙滩畔,一座融合建筑之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与科技之美的文化地标——时光塔
2025-09-09 17:02:00
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新桥支行:火眼金睛破电诈套路 专业担当护资金安全
近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新桥支行凭借敏锐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高效的专业处置能力,成功拦截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以实际行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2025-09-09 16:39:00
张玉医生:以耐心换安心 平凡岗位上的守护天使
大众网记者 魏新宇 通讯员 展德田 青岛报道“张大夫,这面锦旗您一定要收下!”9月8日,流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驿站里
2025-09-09 16:23:00
青年打球时韧带断裂!骨创外科发挥微创关节镜技术优势 助力重返球场
前不久,19岁的小刘因外伤导致左膝疼痛,不能行走。急来宁阳县一院就诊,诊断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待膝盖肿胀消退后,骨创外科郭怀虎团队为其行关节镜微创手术
2025-09-09 16:30:00
南方电网金沙供电局职工暖心相助 走失女童与家人团聚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王敏)“真的太感谢你了,孩子走丢我们都很着急,谢谢你把孩子及时找到。”女孩母亲紧紧握着南方电网贵州毕节金沙供电局职工裴玲的手连声感谢
2025-09-09 16:18:00
“秦商”解民忧!小事商量办,网格暖人心
“张姐,你家空调外机滴水的事儿,秦庄社区“秦商量”志愿服务队一起想办法,保证这周解决!”近日,仙营街道秦庄社区网格员小季在王府景小区3号楼走访时
2025-09-09 11:51:00
9月10日14时30分至16时30分,好物福州直播间将在陕西延安火热开播,带来闽东北“四市一区”的特色美食、绝美风光与满满福利。
2025-09-09 12:05:00
中新经纬9月9日电 9日,中消协官网发布提醒,养老服务防风险,理性消费守安全。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
2025-09-09 12:06:00